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政聲·政情>推薦 推薦

薛瀾:新冠疫情后,中國科技創新面臨兩大挑戰

2020年04月20日 16:08 | 來源:科技日報
分享到: 


本報記者 唐 芳

“新冠疫情之后亟須應對兩個方面的挑戰,一是國際科技環境的變化,二是科技治理的問題。”4月18日,著名科技政策專家、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薛瀾教授在2020公益年直播課堂上說。

“近幾年,美國對中國科技發展開始采取較為系統的限制措施,針對性更強,范圍不斷擴大。”薛瀾介紹,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科研領域所處的國際環境始終比較友好。但近年來美國通過出口限制、出口封鎖、實體清單、技術轉移清單等手段,對我國高科技企業進行制裁、對產業政策進行施壓,對科研人才和學術交流進行限制。“限制科技合作實際上是兩敗俱傷。”薛瀾坦言。

其實,中美科技合作對兩國發展、為人類知識創造起到了巨大推動作用。薛瀾以中美合作論文為例闡釋道,兩國在生命科學和醫學、人工智能、電子工程等領域均有較深入的科研合作。有學者做過統計,近年來美國在電子工程領域的論文,約30%是跟中國學者合作發表,中國在此領域的論文約10%是跟美國學者合作。“在電子工程領域,中美合作對美國來講可能更為重要。”薛瀾說。

談到科技治理的挑戰,薛瀾提出了當下亟待關注的重點:基因編輯、人工智能等新興技術所存在的倫理道德和安全問題,科學家可進行探索的邊界,以及出于倫理考慮哪些研究應該被限制。“如果只是科技領域的‘跟蹤者’,這些問題可能影響不大,當在多個領域擁有一席之地或進入‘前沿者’行列之后,就要高度關注、深入探討這些問題,與國際同行一起構建新興的科技治理體系。”

薛瀾認為,在科技創新領域,重大挑戰就是重大機遇。這次新冠肺炎疫情,一方面,其重大威脅會促進人類生命科學的深入研究。另一方面,生命科學的研究對人類認識和掌握新冠病毒的規律,探討和解決問題提供了非常重要的基礎。

面對科技領域的限制和困擾,薛瀾建議,應避免陷入針鋒相對的惡性競爭,要堅持開放,構建多元開放的科技創新生態,以及多元包容的人文環境,加強國際科技合作。此外,發展硬科技不可忽略軟制度,要用有效的科技治理去保證科技向善,造福人類。

(科技日報北京4月19日電)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科技 薛瀾 新冠 中國 挑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