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文衛蕭“:曲拆人生路
初秋時節,在北京懷柔的一個農家小院中,伴著肆意的果香,飄出陣陣清雅的簫聲。循聲而去,由李文衛發起的“文衛簫交流會”正在這里舉辦。只見吹簫人長發輕綰在腦后,瘦削的臉上,兩撇稀疏的胡須隨著吹奏動作微微顫動,吹簫的正是李文衛,三五個業內好友在一旁品簫論道,宛如一幅竹林七賢圖景。
李文衛何許人也?作為制蕭師的他早已在圈內名聲大噪,曾于2016年獲廣東音樂邀請賽獲金獎,2018年獲樂清海內外管樂賽獲金獎,2019年參加中日國際民族管樂比賽榮獲金獎。而并非科班出生的他,把簫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破天荒接到了海外訂單,把人生宛然過成了一部都市奮斗劇。
李文衛
“在音樂上,我很自信”
一支簫笛,看起來只有簡單幾個孔,制作起來,卻不是光穿幾個孔這么簡單。在寥寥無幾的民間制簫師中,高中學歷的李文衛算是佼佼者。
他懂得借助安卓手機上的調音軟件,反復將洞簫的音準、演奏性能調校至最佳;也懂得如何通過互聯網傳播個人品牌和產品,往往是一段視頻剛傳上去,詢價的電話就來了。“在音樂上,我很自信,我不覺得我比科班出生的同行差。”李文衛說。
制作簫笛,包括選竹、拉直、打磨上漆、校音等好幾個步驟。首先,要挑選生長五年左右、生長在比較貧瘠且氣溫較低山區的野生竹子。竹子太厚會導致音色反應遲鈍,太薄會導致音色漂浮、不實在。竹子采下來以后,要在陰涼通風處陳放兩年,干透后才能拿來制簫。選材時,非常重要的一點是竹子本身的美感,如竹節的間距、尾端自然彎曲的弧度、竹根部位的保留等,都應因形就勢,以不矯揉造作為上。
簫也可以選木制作。現代人要求高了,會要求用一些好木制簫。比如花梨木、崖柏、沉香、金絲楠、血龍木等各種非常不錯的木頭品種。
制作一支品質上佳的洞簫,不但需要優質的竹材,還要具備精湛的技術與審美眼光,而李文衛的技術與審美眼光則源于十余年前他的一個大膽決定。
“我吃了很多苦,但仍不想放棄音樂”
1999年,李文衛從湖南老家來到廣州“闖蕩”,如同很多“南漂”一樣,初來乍到的他為了生計在電子廠的流水線上做了一顆小小的“螺絲釘”。“因為工頭苛刻的責罵,讓我最后下定決心辭職,最終走到音樂這條路上來了。”李文衛如今說起這件事時,仍覺得十分慶幸。
在跨入新世紀的廣東,“草臺班子”盛行,紅白喜事、商場開業常常需要請來助興。辭職后的李文衛在機緣巧合之下,成為其中一員,表演管樂。
“一開始也沒有人帶,就自己聽,自己摸索。”輾轉換了兩個草臺班子的李文衛,兩年沒有拿到過一分錢工資,包吃包住、能學習音樂對于他來說已經十分滿足。
“后來換到一份給粵劇配樂的工作,沒有譜子,更沒有人教。因為粵語有九個音調,我就憑著粵語的音調自己來配樂,那段經歷培養了我很好的聽力習慣。兩個月后,拿到了我的第一份工資——500塊錢。”談起這段經歷時,李文衛笑著低下了頭。
“我只想把‘文衛簫’做成一個品牌,讓家人過上好日子”
經過多年傳統戲曲的熏陶,聽多了,能分清好壞,自然也就會做簫了。在反復的練習之下,李文衛在2013年正式成立了自己的制蕭工作室。
那時的工作室在30余平方米的兩層舊民房中,屋里最值錢的電器是一部臺式電腦,機箱上連著麥克風、攝像頭。每制好一支簫,李文衛就對著電腦即興吹奏一段,上傳到視頻網站,再將鏈接分享到自己的QQ群里。靠著這種方式,他的簫賣到了全國各地,甚至接到了海外訂單。
如今,隨著制簫技藝不斷精進和個人名氣提升,李文衛手制的洞簫已經賣到數千元一支,且需要排隊預訂,找他定制簫的渠道也越來越多。生活條件早已改善的李文衛,仍然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僅將自己的原創作品上傳到了各大音樂平臺上,獲得了好幾萬的下載量。他的《長簫吟》還順利入駐抖音,“你看!5000多個人用了我的這首歌做視頻背景音樂呢!”李文衛自豪地迅速拿出手機展示。
“我這人沒什么遠大理想,還是希望能把‘文衛簫’做成一個品牌,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李文衛低頭看了看撲在他懷里的女兒,會心一笑。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衛蕭 李文衛 曲拆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