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金融力量>要聞 要聞
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人民政協新實踐)
圖為廣西梧州市的小康新村。蒙 城 攝(人民視覺)
今年是我國脫貧攻堅決戰決勝之年。越是關鍵時刻,越要堅定信心、保持定力,降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攻克最后堡壘,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
如何啃貧中貧、堅中堅這塊“硬骨頭”;如何持續激活干部隊伍狀態;怎樣實現從脫貧攻堅到鄉村振興的平穩過渡,成為當前脫貧攻堅工作的重點,也是全國政協委員履職建言的重心。我們約請了幾位全國政協委員就此發表意見建議。
貧中貧、堅中堅的“硬骨頭”如何啃?
阻斷代際傳遞,擴大兜底保障
記者調查
這些天,海拔3000多米的云南省曲靖市會澤縣大海鄉大山村的100多戶貧困群眾開始陸續搬遷進城。有了安全穩定的住房,離實現“兩不愁三保障”就又進了一步。會澤縣是全國未摘帽的貧困縣之一,易地扶貧搬遷是當地精準扶貧的重要方式之一。
搬得出,如何穩得住?一看收入,二看習慣。離開鄉村,村民收入主要依靠外出務工。“好在村里多數青壯年都有外出務工的經歷,他們適應新生活會快一些,還能給其他村民傳授務工經驗。”大山村第一書記吳自先說。受疫情影響,一些貧困戶外出務工時間推延,吳自先和基層干部一道,送去了政策、崗位信息。幫助搬遷村民適應城市生活是一個難點,縣里組建了專門的志愿者隊伍,陪著搬遷戶體驗新事物,幫助他們解決生活難題,從而盡快適應城市的新生活,安居樂業。
除了深度貧困地區的貧困戶,特殊困難群體也是脫貧攻堅戰中的“硬骨頭”。據統計,截至目前,全國剩余建檔立卡貧困人口中,老年人、患病者、殘疾人比例達45.7%,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殘疾人還有48萬,他們脫貧難度大,返貧風險高,脫貧不解困的問題仍比較突出,需要更為精準的幫扶措施。
委員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云南省農科院院長李學林:
易地扶貧搬遷有效解決了“一方水土養不起一方人”的難題,阻斷了貧困代際傳遞,但易地搬遷扶貧不能“一搬了之”,讓困難群眾搬得出、留得住、能致富才是關鍵。
從當前來看,引導貧困戶外出務工既能增加貧困戶收入,也有助于貧困戶開闊眼界、轉變觀念和提高技能,更快更好地融入新生活。
建議繼續通過“組織勞務輸出、扶貧車間吸納、扶持創業帶動、公益性崗位安置”等渠道,拓寬搬遷群眾就業門路。對于“能出去,可遠行”的搬遷勞動力,鼓勵異地轉移就業;對于“能出去,但不能遠走”的搬遷貧困勞動力,幫扶就地就近就業,爭取實現有勞動力的搬遷貧困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
啃硬骨頭要用心、用情、用力。受疫情影響,部分青壯年可能會趁機返鄉發展產業,應充分用好這部分人才,加大政策引導,激勵他們創新創業,帶頭培育更多市場主體,引領未脫貧的群眾參與現代市場競爭,從而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盲人協會主席李慶忠:
支持殘疾人就業、創業是幫助他們脫貧解困奔小康的根本之舉。各部門要協調統一,多措并舉,共同發力。尤其要精準摸排殘疾人就業需求,建立清單,提供有針對性的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幫扶。以就業難度大的視力殘疾人為例,各地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依托有條件的職業技能培訓機構、特教學校(盲校)等機構,采取“師帶徒”的方式,組織有意愿的盲人進行按摩培訓。在復工復產過程中,對因不能減免房租等原因經營確有困難的盲人按摩機構、殘疾人個體工商戶等給予適當補助。
加強困難殘疾人的兜底保障工作。對于無勞動能力的重度貧困殘疾人,在應保盡保的基礎上,要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合理提高保障水平。要加速推進無障礙家庭改造、輔具適配、康復訓練和危房改造,多措并舉改善貧困殘疾人的生活條件。針對一戶多殘、老殘一體等特殊困難殘疾人家庭要加大支持力度,盡快建立和完善相應照護和服務體系,讓殘疾人既脫貧又解困,安居樂業、衣食無憂。
如何持續激發扶貧干部隊伍活力?
弘揚務實作風,尊重基層干部
記者調查
羅高峰是甘肅省天水市秦安縣王鋪鎮邵莊村第一書記,2015年進村,一待就是5年多。但一開始鄉親們并不看好羅高峰,配合度也很低。“邁進群眾的門檻,才能走進老鄉的心坎。”進村前幾個月,羅高峰挨家挨戶聊天拉家常,了解村里的致貧原因,了解鄉親們的實際困難和脫貧想法。
“怎么贏得群眾信任?”羅高峰說,一句話,真心實意為群眾辦事、讓群眾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群眾缺技術,致富沒產業,羅高峰想辦法引導群眾種植果樹、中藥材、藜麥等新型增收產業,并協調技術人員進行培訓和技術指導;羅高峰認為,沒有群眾的參與,脫貧攻堅難獲全勝,工作中一遇到解決不了的難題和弄不懂的問題,他記在本上,一有空就去找村民商討。
“群眾的事,就是自己的事,不能搞花架子、做表面文章。”羅高峰說,作為基層扶貧干部,只有作風過硬、務實戒虛,才能贏得群眾支持,啃下硬骨頭。在羅高峰和村民的努力下,目前,全村貧困發生率由2013年建檔時的49.4%下降到0.98%。
委員建言
全國政協常委、甘肅省政協副主席尚勛武:
脫貧攻堅任務能否高質量完成,關鍵在人,關鍵在干部隊伍。當前,扶貧干部要在產業培育和企業復工復產上下功夫,持續解決貧困群眾就業和發展產業;同時,認真調查研究拿出好辦法,調動貧困群眾積極性、激發他們發展的內生動力。
脫貧攻堅是一個過程,適當的程序和流程是必需的,但一定要防止本末倒置。決不做“算賬式”“指標式”“游走式”脫貧,決不能搞急功近利、虛假政績,確保脫貧成果經得起歷史檢驗。
針對基層反映的脫貧工作中多重填表、事事留痕等情況,相關部門要盡快對現有政策進行研究清理,把重復的砍掉,把花拳繡腿做樣子的停了。地方出臺新的幫扶政策時也要先搞好調查研究、考慮縝密,避免讓基層扶貧干部無所適從,要多引導基層扶貧干部把心思用在解決具體問題上。
全國政協委員、河北省政協常委范社嶺:
“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層扶貧干部就是這穿針引線的人。對于基層的事情,基層干部最熟悉,對于扶貧項目的調整、扶貧資金的使用,應當充分尊重基層扶貧干部的意見,給予基層扶貧干部一定的支配權。
群眾富不富,關鍵在支部。要堅持選賢任能,培育鄉村本土的領頭雁,強化黨對基層自治組織的領導,著力解決村級黨組織弱化、引領帶動作用不強的問題,以黨建引領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充分發揮好基層黨組織在脫貧攻堅中的戰斗堡壘作用。
加強對基層干部的關愛和使用力度,加強基層干部的培訓力度,打造一支“帶不走的扶貧隊伍”。對于在脫貧攻堅一線實績突出的村干部、大學生村官,可以拿出一定的名額比例,優先或破格錄用為鄉鎮公務員。建立村干部報酬可持續增長機制,幫助村干部甩掉思想包袱,集中精力打好脫貧攻堅戰。努力創建鼓勵扎根基層、干事創業的鮮明導向和濃厚氛圍。
從脫貧走向鄉村振興的路還有多遠?
補齊民生短板,完善產業體系
記者調查
“村集體產業收入長期為零,有段時間為了修路,還欠債7萬塊錢。”說起湖南省益陽市安化縣南金村,在這個省級貧困村當了12年村會計的夏小元很有發言權。“2018年,村里終于有了第一筆集體收入——10萬元的產業分紅,賬上有了錢,我這個會計才算是名副其實了!”
這筆產業分紅來自村里的一片老茶園。起初,老茶園很不起眼,后來,南金村的扶貧工作隊帶領村民們一起為老茶園提質增效。一芽一葉,手工揉捻、發酵,最好的茶葉一斤賣到了上千元。
有了穩定的集體收入,南金村黨總支書記夏建興跟村民說:“扶貧工作隊和對口幫扶單位是南金村脫貧的兩根拐杖,只有丟掉拐杖跑起來才叫鄉村振興。”村民聽后很受啟發,一致同意把村集體收益繼續投入合作社,持續“造血”。很快,村里新建起150畝黃桃園,100畝獼猴桃園,發展出農旅融合的新業態,不少游客慕名而來。
脫貧攻堅這幾年,南金村的硬件設施大變樣,人的精氣神也大變樣。“大伙都忙著給果園、茶園做工,給游客做飯,這時候誰再好吃懶做都要被人笑話。”經營著一家商店的村民胡軍耳聞目睹了村里人的變化。
委員建言
全國政協委員李云才:
脫貧摘帽不是終點,而是新生活、新奮斗的起點。應堅持“補短板”與夯實長遠發展基礎相結合,構建良好的持續發展能力。基礎教育、基本醫療、房屋居住、安全飲水等是貧困地區特別是深度貧困地區的突出短板,久久為功補齊這些短板,既能治窮根,還能促使鄉村留得住本土人才、引得來優秀人才。
在脫貧攻堅的最后階段,既要落實兜底保障政策,也要多組織農民學本領、強技能、學經營,激發農民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內生動力,實現幫扶與反哺相結合。鼓勵各類經營主體通過產業合作、生產合作、供銷合作等方式互幫互助、互補互促、互融互強,在創造自身發展的同時壯大村集體的力量。
要堅持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新時代“三農”工作總抓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要在發展規劃、政策扶持、產業導向、鄉村整治等方面緊密銜接。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調動一切積極因素打贏脫貧攻堅戰,助力鄉村振興戰略。
全國政協委員、河南農業大學校長張改平:
實現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
一是完善產業體系。產業是脫貧攻堅和富民興村之本,可根據資源稟賦、發展環境差異,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地構建具有鄉土特色和資源優勢的產業體系,著力打造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產業,促進鄉村發展可持續。同時從制度上完善產業支撐體系,確保一張藍圖繪到底,不能換一任領導就換一個產業,也不能因為脫貧摘帽而改弦易張。
二是完善鄉村治理體系和公共服務體系。目前,我國農村仍然存在天價彩禮、鋪張浪費、跟風攀比等陳規,要持續完善鄉村的公序良俗,引導群眾自我約束、自我管理、自我提高,厚植鄉風文明沃土,滋養鄉村振興之路。隨著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外出打工,提高留守老人的生活質量,促進農村家庭和諧幸福也關乎鄉村振興。要加快推進農村基層綜合性文化服務中心建設,為留守老年人提供更貼心的服務。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