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要聞
多元評價,素質培養 新高考要用多把尺子“量”人才
今年4月份,教育部印發了《關于做好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對今年普通高校招生工作進行全面部署。《通知》提到,“要進一步完善學生綜合素質檔案制度……把學生綜合素質評價作為招生錄取的重要參考,改變簡單以考試成績評價學生的方式。”此后,上海、浙江、北京等地區相繼啟動新高考改革。截至目前,全國已經有14個省市成為新高考綜合改革試點。
近日,在GES2019未來教育大會新高考改革圓桌論壇上,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教育學院研究員秦春華表示,高考改革的重點在于把學生的健康成長、成才作為改革的出發點和歸宿點,并且真正重視起來。
為何在高考錄取環節要啟動綜合素質評價,具體包含什么內容、標準及量化考核?學校在育人過程中,應如何推動綜合素質評價,學生又應該如何去適應新高考的需求變化?
實行多元評價,不唯分數論
高考改革向來“牽一發而動全身”,此次高考制度改革規模較大、涉及面較廣、任務十分艱巨。作為2014年全國試點地區,上海、浙江率先啟動新高考改革。北京、天津、山東、海南四地也于2017年加入第二批試點行列,之后改革陸續在全國鋪開。
2014年12月,教育部發布《關于加強和改進普通高中學生綜合素質評價的意見》,明確規定綜合素質評價主要包括5個方面:思想品德、學業水平、身心健康、藝術素養和社會實踐。
據了解,目前綜合素質評價是新高考改革“兩依據一參考”中的“參考”,上海、浙江均建立了統一的綜合素質評價信息管理系統,并供高校招生參考使用,使以往一次性、終結性的評價轉變為過程性評價。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指出,這樣的改革是為打破單一的分數標準,改變傳統高考中的“唯分數論”傾向,建立更加多元的評價體系,用多把尺子“量”人才。綜合素質評價不是通過為每個學生“打分”來進行比較,而是記錄每個學生的成長和特點,是從“優秀水平”到“個性展示”的轉變。主要方式按高考成績和大學面試成績的比例來錄取。
引導綜合素質培養
目前全國還有十幾個省、市、自治區尚未啟動新高考改革,這些省份將采取哪種模式,頗令人們關注。
熊丙奇介紹,上海的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改革方式,是在高考錄取之前,增設一個綜合素質評價錄取批次,可由42所“雙一流”大學參加錄取,在高考前發布招生簡章,學生根據自己的學業與綜合素質發展情況進行申請,學校審核材料后給予學生綜合素質評價填報志愿的資格,獲得資格的學生在高考成績公布后,根據高考分數和獲得志愿填報資格的情況,填報綜合素質評價志愿,高校結合高中綜合素質評價進行錄取,被錄取的學生將不再填報后續志愿。這一錄取方式,有利于豐富多元評價體系,引導中學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
熊丙奇進一步說,在這一錄取方式運作成熟后,可以進一步推進“學校自主提出申請成績要求,達到成績要求的學生可自主申請多所高校,高校獨立進行評價、錄取,一名學生可獲得多張錄取通知書再做出選擇”的錄取方式。這就充分落實了學校自主權,也擴大了學生選擇權。基于這樣的錄取方式,再進行科目改革,其中價值也就充分體現出來。不同大學、專業在招生時,會自主提出對不同科目與成績的要求,學生則根據大學、專業的要求,結合自己的興趣、能力選擇學科與課程。
隨著素質評價的推進,學校及學生應該如何做呢?“高中須在教學中重視對綜合素質的培養,包括組織學生多參加社會實踐、進行公益活動,開拓學生的視野,增加拓展課的訓練等。而學生現在顯然不能只追求獲得高考高分,必須在中學期間重視自身的綜合素質發展,包括投入社會實踐、參加社會公益,參加科創營,進行校外能力拓展等。”熊丙奇說。(本報記者 華 凌)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評價 高考 學生 綜合素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