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藝業者探討塑造首都副中心文化生態“通”是核心
中新網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老北京有一個順口溜叫做‘一京二衛三通州’,‘一京’是北京城,‘二衛’是天津衛,‘三通’就是通州”,著名京味兒作家劉一達說,如果北京的文化特點是皇家文化,那么“通”就是通州文化最主要的特點。
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戲說運河”系列講座之“大運河畔·凝望和參悟”論壇日前在京舉行。劉一達與影視導演江小魚、大型實景演出導演嚴文龍、雕塑家安建達共聚一堂,從城市形象塑造到文旅大型項目以及跨界視覺交融等多維藝術領域,探討如何重塑首都副中心指代的文化生態寓意,為新機遇下的大運河文化發展獻計獻策。
劉一達說,經過專家學者的論述,認為北京文化主要是由三帶一城組成的。一個是大運河文化帶,還有一個是長城文化帶,再有一個是西山永定河文化帶,一城指的就是北京城。我們現在說的北京文化主要由這四個部分組成的。北京文化里很重要的方面是大運河文化,重要在解決了交通,正因為有了這條運河,南北文化才能夠交融,就是南方先進的文化跟北方的游牧民族的文化才能夠有機的交融在一起。
他指出,通州的文化跟北京的文化截然不同,通州文化的特點就在一個“通”字,正因為它有了大運河,以歷史上,很多北京城的新鮮玩意最早是先到通州的。由于歷史的原因,北京市政府看通州有戰略眼光:當北京要建副中心的時候,一下子想到通州了,沒有想到昌平、房山,也沒想到大興。實際上,從戰略的角度,或者是京津冀一體化的角度來考慮,副中心是要放在通州的。
推出過河北承德的實景演出《康熙大典》、西藏拉薩實景音樂劇《文成公主》的大型實景演出導演嚴文龍表示,通州應該秉承運河文化的思想,即新時代的新交易和新溝通。歷史上,運河是非常時髦和先進的,也是非常先進的文化,所以運河文化的精神放在今天來說,除了傳承物質性的文化,保護好文物之外,最重要的是繼承創新的精神和開拓的精神,向更廣闊的領域和范圍去交易和溝通。他甚至建議通州建一到兩個現代化的大劇院,引進各類最時尚、最前衛的世界范圍內的演出作品,吸引北京城里的年輕人來欣賞最頂級的演出藝術。通州最核心是一個“通”字,觀念上要通向全世界,讓全世界的人都喜歡通州和對通州感興趣。
主辦方相關負責人坦言,悠悠大運河是流淌著的遺產,然而這條給予通州文化哺育的生態文明之河所表征的文化語義,源遠流長的同時也因蒙蔽了歷史的塵埃而愈發含混和暗淡。2019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大運河申遺成功5周年,通州正在加快城市副中心建設,把握新時代新通州發展機遇,通州文化要如何站位,如何迎接京津冀政治經濟的交匯重鎮以及如何承擔首都副中心的時代使命,這些成為具有社會責任感的文化人思索的緊迫命題。
“2019北京·通州運河文化藝術節”由中共北京市通州區委員會和北京市通州區人民政府主辦,10月到12月在北京城市副中心舉辦,由開幕演出、“戲聚運河”系列劇目展演、“運河印象”系列文化藝術活動、“戲說運河”系列主題講座及閉幕演出五大版塊組成。此次論壇是“戲說運河”系列主題講座的重要活動之一,旨在積極助力新機遇下的大運河文化帶建設。(完)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化 通州 副中心 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