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要聞

環球輿情年度調查:七成國人認為“中國形象在變好”

2019年12月27日 11:11 | 來源:環球時報
分享到: 

環球輿情“中國人看世界”年度調查:七成國人認為“中國形象在變好”

【環球時報記者 白云怡 環球時報駐美國特派記者 鄭琪】編者的話:即將過去的2019年,世界顯得有些動蕩。敘利亞戰火未熄,朝鮮半島局勢不明,拉美、印度出現的抗議規模之大讓人意外,法國、美國等發達國家也飽受騷亂和社會分裂之苦。至于中國,香港“修例風波”的侵擾凸顯內地安定發展的寶貴,而貿易戰洗禮下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韌勁讓外界羨慕。從我們自己的視角看身處的這個世界,中國普通民眾究竟有什么感受和認識?他們如何看待中國發展的國際環境?對未來有哪些期待?《環球時報》旗下的環球輿情中心日前以“中國人看世界”為題進行了年度民意調查,這是自2006年以來的第14次。調查顯示,國人對中國未來的發展環境保持樂觀,面對“中國威脅論”及一些涉華爭議話題,他們變得更加理性與平和。

雙邊關系

中美關系最重要

中俄關系更緊密

環球輿情中心本次主要采用網絡邀約的在線問卷填答方式進行隨機抽樣調查,執行時間為2019年11月20日至11月29日,調查樣本覆蓋中國絕大部分省份,共回收有效問卷2286份。

和此前13年一樣,“中美關系”繼續名列受訪者心目中對中國影響最大的雙邊關系,提及率為82.1%;排名第二的是“中國與俄羅斯的關系”,提及率是42.1%,提及比例遠低于前者;“中國與歐盟的關系”提及率為33.0%,排名第三;而其他雙邊關系的提及率均不足一成。

在中國周邊關系中,受訪者認為“中俄關系”的重要性遠超“中日關系”。74.8%的受訪者認為“中俄關系”在中國與各周邊國家關系中最為重要。對比以往的數據會發現,自2013年以來,中俄關系的重要性持續大幅提升,并在2019年達到歷史最高值(74.8%)。中日關系排名第二,提及率為39.8%。從2009年開始,中日關系已不再成為受訪者心中最重要的周邊關系。近7年,“中日關系”的重要性更已經跌落至四成以下。

“這兩組數據反映出中國外部環境的客觀機會和挑戰,以及我國國民對國際認知的變化。”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楊希雨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中美關系長期占據榜首,充分說明無論喜歡還是討厭,美國都是中國能否實現和平崛起最關鍵的外部變量。“在共和國70年的歷史中,中美關系的每一次巨大變化都同時牽動著中國國內與國際發展的兩個大局,所以中國國民在認知中始終將它放在頭等重要的位置。”

楊希雨表示,中俄關系與中日關系的對比,顯示出俄羅斯在國際地緣政治中地位的上升,也說明中俄戰略協作的成功與否將對中國的周邊環境產生至關重要的影響。盡管目前中日貿易和民間往來遠超中俄,但整體上看中日關系逐漸趨冷,中俄交往則后來居上。

根據調查,“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的重要性今年達到歷史新高,提及率為23.5%,在中國周邊關系中排名第三。歷史數據顯示,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的關系從2007年向好發展,但在2010年出現“跳水”,之后有所好轉,2012年開始又逐年下降,在2016年達到最低值8.6%。不過,從2017年至今,中國與東南亞國家關系的提及率不斷提升。

暨南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副院長代帆告訴《環球時報》記者,今年中國與東南亞的關系整體穩中有升,中國與菲律賓、越南等國還就海洋合作展開談判,《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談判也取得較大進展。“美國在過去一年對東南亞地區的投入與關注不多,這是南海局勢得以相對平穩的重要外部因素。”

另一個有意思的話題是:當今中國的周邊環境是否有利于中國的和平發展?對于這個問題,41.9%的受訪者認為“有利”,41.3%認為“不利”,兩者比例非常接近。與2018年的調查結果相比,選擇“有利”的受訪者比例下降了5.6個百分點,選擇“不利”的上升了11.7個百分點。此外,八成(80.0%)受訪者對中國未來所處國際環境的預期較為樂觀:11.8%選擇“越來越好”(相比去年下降了13.3個百分點),68.1% 認為“總體上將得到改善,但摩擦還會很多”(相比去年增加了3.4個百分點)。

“今年中國的周邊環境整體穩定可控,盡管一些域外大國意欲挑動局勢,但總體上分歧得到管控。”海南師范大學海上絲綢之路研究院研究員劉鋒對《環球時報》記者說,但在中美關系發生深刻變化的大背景下,未來中國周邊環境可能會增加一些新變數。

中美博弈

最關注“華為、5G”

最討厭美國媒體

和去年一樣,“中美博弈”依然是全球新聞中中國人關注的焦點。同2018年相比,2019年的中美關系在受訪者心中的重要性有所上升,提及率上升了18.6個百分點。而在回答“在過去一年中,您關注過哪些與美國相關的事件”時,八成受訪者選擇“美國采取各種手段打壓華為和5G技術”,“NBA火箭隊總經理莫雷就香港問題發表不當言論”和“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的提及率均超過六成半,緊隨其后的是“中國學生赴美留學簽證受限”“中美雙方于10月初在華盛頓舉行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

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李海東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解讀稱,華為與5G排在首位,說明大家普遍意識到中美競爭的核心與關鍵就是科技。科技不僅直接影響兩國各自國運的走勢,更是一個綜合性議題,包含著經濟結構重塑的色彩。而NBA事件則顯示,中美社會的核心價值存在顯著差異。

對美國丹佛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趙穗生來說,這一民調結果在意料之中。他對《環球時報》記者說,選項中的事件在中國社交媒體上曝光度較大,而且其中很多跟中國老百姓切身相關。他認為,隨著中國國力的發展壯大,中國民眾看待美國的心態有了變化,從幾十年前的“仰視”轉變為“平視”,在部分人心目中甚至是“俯視”。總的來說,與以往相比,在對待涉及國家利益、民族情感的涉外事件上,中國民眾的敏感度越來越強,容忍度越來越低。

《環球時報》記者注意到,在回答“美國是否正在遏制中國的發展”這一問題時,86.6%的受訪者回答美國“有明顯的遏制行為”,認為西方“有意圖,但無明顯的遏制行為”的受訪者比例為5.3%。對于中美關系的未來,近六成受訪者認為會比較“波折”——56.7%的受訪者認為中美關系會“階段性摩擦,時好時壞,波動較大”,只有7.3%的受訪者認為兩國關系“摩擦逐漸減少,總體走向平穩”。而對中美關系未來走向持負面態度的比例為近三成。

此外,問及“在中美關系緊張背景下,您認為我國應當采取哪些措施”,近七成(66.5%)受訪者認為“中國政府應當積極參與談判,將貿易戰對本國的影響控制到最低”。認為“中國政府在與美國的談判中不應做出讓步”的受訪者比例為30.2%;認為“中國政府應當保持強硬態度,抵制美國的產品與服務”的受訪者比例為19.5%。

趙穗生表示,這一民調結果反映中國民眾希望中美有更多合作,期待兩國關系能平穩向前發展。但受訪者對未來的看法——“階段性摩擦,時好時壞,波動較大”,與他的個人預測存在偏差,因為該說法是對貿易摩擦前中美關系的描述,過去的中美摩擦以具體事件為起源,是政策層面分歧,兩國關系的波動隨具體事件的解決而結束,而現在的中美摩擦很多是力量博弈導致的,是伴隨中國崛起而產生的。鑒于當前兩國之間的各類“緩沖器”停擺,他認為中美關系將走向“螺旋式下滑”,中美第一階段經貿協議只是暫時止住了下滑。他認為,未來的中美關系越來越多地被競爭性矛盾所定義,將趨向于“冷和平”,盡管“冷和平”不是正確的方向。

“中美關系已從21世紀第一個十年的密切協調、非常穩定的狀態,進入到一個紛爭點密集爆發的新階段。這一巨大變化導致的一個客觀后果是,兩國社會對中美關系的關注和擔心都顯著提升。”李海東認為,經歷了一年多的貿易戰和美國全方位的打壓,中國民眾在看待中美關系時心態勢必發生變化。但從國際關系的專業角度看,2020年是美國的大選年,中美或將進入一個相對緩和的“節點”,像2018和2019年這樣緊張程度螺旋式上升、全方位“扭打”的可能性將大幅降低。

調查還顯示,受訪者對美國媒體的討厭度頗高,達到70.8%,討厭“美國政府”和“美國軍隊”的比例分別為52.0%和49.3%,但多數受訪者對“美國民眾”“美國大學/科研機構”“美國電子產品(蘋果、微軟)”持中立態度。趙穗生解釋說,美國媒體近年來對中國的報道越來越負面,不僅對中國,對美國也是如此。美媒這種“狗咬人不報,人咬狗要報”的所謂新聞自由和報道方式,令中國民眾覺得討厭。他認為,過去一年,在中美關系下滑過程中,美國媒體起了負面、不光彩的作用。

中國之治

國際形象越來越好

民眾心態更加理性

在調查中,近七成(69.7%)受訪者認為中國近年來的國際形象“變好”,12.3%的受訪者表示“變差”,認為“保持不變”的比例為8.6%。至于哪些事項導致中國國際形象受損,“部分官員的貪污腐敗”的提及率相對較高,比例為27.9%,其次是“經濟合作中,不遵守競爭規則、擾亂貿易秩序”,提及率為22.2%。

北京大學教授張頤武對《環球時報》記者表示,中國公眾的感受和客觀情況有一定吻合度,這說明中國的發展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新興經濟體中收獲了較好的評價,雖然近年來和西方國家有一些摩擦,產生了一些負面聲音,但中國的整體國際形象是正面的。

在“中國威脅論”問題上,近八成受訪者認為應該采取不同程度的反駁、批駁或解釋:47.1%的受訪者贊同應該“針對其指責的內容,區別對待,或予以批駁,或予以解釋”,比去年上升了2.3個百分點;認為應該“毫不猶豫地給予反駁”的受訪者比例為31.2%,比2018年下降了3.4個百分點。認為應“有則改之,無則加勉”的比例為7.4%,比2018年下降了5.8個百分點;認為應“不予理睬”的受訪者比例比2018年上升了3.7個百分點,為8.6%。

“這體現出中國民眾看待國際輿論的心態正變得日益理性與平和。這是一個積極趨勢:一方面,對于惡意的污蔑造謠,我們要堅決回擊;另一方面,對于善意的批評和有參考意義的言論,我們可以選擇性地接納參考,或做出理性的解釋。”張頤武表示,中國對外界的態度決不應是簡單化的,需要不斷探索更好的方式與平衡點。

值得一提的是,就“您最喜歡哪個國家”進行調查時,58.5%的受訪者選擇“中國”,相比去年上升18.6個百分點,中國也連續十年成為受訪者最喜歡的國家,且遠高于受訪者選擇喜歡其他國家的比例。并列第二的是俄羅斯和意大利,僅為4.7%;選擇“美國”的比例為2.0%。在最想去的海外國家中,日本和瑞士排在前兩位。想去加拿大的受訪者相比去年下降幅度較大,從7.1%下降至1.1%。

編輯:李澤杰

關鍵詞:中國 受訪者 美國 中美關系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