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用鏡頭講述多彩自信的中國故事
1980年巴貝在上海拍攝的正在下跳棋的小學生們。
1980年巴貝拍攝的廣西桂林漓江風光。巴 貝供圖
見到布魯諾·巴貝之前,他的作品我已經看過很多次。從天安門廣場上歡迎外賓的學生,到穿藍色工作服的工人,再到田間地頭勞作的農民……巴貝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拍攝的彩照,記錄了一個個具有時代印記的中國故事。1973年以來,他已經訪問中國20多次。他說,他的鏡頭里是一個“越來越多彩和自信的中國”。
4公斤的“大塊頭”——
“我用我的鏡頭見證和記錄了中國的巨大變化”
去拜訪巴貝這天,巴黎天氣很好。在久違的暖陽下,巴貝一邊展示自己的作品,一邊向我講述了他與中國的不解之緣。
“這本畫冊呈現的就是我看到的中國。”剛落座,巴貝便向我展示了一本名為《中國的顏色》的厚重畫冊。這部重達4公斤的“大塊頭”里,收錄了巴貝自1973年以來在中國拍攝的300余幅彩色照片,時間跨度長達46年,拍攝地點涉及中國20多個城市。
翻開這本畫冊,人們會跟隨這些極具歷史和美學價值的照片穿梭于中國不同的年代與城市。這些照片里,有上世紀70年代天安門廣場揮舞中法兩國國旗的小學生、80年代桂林漓江的船夫、90年代在照相館拍婚紗照的新婚夫婦,有新世紀上海黃浦江畔的林立高樓,還有幾年前青島啤酒節上的人群……“我用我的鏡頭見證和記錄了中國的巨大變化。”巴貝自豪地說。
巴貝與中國的故事開始于1973年。當年9月,時任法國總統喬治·蓬皮杜訪華,巴貝作為隨行記者第一次來到中國。他背著裝有柯達克羅姆反轉片的尼康相機和徠卡相機,拍攝了兩國元首會面的珍貴歷史瞬間。訪問結束后,巴貝延長了簽證的停留期限,深入中國其他城市記錄中國人的生活場景。
在那時,無論是中國攝影師還是外國攝影師,能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人普通生活的極少。巴貝成為世界知名的馬格南圖片社中第一個用彩色膠片拍攝中國的人。他在北京拍下了清晨時分身穿灰色中山裝、騎著自行車穿過天安門廣場的普通市民,在上海拍下了黃浦江兩岸的潮濕弄堂,在成都拍下了按壓水泵給居民分配自來水的白胡子老爺爺……巴貝拍攝的很多照片被刊登在歐洲、美國等地的媒體上,為當時的讀者了解中國打開了一扇窗。
這段拍攝經歷也激發了巴貝對中國強烈的探索欲望。“中國有著廣闊的土地、古老的歷史,同時又在現代化建設的路上前進著。作為一名攝影師,能記錄和見證這些發展和變化是一件幸運的事情。”巴貝說。
20多次到訪中國——
“中國的變化匯集成一本講不完的故事書”
第二次來中國是1980年。巴貝去了北京、上海、成都和桂林。在他的鏡頭里,那個時候的中國生機勃勃,人們的生活變得更加豐富多彩。“我看到了改革開放初期的中國張開雙臂擁抱世界的嶄新面貌,看到了中國人民努力投入國家建設的昂揚風貌,因為這是我時隔7年后故地重游,所以感受格外深刻。”巴貝回憶說。
從那以后,巴貝又多次前往中國不同地區,記錄著近50年來中國社會的點點滴滴。到目前,他已經20多次前往中國拍攝,時光淌過這些照片,一個愈發美麗、自信的中國呈現在人們眼前。
被問及中國最大的變化在哪里,巴貝翻著畫冊說,最直觀的變化是色彩的豐富。“這不僅體現在中國人的服裝變得多姿多彩,更體現在城市越來越繽紛多元、人們精神生活越來越豐富、科技創新層出不窮。”巴貝解釋說:“這背后是中國經濟實力的提高,是人們發自內心的自信。”
上海是巴貝很喜歡的一座城市,在他的作品集里,留下了上海不同時期的模樣。1973年第一次去上海時,他在黃浦江畔拍攝了一張照片,照片的一側是成片稻田。20年后故地重游,照片里的同一位置已是拔地而起的高樓大廈。2010年再度來訪,正在舉辦世界博覽會的上海讓巴貝覺得“現代又時尚”。2012年,上海在巴貝眼里已經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國際化大都市了。“人們能從照片上直觀感受到這座城市的變化,而這只是中國飛速發展和人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個縮影。”巴貝說。
每一次去中國,巴貝總會抓緊時間盡可能多去幾個城市,這也使得他對中國交通的迅猛發展感觸頗深。“上世紀80年代我要去成都的時候,交通并不方便。我需要先到達重慶,然后從重慶坐車前往成都。”巴貝說:“而今天,中國的機場現代又便捷,中國的高鐵也是四通八達。”
巴貝說,他鏡頭下記錄了一個日新月異、生機勃勃的彩色中國。“每一張照片都是一個故事,因此,中國的變化匯集成一本講不完的故事書,我希望通過我的鏡頭語言講給世界聽。”他的語氣自豪又堅定。
43年后的重逢——
“我很希望透過自己的鏡頭向人們講述更多的中國故事”
翻看巴貝的照片不難發現,人是他拍攝的重點,人物和環境共同組成了構圖精妙、色彩和諧的畫面。這一張張照片串聯起不同時代的記憶和故事,而在拍攝中遇到的真誠質樸的中國朋友也讓巴貝對中國飽含深情。
1973年,巴貝在上海隨蓬皮杜總統出訪時,在虹橋機場的歡送隊伍里捕捉到一個瞬間:一個小女孩在雨中揮舞著紅色絲巾、綻放著美麗笑容。那時的巴貝為自己拍到了一張精彩的照片而欣喜不已。他沒有想到的是,2006年《舊聞周刊》對巴貝的報道里使用了這張配圖,當年的女孩已經50多歲,她認出了自己并設法與巴貝取得了聯系。2016年,兩人終于在巴黎相見,巴貝還親手簽贈了這張照片送給她。
巴貝講起這件事時仍是滿臉的不可思議:“我沒有想到有一天能和幾十年前拍攝的人物再見面。我們都很激動。她還清楚地記得當時群眾歡送隊伍的熱情。她讓我記起了第一次在中國遇到的熱情、真摯的人們,這些人也是我喜愛中國的原因。”
出于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喜愛,巴貝近年來除拍攝照片外,還通過展覽、授課等方式為中法兩國攝影愛好者提供交流和學習的機會。
2019年7月,布魯諾·巴貝的攝影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辦。展覽展出了巴貝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在中國拍攝的49件彩色照片。巴貝說,熱情的中國觀眾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把這些照片留在了中國,之后它們將在更多的城市展覽。除北京外,巴貝還在昆明、上海、平遙等城市舉辦過攝影展。展出的彩色照片喚起了經歷過那個時代的人的回憶,也讓過去只能通過黑白照片想象歷史的人們有了更真切的感受。巴貝還在北京和深圳舉辦攝影交流課,與中國攝影愛好者們交流心得、分享經驗。未來,巴貝計劃與巴黎中國文化中心合作舉辦中國主題展覽,讓法國民眾近距離欣賞不同年代的“彩色中國”。
“攝影是全世界通用的語言,我很希望透過自己的鏡頭向人們講述更多的中國故事。”巴貝說。40年前在成都,巴貝拍下了杜甫草堂里具有1000多年歷史的紅墻。今天,巴貝計劃追尋著杜甫、李白等中國偉大詩人的足跡,去往中國更多的城市。他笑著說:“我要離中國更近一些,才能感受和捕捉到更多細節,用鏡頭語言將這些美麗的故事傳遞給更多觀眾。”(劉玲玲)
《 人民日報 》( 2020年03月08日 07 版)
編輯:楊嵐
關鍵詞:中國 巴貝 拍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