首頁>要聞要聞
“花經濟”綻放太湖之濱
新華社南京5月3日電 題:“花經濟”綻放太湖之濱
新華社記者 朱國亮、何磊靜
這個“五一”假期,江蘇無錫市民張驥自家的“玫瑰園”每天要迎來1000多名游客休閑、賞花、自拍,一些游客還會順帶買點玫瑰花餅、玫瑰精油。
“如果不是疫情影響,入園游客至少還要翻一番。”張驥說。2012年他和家人陸續投入數千萬元,打造了這座以玫瑰為主題的花園,如今已成為一個網紅景點,年收益超1700萬元。
張驥家的玫瑰園連接一個小湖,湖水與不遠處的太湖相通。園內處處是花團錦簇、小橋流水的景致。這個季節正是薔薇、月季、玫瑰競相綻放的時節,游客們不時發出“好美”的贊嘆。
張驥告訴記者,七八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地,其中有廢棄的魚塘和養豬場。從事園林設計的母親一直想擁有一座自己的花園,退休后便租下了這片350畝的荒地,陸續投入數千萬元進行整治、改造。
在太湖之畔的無錫市,類似的花園越來越多。去年3月,在緊鄰太湖的無錫市濱湖區,一個占地上千畝的杜鵑園——九龍灣花彩小鎮也正式開放。這里擁有精品杜鵑3萬多株,品種達120多個。
這些杜鵑與其他花木種植在一起,形成園林景觀,既供游客觀賞,也向游客出售。“游玩中,看到心儀的杜鵑花,可隨時下單。工作人員會將其挖出,運送到家。”花彩小鎮工作人員邵麗說,“精品杜鵑每株售價從幾萬元到數百萬元不等。”
據介紹,花彩小鎮內的精品杜鵑多是從日本等國家引進、國內難得一見的品種,樹齡最大的有500年。花彩小鎮綠化工程師張霖說,公司斥巨資打造這樣一個花園小鎮,看中的正是太湖之濱興起的“花經濟”。
無錫市濱湖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談俊告訴記者,2007年,太湖發生藍藻事件,引發水危機。之后,無錫當地政府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太湖沿岸約5公里范圍內的污染較重的工業和農業全部搬遷或騰退,太湖沿岸逐漸成了一個“大花園”,“花+旅游”“花+飲食”“花+美容”“花+古鎮”等諸多“花經濟”相繼涌現。
談俊介紹,除杜鵑園外,在無錫濱湖區,還有三個不同主題的賞花基地。建成最早的是300多畝的雪浪山薰衣草產業園,每年僅門票收入就超2500萬元;龍寺生態園主打月季等花卉,是市民賞花、燒烤的熱門地點;紅沙灣生態園則是賞櫻勝地,可在櫻花樹下采茶、品茶。
在太湖西岸,是與無錫緊鄰的常州。這里的“花經濟”也在蓬勃發展,擁有占地數千畝的“中國花卉博覽園”,還有交易額達百億級的花木交易市場——夏溪花木市場。
“不僅外出賞花的人多了,買花養花的人也越來越多。”江陰市華西村村民崔京斌說。以工業興盛起來的“天下第一村”華西村,去年也開始介入花卉產業。
崔京斌介紹,華西村目前主要經營蝴蝶蘭,不僅賣花,還出售創意,用蘭花來為客戶“裝扮”各種場所,如庭院、辦公室、酒店大堂等,營造雅致的環境氛圍。
名字與“養蘭花”諧音的楊蘭華,與蘭花有著不解之緣。2002年參加工作以來,一直從事蝴蝶蘭種植與培育。早年在臺資企業務工,2010年開始自己創業,當時僅有640平方米的花棚,年出售蝴蝶蘭約2萬盆。如今,他的花棚已擴大到12000平方米,年出售蝴蝶蘭30萬盆以上。
“今年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們對美好生活和環境的向往比以往更強烈,正是‘花經濟’綻放之時。”楊蘭華說。
談俊說,率先步入小康、圍繞在太湖四周的長三角地區,近年來都在打造“花園城鎮”“美麗鄉村”,各種“花海”或花園景點相繼建成,必將進一步助推“花經濟”發展。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太湖 花經濟 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