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甲骨文發現120周年破譯仍不足一半 釋讀處在瓶頸期
文字博物館“懸賞認字”三年僅一人獲全獎 第二批釋讀優秀成果征集本月底截止
120年前,金石學家王懿榮從中藥“龍骨”中發現甲骨文,此后無數學者對其展開研究和破譯,直到今天。2016年,中國文字博物館貼出了一則“重金懸賞”,如果有人能釋讀出一個甲骨文字,就可以獎勵10萬元。昨日,北京青年報記者從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人員處獲悉,首次征集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至今,僅有一人獲得10萬元最高獎金。目前,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征集已經開始。
釋讀“通關”不容易
2016年11月,中國文字博物館首次發布《征集評選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宣布對破譯未釋讀甲骨文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10萬元;對存爭議甲骨文作出新的釋讀并經專家委員會鑒定通過的研究成果,單字獎勵5萬元。2019年5月23日,中國文字博物館再次發布獎勵公告《征集評選第二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獎勵公告》,重申了上述獎勵措施。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此次征集成果截止時間為2019年10月31日,逾期將不予受理。
想要獲得這筆獎金并不容易,根據《獎勵公告》的要求,參評者須撰寫《甲骨文釋讀成果科學論證報告》,經兩名具有正高級職稱的同行專家推薦后,報送中國文字博物館。
隨后,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組織甲骨文釋讀成果評選專家委員會,對所征集的研究成果進行嚴格評審和科學鑒定后,提出建議獎勵成果和作者名單。經過相關部門的批準和公示,公示無異議的研究成果作者才能獲得獎金。
第二批成果征集活動已開始
中國文字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表示,今年5月第二次征集活動進行至今,博物館再次收到了幾十篇論證報告,這些報告將經過專家的嚴格評審和科學鑒定,選出新的獲獎者。
一名中國文字博物館工作人員介紹,首次評選中的審議專家云集了國內各地十多名知名學者,對遞交的成果進行了嚴格的審議,“有些釋讀報告可能因為記錄這種文字的甲骨文數量有限,屬于‘孤證’,雖然釋讀很精彩,但因為‘孤證不立’,沒能獲獎。能夠獲獎的都是經過專家們一致認可的成果。”
2018年,中國文字博物館公布了首批甲骨文釋讀優秀成果的獲獎名單,當時就職于南開大學的蔣玉斌獲得了一等獎,其獲獎論文題為《釋甲骨金文的“蠢”——兼論相關問題》。
文化透視
甲骨文釋讀處在瓶頸期 仍有上千字待破解
長期從事殷商史和甲骨文研究的天津南開大學歷史學院教授朱彥民告訴北青報記者,目前已知的甲骨文單字各方統計并不相同,但整體而言,大約在4300字左右,這個數字也隨著考古發掘和新材料的出現不斷增加。
與之相比,經過120年來幾代研究學者不斷考證,相對能夠確定含義的單字只有1500個左右。“這幾年來,不少年輕學者加入到甲骨文的釋讀工作之中,帶來了很多成果,但相對而言,由于多數常用字已被成功釋讀,當前的甲骨文釋讀工作確實處在一個瓶頸期,新的釋讀成果也需要一個長期理解、接受的過程,因此確認含義單字的增長速度并不快。”
“之前中國文字博物館發布‘認字’的懸賞之后,確實激發了不少人研究甲骨文的熱情,特別是一些年輕的研究者,據我所知,此前獲獎的蔣玉斌、王子楊都是新生代的研究者。”
朱彥民介紹,目前,甲骨文研究界仍在努力釋讀一些尚未確認含義的關鍵字,“這些關鍵字的解讀,有助于我們了解我們祖先的社會和文化,有時一塊甲骨上就一兩個字是‘攔路虎’,一旦破譯了這些關鍵字,我們就能夠了解整片甲骨中的內容,進而了解到我們此前不知道的歷史。”
文/本報記者 屈暢 統籌/蔣朔
編輯:楊嵐
關鍵詞:釋讀 甲骨文 文字 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