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歡聚中原敘情誼——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側記
新華社鄭州9月12日電題:歡聚中原敘情誼 ——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民族大聯歡側記
新華社記者韓朝陽 翟濯
中原大地,黃河之畔,萬余名各民族兄弟姐妹歡聚在中華民族母親河南岸,載歌載舞,攜手聯歡,共敘情誼,促進團結。
12日,第十一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民族運動會民族大聯歡活動在炎黃廣場舉辦。民族大聯歡和開幕式、閉幕式一樣,是民族運動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有朋遠來,禮樂相迎。早上9時許,在遠接、近迎、禮敬的迎賓儀式中,34個參賽代表團、56個民族的兄弟姐妹步入民族大聯歡的會場。
1953人組成的鼓陣和旗陣在黃河南岸綿延1953米列隊遠接;56名黃河漢子擂起大鼓,56名少女跳起古風舞蹈,夾道近迎;300名少年在笙、瑟、編鐘等古樂聲中吟誦著歡迎詞,禮敬嘉賓。
在帶著陣陣涼意的秋雨中,各民族同胞的聯歡熱情絲毫未減。來自黑龍江的達斡爾族運動員英力感嘆:“文化氛圍很濃厚,對禮樂吟唱那一部分印象特別深刻,之前從來沒有見過聲勢這么壯闊的表演。”
據介紹,以“禮”相邀為尊敬,以“樂”相迎為和諧,這體現中華文明中秩序與和諧的理念,也象征著民族運動會是和諧、團結的盛會。
“路邊的大鼓,展示的茶藝,迎接儀式體現了中原禮儀文化,很熱烈,很熱情。”江蘇陀螺代表隊教練員王振第四次參加民族運動會,入場時,他忙著用手中的相機記錄下一個個歡樂時刻,明晚,他和隊員們還將與所住酒店的工作人員共同聯歡,共度佳節。
上午10點30分許,隨著舞臺屏幕上閃現中國結,炎黃二帝山體上垂下56條禮帶,本屆運動會的會徽騰空而起,文藝演出拉開帷幕。
文藝演出以“鄭州歡舞迎客來”“山河歡歌樂交融”“家國歡笑共筑夢”三個篇章的歌舞,展示各民族歡聚一堂,攜手共筑中國夢的歡騰情景。
在“鄭州歡舞迎客來”中,融合中原曲藝元素的歌曲、青春時尚的現代街舞、聞名中外的少林武術和陳氏太極,展現了中原文化的源遠流長、鄭州飛速發展的青春活力、中原禪武文化的魅力。
“山河歡歌樂交融”章節,身著民族服飾的各民族兄弟姐妹們踏歌起舞,與滾滾黃河相映生輝,充分展示了中華民族大家庭和諧團結的場景。56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員,共同構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
在“家國歡笑共筑夢”中,56個可愛的小朋友唱起動人歌曲,孩子們歡呼跳躍著聚攏在圓形平臺中央,仿佛一顆顆紅潤飽滿的石榴籽;多位民族歌手依次唱起各民族傳唱已久的歌謠,歌唱幸福生活,歌唱偉大祖國,為新中國70華誕獻禮。
“表演非常精彩,看到了不同民族的服飾、樂器、歌舞,感覺眼前一亮。”已在會場忙碌9天的志愿者武志龍說,一定要為民族運動會、民族大聯歡、民族大團結點贊。
“56個民族都來了,很歡樂,很熱鬧,表演中還有藏族的鍋莊舞。”來自西藏的教練員羅布次旺帶著藏族傳統體育項目“打牛角”登上民族運動會的舞臺。“開闊了眼界,結識了陜西、寧夏等地的朋友,不同民族、不同區域的表演項目各具特色,各有千秋。”
文藝表演結束后的游園活動,再次架起了各民族兄弟姐妹交往交流交融的橋梁。民間曲藝、傳統婚俗、社火表演……各民族同胞紛紛參與體驗。泥塑、剪紙、陶瓷等50余種非物質文化遺產,盡展中原傳統文化的魅力和風采。
“大陸的同胞很團結,很有力量,辦了這樣的盛會,我們覺得很感動。”來自臺灣的運動員王春梅在本屆運動會上參加了表演項目“臺灣情”,參加過開幕式、民族大聯歡等活動后,她說:“活動中大家就像一家人。”
一張張歡樂的笑臉,一曲曲歡快的歌舞,一份份真摯的情誼,蕩漾在你我的眼前、耳畔、心間。黃河之畔,民族大聯歡落下帷幕,但各民族之間手足相親、守望相助的深厚情誼越過大江大河、雪山草原灑遍了神州大地,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深深扎根在各民族群眾心間,茁壯成長,枝葉參天。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民族 聯歡 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