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三館共展300件精品!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

2019年10月24日 16:13 | 來源:雅昌藝術網
分享到: 

最全、最精的陸儼少展覽來了!

恰逢陸儼少誕辰的110周年,陸儼少藝術院與龍美術館(西岸館)、上海中國畫院美術館三館共同推出“穆如?晚晴——紀念陸儼少誕辰110周年專題展”,展出陸儼少作品300余件(套),題材涵蓋山水、花鳥、人物、書法、篆刻等,以及與師友之間的詩畫往來,全面、立體地展現了陸儼少書畫篆刻藝術的成就,其中,“自刻印”、“杜甫詩意百開冊中散失的部分”、“60年代人物畫冊頁”、“峽江系列”、“現實題材”等精品都是首次向社會公開亮相。

awOQLuOzff5p3czcG7W8fzpy4QhUlIdm8khQQyfk.JPG

陸儼少

關于展覽的緣起,陸儼少藝術館館長王漪介紹,與十年前先生誕辰百周年時,覆蓋全國的展覽不同,2019年先生誕辰110周年之際,紀念展覽則集中在上海這座城市,共同推出三場不同的展覽,講述陸儼少的藝術精神和藝術成就。

CcL7mMAKbRSqxIYRCz3v6tdI6QJYtvbTE3gdJIhT.JPG

龍美術館展覽現場


hvBXkNTvarVTjhn27WzfYgF1BNZjaBOO2ZYtCksN.jpg

上海中國畫院展覽現場

M0scIoynbgnpOg3uniSaAiPXWWEZ386bdAjLsoRh.jpg

陸儼少藝術院展覽現場

但三館在同一主題之下,各有側重,王漪告訴雅昌藝術網、藝術頭條:

“龍美術館展覽展品主要來自國內重要機構和私人藏家,私人收藏作品鮮少露面,有些之前從未向公眾露面,有些作品此次可能是唯一一次公開亮相,實為難得。龍美術館的展品中的大部分未曾在紀念陸儼少誕辰100周年時展出,展覽全方位立體再現了陸儼少的藝術人生面貌。山水、人物、花鳥等繪畫題材均有涉及,早中晚年作品也實現了全面覆蓋。”

“上海中國畫院的展覽則側重館藏作品的展示,不僅展出了陸儼少捐給畫院的大批人物畫,還展出了其在70年代創作的現實主義題材作品,展陳作品門類非常集中。”

“陸儼少藝術館則突出其書法和雜件作品,展廳二樓陳列書法均為首次公開亮相,一樓陳列其花卉和小品,其中幾張很震撼的手卷非常值得一看。”

g7rDMYLu3IOwkUcCGZKD3nz6ORPcWq4N5GbDwvKo.JPG

龍美術館展覽現場

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中國美術評論家郎紹君雖未到展覽現場,卻特意為展覽發來賀信:“陸儼少是20世紀杰出的畫家,是浙江畫壇,也是中國畫的驕傲。”

關于陸儼少的重要性,郎紹君曾經在評論文章中這樣總結:“陸儼少的山水畫,一方面,繼承與發揚傳統山水畫,堅持它的超世俗詩性——這在他的古代詩意畫中得到了集中體現;另一方面,也在適應環境的過程中,創作了很多親近世俗的作品。為了賦予世俗題材作品以超世俗的詩性,他有時采取“以古為今”“以古喻今”的方式。也許可以說,這是以傳統的超世俗詩性抵制非詩性的世俗現代性,即反現代化方式的現代性探索。陸儼少經歷的這種兩難和超越方法,也不同程度地發生在傅抱石、李可染的身上。正是這種兩難中的超越,使他們成為20世紀山水畫承前啟后的大家。”

UMmzVlbwgPVRdeEkSIybbhWOGPA0l6KHwRHcIadF.JPG

q1nnSNMXoMrCaIKp6UmqTgnlngq6E7MX79yHpmbZ.JPG

龍美術館展覽現場

作為陸儼少先生的學生,浙江畫院院長孫永談及展覽時說:“自我拜師陸老以來,這次我第一次看到作品數量、種類這么多的展覽。私人收藏的作品中有兩三件極為精品。陸儼少百年誕辰紀念展大多是官方出面,這次是民營美術館、私人藏家紛紛獻力,相信這對傳播陸儼少藝術成就是一個更好的開始。”

的確,關于20世紀的中國畫壇,“南陸北李”總是被提及。在1978年晚年變法之前,除了江浙滬皖個別小圈子外,中國畫壇知道“南陸”陸儼少的人,少之又少。

“四分讀書,三分畫畫,三分書法”

1909年,陸儼少出生在現今的嘉定南翔鎮,一家經營米行生意的家庭。

兒時的陸儼少,還不識字便喜歡涂抹寫畫,凸顯除了藝術天分。后來在小學時,鄰居贈送了一本《芥子園畫譜》,陸儼少開始自臨學習中國畫,因此這本畫譜也成為了他的書畫啟蒙書。

1927年之前,陸儼少學習書畫主要靠自學,中學考入上海澄衷中學,與其他學校不同,澄衷中學開設“讀經復古”課程,要求每位學生每年自學一部古代經典。這讓陸儼少對詩文、書畫及刻印產生了興趣,將讀書、繪畫、書法視為同等重要的事情,齊頭并進,這也成為他后來提出“四分讀書,三分畫畫,三分書法”治學思想的苗頭。

RemkU5PuzesZmR7b22zLsQJ1HfVq9tZ1A6yNbyTL.jpg

3gtq1TWGCZVSPOf3ILBjvI4xhQmtxKQs5ceWSQHS.jpg

陸儼少  《永州八記》之小石城山

在郎紹君的研究中,他將陸儼少的藝術從1927年開始,分為早、中、晚三個時期:早期約為 1927-1950年,19-42歲間;中期約為1951-1974年,43-66歲;晚期則是1975-1993年,67歲-85歲。

介紹陸儼少的早期藝術風格,總會提到一個人:王同愈,一位晚清翰林。

王同愈在詩詞古文上造詣很深,畫宗董思翁、四王一路,上溯元四家,以黃公望為尚,畫面精工絕俗,明凈雅潔。其書法在清末推崇膜拜北碑的風尚中,他獨尊初唐楷書,名聞書林。在隱退期間,前來求書畫的人絡繹不絕。

1926年,陸儼少考上無錫美術專科學院學習中國畫,聰穎的他對學校師資力量水平失望而選擇輟學。為了不荒廢學習,他希望能拜師一位學時淵厚的老師。巧合的是,因為表兄李維城和晚清翰林王同愈的兒子王仲來在東北共事過,而王同愈也在民國之后便退隱上海,以書畫為生。于是,陸儼少經找到李維城,經介紹在1927年結識了王同愈。

初次登門,陸儼少攜帶了幾幅自己的山水作品,王同愈看后覺得“可教”,但王同愈生平不為人師,婉拒后與陸儼少成為忘年交,并決定僑居在嘉定南翔。后來王同愈回蘇州,有人問他在南翔是否有朋友,他率先說出的也是“能詩能畫”的陸儼少。

他從學習方式、藝術眼界和引薦友人上不遺余力,將陸儼少正式帶入書畫藝術道路,因此王同愈是陸儼少藝術生涯初期,有著重要影響的人。

LMwpPkkzkxRXx7Q5Kv0HYvppnoYyqCR2yMmAYH3b.jpg

I6xl80j7m4pHEf1nYSKhmLioSnVrZTebF4upObSX.jpg

《永州八記》之至小丘西小石潭

在亦師亦友的交往中,為了幫助陸儼少更好學習書畫,王同愈將他引薦至嵩山草堂門下,跟隨有“三吳一馮”之譽的海上大家馮超然學畫,這舉措指引陸儼少走向專業畫家道路。而私底下,王同愈在持續指導陸儼少學習詩文書畫的過程中,更將自己的古畫收藏借給陸儼少臨摹。在陸儼少的《自敘》中,他曾回憶:王同愈將一些收藏,如王石谷、王原祁等真跡都借給他臨,還有一卷王煙客長卷真跡…臨好之后,王同愈給陸儼少題跋,這件作品一直保留至今。而王同愈給陸儼少在古文詩詞的學習上也是給了頗多指導,最大影響是讓他養成了“白天作畫、晚上讀書”的習慣。

2019年8月,陸儼少藝術館舉辦了“一丘藏曲折 緩步有躋攀”陸儼少杜甫詩意畫專題展,里面提到了讓陸儼少一生鐘愛“杜詩”。而鐘愛杜詩的起源,便是王同愈的鼓勵。

當時陸儼少就仿照杜甫《游何將軍山林》十首,做了《游王氏園林十首》,請鄉里秀才修改后給王同愈看。王同愈看后表示,相比修改,還是原作好,這鼓勵了陸儼少,并養成了堅持學詩做詩的習慣。

eMX5E5O4YM3nGXhCizVbHrJJTSdkRopYPM3DNLGL.jpg

陸儼少 《梅石圖》

細看陸儼少這一時期的作品,筆法雖出自傳統, 但從師廣泛, 畫法夾南夾北, 吸眾家所長, 這也為后期風格轉變奠定了基礎。這是因為早期陸儼少游遍了北方的 山川和名勝古跡,他總結了北方的山川樹木,山河走向和山巒位置,回到家后便將現實中的山水與古代山水畫中的山水相比較,推斷古人觀察自然創作的方法,然后結合自己的筆墨創造出新的規律。

他筆下描繪的多是高遠或者高遠及深遠的意境,崇山峻嶺,萬木崢嶸,蜿蜒盤旋,這與宋元時期全景山水畫的風格如出一轍。

總結這一時期,陸儼少的學習以摹古為主,他把傳統文人畫的“天然去雕飾”視為創作的最高準則,十分注重筆墨。也正是如此,陸儼少早期十分著重筆墨的細微變化,其作品呈縝密娟麗、神韻流動之感,較多留有古人筆意。雖然在章法上力求出新,但在營造整幅氣勢方面,尚未達到左右逢源的境界。

入蜀的深切感觸   一生心中深愛杜甫

因為特殊社會背景,陸儼少平淡幸福的小家被迫舉家避難入蜀,后由于戰亂停息,陸儼少返回家鄉,路經三峽時,引起了他的創新意識。作品也逐漸趨向寫意,關注畫面虛實變化,白為體、以黑為用的個人風格也逐漸顯露出來。

這一時期,是陸儼少藝術的成熟期。雖然在政治上飽受打擊,但他始終奮求精進,又處于成熟時期,創作屢屢進入高峰狀態。其間,他沒有放棄對傳統的鉆研,但獨立的創作已成主流,作品題材兼容古、今,形式風格有傳統式、舊瓶新酒式、新探索式;畫法則涵括了工筆、寫意、兼工帶寫、水墨、青綠等。早期縝密娟秀和奔放縱逸兩類風格,都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

SLfNWjPhaCzmALPu3O5VHxpY4YPbPrBdm5RXYz46.jpg

陸儼少 《裝滿紅心在背簍》中國畫


LpyGnNu78zgo1YQOQH69Dv92V80pdfIMBZZ8fusG.jpg

陸儼少 《新建工業區安亭》

3MIQz7OKU1xSwldGwZqNwF3qoWu7aygGyF5f3QH4.jpg

陸儼少《興修水利 挖塘養魚》

50-70年代,大多數老國畫家都順應時代,選取新題材,改造舊形式,向連環畫、年畫靠攏,努力貼近大眾的“喜聞樂見”。郎紹君認為,這一時期的陸儼少則采取了兼顧的態度,“在大多數同道’改造舊國畫’也’改造自己’的境遇中,他沒有停止對傳統的學習與研究。這一點,他和潘天壽頗有相象之處。其時,他正處于中國畫創作的“壯年”,精力旺盛,有對新事物的熱情與追求,也有繼續磨礪傳統、并以創造的態度推進傳統發展的意志。”

ZhmBO8iueKBCgmpalryL3tSsWTVByRO7qhsSu90a.jpg

陸儼少 《彝族青年男女自由的歌聲》中國畫


TFuENyIr4BOW1G0R6M7HRMRoo5OCIWghsiBP4Lgd.jpg

陸儼少 《托兒站》中國畫

T6lunT4saEKGp8lixlSbSUnKP2WkHxfaVUGV9XJE.jpg

陸儼少 《拖拉機》 中國畫

陸儼少1956年任上海中國畫院畫師。1962年起兼課于浙江美術學院,1980年在該院正式執教,并任浙江畫院院長。這一時期,陸儼少的書畫風格從娟麗向渾厚蒼潤、獷放簡約轉變,糅南北二宗畫風,個性鮮明,風格獨具。而這時期最明顯的代表,便是創作大量的《杜甫詩意圖》。

陸儼少之子陸亨曾經告訴雅昌藝術網,父親能創作大量杜甫詩意畫,入蜀后對風景身臨其境的深切感觸成為主要原因。

12hlIeZeXreIPP8HQITuwDdEEOrNamba13U9lDQx.jpg

陸儼少 《杜甫詩意圖》 (杜甫詩意百開冊早年散佚作品)43.5x27.5cm x10

對此,我們可以從一組對比來看:

早年的杜甫過著十分優游的生活;青年時仕途極其不順而陷入生活困境,顛沛流離、幾經輾轉來到成都;隱居建立“杜甫草堂”,創作出大批流傳于世的千古名詩;后思鄉心切,乘舟出峽。

早年的陸儼少衣食無憂;青年時因躲避戰爭,陸儼少輾轉浙江、山西、天津、煙臺、宜昌,最終在重慶生活;在重慶7年間,陸儼少從真實的風景中體會杜詩,并創作一系列詩意作品;后回到上海中國畫院。

陸儼少與杜甫同樣的入川經歷,同樣被哮喘折磨的痛苦,同樣的戰火紛飛與顛沛流離,使陸儼少對杜甫惺惺相惜。但真正使陸儼少將杜甫視為知己與師長的,還是兩人相同的家國情懷。

陸儼少在杜甫的詩歌中找到了共鳴,他對祖國山河的熱愛,對戰亂時民間蒼生疾苦的擔憂,對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堅守,仿佛都在千年前借杜甫的筆說盡了。他被杜甫的詩文和人格魅力所折服,一生心中深愛著杜甫。他與杜甫,在詩與畫的交流中,實現了跨越時間的溝通。

1959 年,陸儼少完成了《杜甫詩意百開冊》。70年代末遺失了30 多幅,1989 年陸儼少又予以補全。而在1991年6至7月間,陸儼少重畫《杜甫詩意圖百開冊》中的16開,目的是取代1989年所補之“紙筆不佳者”。該冊完整集合了陸儼少早中晚年的山水面貌,從中可見陸儼少中年的工致縝密、靈氣 流溢的風格與晚年變法后的雄健豪放、簡約渾厚之氣象。但他并沒有用新作替換舊作,如今所見百開冊仍是1989年補足之冊,而1991年新作,捐給了陸儼少藝術院。如今陸儼少藝術院藏有《陸儼少杜甫詩意圖》30件。

此次在龍美術館展出的19件杜甫詩意圖,其中,《陸儼少杜甫詩意冊》十開為早年散失的三十五開中10件,它們歷經周折,從海外流轉回來,十分珍貴;7件是陸儼少藝術院館藏,另外2件是陸儼少生前摯友收藏,“云山興發”便承載了陸儼少先生與杜甫詩意的聚散離合。

晚年的繪畫“拐點”

陸儼少晚年的山水畫可謂人書俱老,熟練的運筆能力創造出自己獨特的繪畫語言,墨渾厚古拙的表現方法發揮至極,呈現出一番天真爛漫 。

郎紹君認為,1975年是陸儼少藝術創作的“拐點”,這與他經歷的磨難,帶來的心理和人生體驗有深刻變化有關,同時也是其畫風自然發展與不斷探索的結果。

7LBBPuajHtdItkCjdE1j4DxAM6XtygKgiDWabdPe.jpg

陸儼少《峽江勝概大圖》

從這一時期開始,陸儼少的創作開始呈現出明顯的變化:筆勢由細密、靈秀轉向寬博、深厚、老到;書寫的意味與動感更強,并且更加講究墨法,渾淪的濕筆勾點大大增多,整個作品的筆墨由縝密精致變為松厚豐潤,成為風格轉化的一大來源;“留白法”逐漸成熟。此外,陸儼少還探求了潑彩,潑墨加施青綠,大潑與細勾結合,增加抽象因素等。

三大展覽 立體呈現陸儼少的藝術人生

▼龍美術館重點展品解讀

sXhmW2zXBaUvE70gx8C3wMTz4Bwctvwas56MDMTx.jpg

meZ4ekXoWsNJMQ4kX2at4PrnAArJhDXht2ShsBiX.jpg

diALXl62NT2f8NxijIkCQ8FtzBM3tC8Qu6bAAl4f.jpg

SQtEk3wpug8fmBAkp6wOz8mMEY0uBKGDN7YaJMH1.jpg

陸儼少《古今人物山水冊》(12開)29×34cm×12

龍美術館所藏《古今人物山水冊》,是陸儼少1961年所畫。這套冊頁共十二開,可以說對傳統山水畫法的總結,而且不拘于門派,南北二宗具有涉獵。既有學習宋人燕文貴、郭熙的圖式皴法,又有擬寫元人王蒙、倪瓚的筆意;既有唐伯虎堅硬爽朗的樹石,又有石濤靈動活潑的筆墨。這套冊頁顯然不是對臨,而是陸儼少基于30年代在南京看到的故宮藏畫。由此看見,陸儼少過人的記憶力和高超的理解能力。

YnqziLUjipIm2RJFwmWOfeol7sq9cH01g8DoEXc9.jpg

jecxPrUUpkYiiFdurAnELMXj4bcz8xS5xQiHk8fd.jpg

vVKp5urpL981kx9rRfyYFEBtqFuZm1UGQfMAjuha.jpg

AGcnHdqw5cJ5BuzQ8Ad7GfLvM1D4hhHujRsZCzJk.jpg

陸儼少《古今人物山水冊》(12開)29×34cm×12

有意思的是,此套冊頁雖為仿古,其中兩開出現了今天的事物,一為水文站,一為夜診。尤其是夜診中的自行車讓整幅畫既滑稽又活潑。然而,這新元素的注入卻與傳統畫面融合地恰到好處,毫無違和感。

BzPisp7yM8KvVd8aPAPmkqhaEZAT4Xb4ptGeYYzA.jpg

BUs0Dmf3Dc7Cf3hyGBJKaBZjmrWGCYnfp28nCiQE.jpg

rhrjJ14Q4kju8OAuAsaNLeICtN7njlLQ3j1mkfh1.jpg

HNCs8Cc6ClCeetbDKhzrkWLFJ4Dmg7KY1afDmvYQ.jpg

陸儼少《古今人物山水冊》(12開)29×34cm×12

為何陸儼少這么畫,也許他在第十二開的題跋中,接著石濤的“筆墨當隨時代”闡述了原因:

“石濤有云:筆墨當隨時代,此一句是頂門棒喝。因思予以前自謂學古人,實則僅僅得其糟粕而已。一千年來,山水畫中頹廢出世思想與今時代精神寧有些子湊合否乎?此猶水火不能相容,而予恬然自安,不思其過,又復侈言筆墨,夫所謂筆墨者,充其極不過優孟衣冠,今時亦何用此古人之翻板?離開思想內容,不反求諸本,孤立以言筆墨,未見其有當也。學古人要為今用,故必有所創,創而后能合,往者已矣,迷途知返請自今始。”

p5Frm4QbhsT7SZFcZyICn8L1r5psyTVtGXL4dG8k.jpg

陸儼少《三峽圖》  紙本設色  91.5×354.5cm 1987年  陸儼少藝術院

在“峽江系列”中,陸儼少藝術院藏的這件《三峽圖》稱得上是陸儼少先生晚年峽江系列的代表作。此作畫于1987年,時聞國家在籌建三峽水電站,這便勾起了陸儼少對早年游歷三峽的記憶。憑著記憶,一氣呵成地完成了此畫。畫作完成時,陸儼少讓攝影家蔡斯民拍下了他與《三峽圖》的合影,可見陸儼少對于此畫的滿意程度。

此畫尺幅巨大,留白、勾云、墨塊、勾水等技法運用自如,奔騰的江水,流動的朝云,動態的山脈走勢,使讀者觀之如有一副動態的畫面呈在眼前。在筆墨的表現上,筆墨愈發老辣灑落,江水以陸式勾水之法寫就,旋波洄洑,壯麗奇詭,兩岸危巖峭壁,筆墨磊落灑脫,運筆輕重緩急,提按轉承,山脈的蓄勢由左上角而下,由高而緩。山石之上林木、云霧掩映,林木以中鋒勾其枝干,再以點葉寫就而成,布局安排錯落有致,朝云則以勾云之法,由左至右,通貫全幅,與山勢、流水相呼應。使觀者覽之,峽江之險,猶若眼前。

Wen2UaHZdB53mSdkGRbsIpPLWJCMUPp7RkaCQD6c.jpg

陸儼少《毛澤東詞意圖》

這幅作品創作于1953年12月,橫360厘米,縱144厘米。據豐子愷1955年10月發表的《中國畫劇首創者李叔同先生》一文記載,此畫是他1953年秋天在杭州虎跑山定慧寺為籌建弘一法師舍利塔,請幾個畫家聯合創作的兩幅巨幅山水畫中的一件。畫上有豐子愷題跋。

這幅畫將毛澤東詞中的磅礴氣勢形諸于筆墨。雖說是合作畫,但作品風格統一、協調,無論是布局、用筆、著墨和色調,都極其完美。它明顯由陸儼少主筆完成:畫中樹木松動的長線條,沉著而富節奏感,是陸儼少早期的典型筆法;蜿蜒長城、涓涓流水、連綿起伏的山脈、密集的羊群、儉樸的牧羊人、風塵仆仆的駱駝旅隊等的勾勒渲染,縝密不失渾厚,娟秀不失蒼勁,作者深厚扎實的傳統筆墨功夫表露無遺。畫中景物人事均緊扣詩意,加上豐子愷的題跋,詩、書、畫渾然一體。

CtTvGwwwgNPzsteHR9n341gIR5On9UGm2vluEEYE.jpg

陸儼少《巫峽高秋》47×68.5cm 1978年

抗戰勝利后,避難重慶的陸儼少攜全家搭乘木筏,冒險取道三峽水路返鄉。“出入盜匪窟穴,歷時一月余”到達宜昌。這期間,畫家“於木筏上終日看山觀水,并記在心”陸儼少曾說:“這次坐木筏,在我一生創作上,是值得紀念的一次。所以回來以后,直到今天,我常常畫峽江圖。前后不下數百幅。”畫家以親身經歷為現實依據而創作的這類作品多以描繪峽谷峭壁、激流險灘及人在峽江中航行的狀態來表現祖國的河山之美,抒發對自然的熱愛之情,寄寓對人與自然的關系及社會與歷史進步的關注與思索。明顯區別於其他題材,自成一類,在他的藝術創作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重要性。

此軸創作於先生“右派”得到平反的那年,屬中后期作品。渾厚老辣,筆力雄健,一掃柔媚之氣。高遠俯視之下,湍急的江流從群峰之間橫貫而過,將呈對角線屹立的兩組山峰隔開。逆向的流云橫亙山巔,與江水幾近垂直,大大增強了畫面的動勢。虛實動靜,兩相映襯,相得益彰。山石以濃墨為骨,由濃入淡,由潤至燥,筆筆生發。江水用“只行海內,為他家所無”的細密流暢的長曲線寫出,一瀉千里,高與云齊,有“江間波浪兼天涌”之勢。山中紅葉點出深秋主題,毫無杜詩所呈現的蕭森陰晦。先生為人稱道的勾云、留白、墨塊的云水技法在畫中得到了全面的體現,畫面群山如赴,云水奔流,極富動態之美。

x3MilbCrADaWMEOixx0ClCAQCT9kRtAtTiFoUKA6.jpg

陸儼少《大廠村》

本幅寫于是年冬,以雪實寺上的大廠村入景,屬紀游寫實之作。畫中所見崇山茂林蔭護下,房舍數間,聚結成鄉,其地前臨溪、背靠崗,村民或趕牲口過橋、或洗濯于溪畔、或挑水荷鋤而歸,入眼一片鄉野寂靜,無車馬之喧囂,跡近武陵桃源,難怪畫筆下所寫正是“云中雞犬感”。

tuLhyUiFWDP1U3LTEin1f1Efst136muIq626qVvz.jpg

岑參太白胡僧圖

純水墨的《岑參太白胡僧圖》濃縮了勾云、畫水、留白、墨塊四種技法、且畫面左下相對細膩的雙鉤畫法與右邊的大寫意、加之畫面上方的云山更顯氣度,而畫中題跋似乎信手拈來,卻與畫面節奏融為一體。

TRnXALWHgTYEl4465dBiI6IHCIPsBnQPLp5fUeyZ.jpg

東蒙隱居圖

此畫縱86cm,橫50cm,紙本設色,創作于1988年,為畫者晚年創作之精品。陰崖結廬而居,芝草瑯玕而伴。此歷代文人隱居所共同向往之境界。畫家對歸隱似乎有著不可名狀的情結。畫家一生中畫過很多隱居題材的作品,甚至畫家早年也曾嘗試在浙江德清上柏山中隱居。此畫正是寫求仙訪道之隱居。畫中前景山石用筆簡潔老辣,墨色恰如其分。遠景山峰寫細密繁瑣一路,全師元代王叔明(王蒙)筆法,皆從牛毛、解鎖皴法中出。中鋒、側鋒并用,線條筆筆如碑學書法一樣鏗鏘有力。線條之間墨塊的巧妙運用,濃淡相宜,使得畫面更加生動自然。尤其是遠景退卻,與煙云交錯之處,恍若真景象,別開一番境界。


編輯:楊嵐

關鍵詞:儼少 作品 創作 展覽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