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著名學者錢理群出版攝影集:這也是我的一次“發言”
中新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著名學者錢理群出版攝影集:這也是我的一次“發言”
中新社記者 高凱
錢理群近日推出自己的攝影作品集《錢理群的另一面》,該書選編了其幾十年所拍攝照片,展示了這位著名學者在學術之外的另一面。
對于自己的此次“跨界”出書,錢理群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自己不是攝影行家,也從未接受過攝影的任何訓練,只是“拎個不入流的相機”,“很不專業”地拍了一大堆“不怎么藝術”的照片。
錢理群坦言,這本攝影集很大程度是因為是“錢理群的作品”而出版的,“因此,我建議讀者朋友要把它和我其他的著作一樣看待,這也是我的一次‘發言’,一次‘自我表現’;只不過以往的發言,談的是我和社會、人的關系,因此全用文字來表達;這本書談的是我和自然的關系,就用攝影來表達。”
錢理群是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最具影響力的人文學者之一。他以對20世紀中國思想、文學和社會的精深研究,特別是對20世紀中國知識分子歷史與精神的審察,得到海內外的重視與尊重。
“在2019年出版這本書,于我是有一個特殊背景與用心的:這是我給自己80歲壽辰準備的禮物。在今天的中國,人活到80歲是很尋常的,不必專門慶賀;但我要編和寫兩本書——這本《錢理群的另一面》和剛剛編好的《八十自述》,給自己的八十人生作一個全面的回顧與總結:這也算是文人的積習吧。”錢理群笑言。
他表示,“既然要求‘全面’,就不僅要總結我的‘入世’——強烈的社會關懷和批判的、已為我的讀者所熟知的這一面,也要袒露我的相對‘出世’——自我生命和另一個世界——大自然相融合的、讀者所陌生的‘另一面’。這就全面呈現了我的生命和精神世界的兩種形態:既冷峻,頑強,焦慮,絕望,為黑暗所包圍;又淡泊,寧靜,柔軟,天真,充滿陽光。兩者相互交集,既矛盾,又互補,在來回擺動中獲得平衡,構成一個完整的‘錢理群’。”
錢理群在該書序言中稱,“每次旅游,我都沒有文字留下,我從不寫游記。最初以為是自己文字功力不足,但細想起來,這只是一個表面的原因。更深層次的問題是,自然,包括自然風景,恐怕不是語言文字所能描述的。語言文字只是人的思維和表達的工具,在自然面前,就顯得無能為力。”
錢理群坦言,晚年生活中自己開始更多地思考人和自然的關系,“2002年,在我退休前的最后一課上,學生問我:老師離開北大后,準備去哪里?我的回答是‘三回歸’:回歸家庭、書齋,即回歸內心;回歸中小學,即回歸兒童、青少年世界;回歸貴州,即回歸大地:鄉土與大自然。”
從2003年起,錢理群帶著“認識腳下的土地”的問題,開始了其地方(貴州)文化研究。
“在這一過程中,我接觸到了鄉土社會和少數民族地區的動植物崇拜,山石崇拜,我立刻聯想到魯迅在20世紀初‘迷信可存’的呼喚(這是“五四”那一代的自然觀的起點),突然有了新的醒悟:‘所謂自然崇拜所要追尋的正是人與自然的同源共生關系,所表達的是對尚未認識的自然的敬畏感,而這背后則隱含著人與自然之間如何同一個大家庭那樣的和睦相處的祈求’。這樣,我就在自己的晚年,從民間鄉土社會獲得了重新認識、反思我和自然關系的思想資源。”
錢理群透露,他的貴州地方文化研究經過10多年的努力,現在已經有了一個總結性的成果,“由我主編的200萬言的《安順城記》,準備在明年年初出版。”(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錢理群 攝影 出版攝影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