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59名深圳學子“學”與“行”中朝圣敦煌 感知莫高窟文化
中新網蘭州12月30日電 (茹和)“當我聽說莫高窟每一窟都需要數十年才能建成,十分震撼!”前來研學的學生葉千碩表示,敦煌壁畫上的每一筆,塑像上的每一觸,都展現出信仰的力量及人類對美永恒的追求。她說,在千年前那個科技不發達的時代,無數的人為了自己的信仰,愿意凝聚在一起,花費大量的時間、金錢與精力,才有了寶貴的敦煌文化,這令人敬畏。
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莫高窟,是古絲綢之路上多元文明交融互鑒的結晶。長達1600多年時間里,10個朝代的匠人用智慧營造了45000+平方米的壁畫、735個洞窟、2410+尊彩塑雕像這座偉大的文化藝術寶庫。
近日,59名來自深圳國際交流學院(SCIE)的師生來到敦煌,參加了莫高學堂定制課程。期間,他們聆聽了《絲綢之路與敦煌》主題講座,從歷史、人文角度初步感知了絲綢之路的全景圖;又前去洞窟觀賞無名的古代工匠所畫出的一幅幅壁畫,打造的一座座雕塑,在“觀”與“被觀”之間領會信仰二字的份量。
“千年以來,敦煌正在漸漸老去,脆弱的壁畫正在脫落、變色,歲月風霜侵蝕著石窟本體,其很難像古建筑那樣可以被加固修復,若不小心保護,我們將永生錯過那些震撼的佛教藝術瑰寶……”為此,敦煌研究院策劃推出了一系列“官方課”,意為文化的傳承,更是文物的保護。
在泥胚畫定制課堂上,同學們嘗試將洞窟中美好的畫面都繪制在泥板上,用自己對美的感悟,用當下的繪畫技巧去傳達敦煌最精粹、寶貴的東西。學生黃楷鋒完成九色鹿壁畫后說,莫高窟展示了古代工匠的偉大毅力、高超技巧和精彩的創造力,而自己能夠在老師的指導下完成這樣的作品,十分有意義。
此外,同學們還體驗了莫高窟的治沙工程,親手種下了一方草方格。他們了解到莫高窟風沙防護如何由此前搶救性的被動治理轉為預防性保護,明白了治沙防護體系如何建立,觀摩了敦煌研究院敦煌石窟監測中心治沙站工作人員如何依據監測數據,了解到如何根據一年四季不同的風向、風速、沙源等因素,判斷風沙的傷害來源。
同學們紛紛表示,此次從南國之境千里迢迢來到北城之界穿梭于古今,流連于遺跡,內心已被敦煌燦爛的文化深深地震撼。(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敦煌 莫高窟 深圳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