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第八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會議新聞 會議新聞

政產學研用共商海上風電發展

——第八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粵港澳大灣區海上風電圓桌會”在澳門舉行

2019年12月01日 20:47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人民政協網澳門11月21日電   當前,海上風電成為全球能源低碳轉型的重要戰略選擇。粵港澳大灣區坐落于南海之濱,有條件利用豐富的海上風電資源支持區內低碳轉型發展。11月21日,澳門第八屆國際清潔能源論壇舉辦“粵港澳大灣區海上風電圓桌會”,邀請政產學研用有關專家和代表,共謀海上風電的可持續發展。

image001

論壇大會副主席兼專家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吉臻指出,我國能源消費總量大,電力裝機和發電量相當于美國、日本和俄羅斯三國之和。長期以來,我國形成了以化石能源為主、一煤獨大的能源消費格局,油氣對外依存度持續攀升,生態環境治理和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壓力巨大,必須進行能源轉型。歐美發達國家發展經驗表明,能源轉型離不開清潔低碳和節能技術的發展進步,離不開從政府到民間、到企業、公眾對生態環境保護的共識和財務投入。要滿足我國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能源電力消費還將持續增長,到2030年電力裝機將要增長至30億千瓦,全社會用電量超過10萬億千瓦時,電力的清潔化、低碳化勢在必行。利用海上風電促進能源轉型初步判斷是一條行之有效的路徑。一是我國海上風電資源比較豐富,沿著18000公里的海岸線初步查明90米高程平均風速為7到8.5米之間, 50米水深、70米高層的海上風電可開發資源估計有5億千瓦以上。二是中國有一流的海上工程能力。三是從中央到東部沿海各級政府都比較重視,尤其是廣東省提出了3000萬千瓦的建設目標,引領全國。但需要關注的是,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還面臨諸多問題,一是缺乏統一認識,二是涉及的行業管理部門多,三是國家還沒有宏觀的統籌和規劃,四是海上風電的設計問題,尤其是大規模布局對電網格局和電力流的影響缺乏系統研究,五是新技術的裝備、產業研發和制造能力還不足,六是對海上風電缺乏全系統、全壽命的技術經濟的評價。目前,中國工程院正在積極研究2020到2035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能源行業專題中已安排一個海上風電專題,需要產業鏈行業企業和專家共同建言獻策。

image003

國際可再生能源署(IRENA)城市可持續能源項目主管陳勇介紹了全球海上風電發展的現狀,并基于2050年轉型路線圖、可再生能源路線圖等成果,提出了大灣區乃至國內海上風電發展的專家建議。陳勇指出,為實現《巴黎協定》提出的本世紀末達到凈零排放的目標,加快發展海上風電對于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意義重大。風電尤其是海上風電成本從2010年到2018年下降趨勢明顯,裝機規模持續增長,預計到2050年全球海上風電裝機1000吉瓦,中國大約有600吉瓦,其中漂浮式風電大約在2030年左右有望實現小規模商業化應用,預計達到30吉瓦左右,到2050年估計可能占到5到15%,即50到150吉瓦。

image005

論壇副理事長、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研究員韓文科全面介紹了2018年國內外海上風電發展和政策基本情況。2010年以來,隨著技術和行業的成熟,全球海上風電的裝機量年增長30%,增速僅次于太陽能,2018年全球新增裝機4.3吉瓦,其中中國新增規模占37%,達到1.6吉瓦、位居全球第一;從累計裝機來看,2018年底全球累計海上風電裝機24吉瓦,其中歐洲占全球在運裝機的80%以上,中國海上風電共裝機3.6吉瓦,居世界第三;2018年海上風電占全球電力供應0.3%,其中丹麥占比達到了15%,中國海上風電占發電量占比只有0.1%;海上風機產能進一步向大制造企業集中,其中中國海上風機制造商份額不斷擴大,占新增裝機的30%;單機規模逐步增大,從2010年主力機型單機容量3兆瓦,到2016年制造出了10兆瓦的風機,2018年完工的海上風電平均風機單機容量為5.5兆瓦,2030年預計可做到單機15兆瓦或20兆瓦的風機;在造價方面,2018年全球平均建造成本為每千瓦4353美元,2018年海上風電平準化發電成本均值降到每兆瓦140美元。預計到2030年,海上風電造價將下降到每千瓦2500美元,到2040年進一步下降到1900美元每千瓦。從我國來看,2018年中國海上風電造價保持在每千瓦2800美元以下,預計到2040年,可降低近一半。國際能源署預測,全球海上風電在未來二十年會顯著增長,可持續發展情景中,海上風電到2040年比現在要增加15倍,到2030年每年全球新增裝機30吉瓦,到2040年達到40吉瓦,屆時海上風電占全球電力供應的比例將上升至5%。歐洲、中國是主要的海上風電市場的引領者。在國家政策的鼓勵下,我國海上風電近幾年發展迅速,截至今年6月,全國海上風電開工的規模是918萬千瓦,預計2020年累計并網780到790萬千瓦,到2021年會增加400萬千瓦,2022年到2025年的預期并網規模是1400-1500萬千瓦。預計我國將有望在十三五期間超過德國,成為全球第二大海上風電市場;十四五末將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海上風電市場。從未來裝機結構看,海上風電是重要的新增長點,十四五期間會加快發展,海上風電制造業迎來機會。

image007

       三峽集團廣東分公司副總經理劉運志指出,三峽集團把打造成為國內海上風電的引領者作為集團海上風電發展的戰略目標,提出了在規模、管理、技術、標準、人才、品牌等六方面的引領發展,通過前期發展初步形成了五大核心競爭力:一是海上風電全產業鏈資源整合能力;二是復雜條件下海上風電場建設管理能力;三是國際化海上風電開發運行能力;四是海上風電投資風險管控和標準制訂能力;五是引領國內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成本控制能力。截至2019年10月,三峽共計獲得190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資源,現在建成投產超過100萬千瓦,開工在建70余萬千瓦,核準待建和資源儲備均為數百萬千瓦,預計到2021年底,三峽集團將建成投產500萬千瓦左右海上風電項目。三峽集團在英國聯合葡萄牙電力中標百萬千瓦級海上風電項目,成功進入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市場,是國內首家控股海外風電項目的國內企業。劉運志指出,當前我國海上風電發展還面臨很多問題,需要全體合作伙伴共同努力,通過加大投入、技術進步等各種手段,實現海上風電成本大幅度降低。進一步看,海上風電將在不遠的將來從近海淺水區向近海深水區甚至遠海深水區挺進。建議全產業的合作伙伴在加強海上風電大容量風機及關鍵部件國產化成套技術的研究和應用、加快復雜地質條件下基礎設計優化和新型基礎、加快面向深遠海的柔性直流輸電技術的研發工作并能盡快投入工程實踐、加快大型海上升壓站特別是百萬千瓦級海上升壓站的設計與施工研發工作以及加快遠程故障判斷和風機運維技術的研發等方面加強研究、加強合作。

image009

中廣核新能源有限公司總經理李亦倫指出,新能源從無到有,從小到大,來之不易,也很了不起,現在很多指標都是全球第一,從技術、投資能力上沒有任何問題,中國新能源人很有自信。在各級政府和行業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海上風電實現了快速增長,國家把“十三五“規劃2020年海上風電并網容量從500萬千瓦調增至900萬千瓦,開工規模從1005萬千瓦調增至3000萬千瓦以上,全國累計核準容量4300萬千瓦。其中,中廣核集團核準了926萬,占22%,排名國內第一,廣東省內核準項目占集團全國海上風電市場的半壁江山。預計2021年之前必須投產項目中,中廣核、三峽、國電投、華能等主力軍已分別安排了400萬千瓦、548萬千瓦、200萬千瓦、165萬千瓦的項目。但實現該目標挑戰很大,主要是產業鏈能力不足,其中制造企業不很樂觀,受主軸承、葉片等上游供應鏈影響,國內主要設備廠商2020年5千瓦以上主機產能上限580萬千瓦,2021年上半年產能上限在525萬千瓦;施工組織能力不足,2018年底國內投入使用的風電安裝船共22艘,在建7艘,全球在役的49艘海上風電安裝船中,90%服務于歐洲和中國,明年到后面,在全球乃至中國都非常緊缺和緊張。因此,需要全面加強產業鏈協同發展。李亦倫指出,經過多年努力,到今年底,中廣核新能源國內將實現1500萬千瓦風電和500萬千瓦光伏在運裝機,海外實現1500萬在運在建資產,在裝機規模上已超過核電。在海上風電方面理性有序發展,秉持“由淺至深、先陸后海、穩步推進”的工作方針,海上風電戰略規劃已涵蓋全國,在國內海上風電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目前,已投運控參股裝機約25萬千瓦,海上作業開工的項目約93.4萬千瓦,陸上作業開工的約140萬千瓦,預計年底開工超過240萬千瓦。作為投資商,中廣核新能源圍繞項目全壽命周期,始終秉持中廣核的核安全文化,加強安全管理和人力資源管理,積極打造設計管理(E)、合同商務(P)、工程管理(C)、生產運維(O)等四項核心能力。到2020年,中廣核海上風電在運裝機突破300萬千瓦,到2030年到1000萬千瓦,到2050年達到3000萬千瓦。李亦倫建議產業鏈上下游強強聯合,建立開放、包容、合作的戰略伙伴關系,加快新技術突破,穩步降低投資成本,共同促進海上風電優質高效發展。未來五年是中國海上風電技術創新和變革的關鍵期,可再生能源補貼需要有緩沖、交接棒的過程,倡議國家補貼和地方電價補貼要進行有效銜接,實現逐步退坡,為海上風電發展營造穩定的政策環境,保障行業有序健康發展。

國家電投廣東分公司總工程師張翼從海風工程整體設計、大兆瓦風機制造、產業鏈配套、規模化開發、多樣化融資、開放市場競爭、持續創新等7個維度降低項目造價。三峽集團上海水利勘測設計院院長程海峰分享了《廣東省海上風電產業鏈研究》成果,建議按照“一鏈驅動、雙核驅動、三區互聯”原則,打造廣東海風高新產業聚集區、創新成果孵化區和高端裝備示范區,圍繞打造產業核心產品和核心技術,支撐未來6685萬千瓦的規模化發展和3.4萬億產業價值創造。中廣核工程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田瑞航表示,公司以安全質量為品牌、以設計為引領、以協同和創新為核心的核電AE管理模式在海上風電工程項目上復制再創新,初步建立了適應批量化建設的關鍵設計能力、項目群管理能力、標準安全質量管理能力和資源協同掌控能力,通過總承包服務和科技創新,有效助力海上風電產業可持續發展。

金風科技總工程師、國家千人計劃專家翟恩地從降低海上風電工程造價基礎上,進一步闡述了風機廠和設計院合作,從支撐技術上推進結構整體優化、降低工程造價;金風科技海上風電研究院副院長張新剛介紹了漂浮式風機系統關鍵技術、金風相關產品設計及驗證有關情況。明陽智慧能源集團海上運營部執行總經理吳濤,介紹了明陽半直驅(混合)大型海上風機機型技術、大葉片、漂浮式基礎、抗臺風風機技術、人工智能運營管理、仿真及微觀廠址優化等重大技術創新,助力海上風電可持續發展。東方電氣風電有限公司研發中心副主任趙偉介紹了國際海上風電風機技術趨勢,以及東方電氣自主研發的7MW和國內目前單機容量最大的10MW防臺型風機產品技術創新情況,并展望了未來更高電壓等級有關技術。

廣東省陽江市發展和改革局局長蘇玉均在圓桌會議上發言表示,陽江正舉全市之力加快海上風電資源開發建設,在陽江抓緊建設一個集研發設計、裝備制造、檢測認證、運營維護于一體的,立足陽江、面向全省、輻射全國、走向世界的海上風電全產業鏈基地。

image011

金風科技董事長助理兼市場總監侯玉菡在圓桌會議總結時提出十個建議:一是為有序發展,將海上風電核準電價政策延期1-2年;二是各省因地制宜地出臺鼓勵本地海上風電可持續發展的銜接政策;三是政府牽頭統籌推進海上風電風資源測評、前期規劃等工作;四是行業加強海洋生態保護;五是盡快建設完善海上風電的專業標準、規范、檢測認證的體系;六是建立積極開放、包容、合作的戰略合作的伙伴關系;七是對棄風限電和安全生產要進行全行業的監測,保證行業健康穩定的高質量發展;八是建立長期PPA機制;九是積極引導開展各類國際合作;十是加大產業鏈技術交流和關鍵部件協同攻關,突破大容量風機長葉片、軸承制造難關。(文/王珊)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