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新華國際時評|述評:這場“戰疫”讓世界深讀中國
新華社北京2月25日電 述評:這場“戰疫”讓世界深讀中國
新華社記者 葉書宏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為中國帶來前所未有的挑戰。國際社會表達支持與憂慮的同時,也透過疫情審視著中國。政府運作效率、社會動員能力、衛生保障水平、經濟抗壓能力……諸多因素被置于聚光燈下,再塑著世界對中國的認知。
對于擁有14億人口的超大規模社會而言,這是一次近乎極限的壓力測試:病毒來勢洶洶,致病率極高,傳染性極強,傳播范圍極廣,加上春節大規模人口流動帶來的復雜性,疫情防控難度極大,此外還有疫情帶來的經濟沖擊,各方面挑戰考驗著中國政府多線作戰的危機應對和治理能力。
一個多月來,中國政府形勢研判精準,資源調度高效有序,各地病患救治及時,防控措施嚴格有力,疫情蔓延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防控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效。同時,復工復產有條不紊,疫情防控體制機制正在建立,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戰疫”中所展現的能力、意志、決心與擔當令世界動容。
國際上很多學者都在探究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密碼。這一次,歷史將答案濃縮于一場應對疫情的非常戰役。民族精神、制度優勢以及中國的世界觀,這些讓今日中國挺立于世界東方的強大構件,在疫情大考中以更加密集而直觀的方式呈現出來,為世界所感知。
這場“戰疫”,讓世界看到了面對生存危機時中華民族所展現的精神。
中華民族歷史上經歷過許多磨難,但從來沒有被壓垮過,而是愈挫愈勇,不斷在磨難中成長、從磨難中奮起。這種精神存在于中國人民抗擊外部侵略爭取獨立解放的斗爭中,存在于改革開放謀求發展的腳步中,同樣也存在于抗震救災、迎擊非典、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全民動員之中。
中華民族是歷經磨難百折不撓的民族,困難和挑戰越大,凝聚力和戰斗力就越強。這種特質不只存在于精神層面,也是醫護人員臉上被口罩勒紅的印記,是方艙醫院病床上舉起的書本,是風雪中社區人員堅守的身影,是愛人去世卻依然奮戰在一線醫生的淚痕……
“我從未見過一個社會有如此的集體奉獻精神。”大眾汽車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馮思翰這樣感慨。“歷史一次次表明,無論是遇到瘟疫暴發還是經濟危機、饑荒甚或戰爭等困境時,中國都迸發出強烈的韌性精神。”利比里亞《非洲頭版》網站如此評價。
這場“戰疫”,讓世界看到了中國制度在應對重大挑戰時展現出的顯著優勢。
社會制度先進與否體現為能否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能否及時高效回應危機挑戰。這次疫情來勢之洶、傳播之快、擴散之廣、挑戰之大堪稱前所未有,14億人民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各司其職、協調聯動、萬眾一心、全力奮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發揮到極致。
各地醫務人員馳援武漢;火神山醫院、雷神山醫院神速竣工;疫情防控物資全國統一調度;人民軍隊高效投送疫情防控物資;調派數百支醫療隊參與救治……高效的指揮和統籌協調能力,強大的基建和資源調配能力,世衛組織總干事譚德塞也感嘆:“我一生中從未見過這樣的動員。”
“中國制度在緊急形勢下效力巨大。”俄羅斯政治評論家波羅熱科認為,中國政府和人民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方面表現出高度團結,各項工作開展得有條不紊。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在最短時間內集中最大力量抗擊疫情,向世界展現了中國社會制度的優勢。
這場“戰疫”,也讓世界看到了基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中國擔當。
今日之中國,始終把自己放進世界的參照系,從人類禍福、命運與共的高度進行系統思考。這次疫情,中國采取前所未有、世所罕見的防控與救治舉措,及時向各方通報疫情信息,分享病毒基因序列,與世衛組織密切合作,為維護全球公共衛生安全付出巨大代價和犧牲,展現了大國擔當。
愛人者,人恒愛之。當中國遭遇困難之時,人們看到柬埔寨首相親自赴京向中國政府傳遞信心,看到斯里蘭卡數百萬民眾為中國人民誦經祈福,看到意大利總統舉辦專場音樂會為中國加油,看到170多個國家領導人和40多個國際和地區組織負責人的聲援函電以及不計其數的物資援助……這是人類共情的寫照,是中國初心不改、構筑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世界回響。
正如聯合國前秘書長、博鰲亞洲論壇理事長潘基文所言,歷史銘記的不僅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優勢,也有各國攜手合作應對危機的共同擔當。“每當這種災難波及世界的時候,我們都再一次認識到,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恰逢其時。我們都生活在地球村,應該共同與災難作斗爭。”西班牙共產黨主席森特利亞這樣評價。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中國 世界 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