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崛起中華民族精神新高度——從70年奮進征程品讀中國氣質
新華社北京8月29日電題:崛起中華民族精神新高度——從70年奮進征程品讀中國氣質
新華社記者吳晶、何雨欣、施雨岑
編者按: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為充分展示新中國成立70年來的光輝歷程、偉大成就和寶貴經驗,新華社從5月至9月,推出“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特別策劃報道”,每月月底圍繞一個主題,策劃播發一組專題報道。今天推出第四組“特別策劃報道”,主題是“中國氣質”,歡迎采用。
1949-2019。
兩個意義深遠的時間坐標,勾連出一段波瀾壯闊的征程。
歷史的長河,記錄新中國70年一路奔騰向前的步伐;世界的目光,見證億萬中華兒女始終昂揚奮進的姿態。
新時代的躍遷中,古老的中華民族正在崛起精神新高度,彰顯更加成熟自信的中國氣質。
一個民族追逐夢想的執著,鑄就世代傳承的堅韌品質
金秋時節,中國首都北京,兩項世人矚目的工程齊頭并進。
城市南端,北京大興國際機場正在忙碌地進行投入運營的各項準備。這座形如金鳳展翅的超級工程是目前世界最大的綜合交通樞紐,擁有全球首座高鐵地下穿行的機場航站樓、全球首座雙層出發雙層到達的航站樓、世界最大單體航站樓。
一路向北,京張高鐵實現全線軌道貫通。百余年前,京張鐵路打破了中國人不能自建鐵路的斷言;而今,作為2022年北京冬奧會重要交通保障設施,京張高鐵開啟了智能高鐵的先河。
兩大工程遙遙相望,成為新時代新中國飛躍進步的縮影。
跨越一個多世紀的滄桑,歷經沉淪與覺醒、奮斗與崛起,70載輝煌成就承載著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
獨立解放夢、“兩彈一星”夢、奧運世博夢……新中國成立70年,中華民族渴盼已久的夢想一個個成為現實。
“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
安居夢、創業夢、求學夢、養老夢、健康夢、創新夢、小康夢……在國家夢想與個人夢想的激蕩交融中,中國夢正在奏響強國之夢的時代強音。
近期,一家英國媒體的短片回顧了摘取諾貝爾獎的屠呦呦以身試藥、畢生研究青蒿素的過程,一夜間火爆朋友圈。
短片將屠呦呦與愛因斯坦等人并列,指出“盡管他們彼此差異巨大,但他們都有跳出固有思維模式的智識勇氣,以及面對逆境依然堅定立場的個人勇氣”。
“我們都在努力奔跑,我們都是追夢人?!?/p>
有人驚嘆,中國夢在這片廣袤的土地上喚起如此強大的“心”動力——
新中國成立70年來,無論是唱響《我為祖國獻石油》的工人,還是扛著蛇皮袋匯入進城大軍的農民,無論是夜以繼日貢獻于中國創造的科學家,還是揮汗如雨埋首于中國制造、中國建造的工匠,億萬中國人對夢想的追逐,刻印下歷史前行的軌跡,傳遞著民族奮發的精神。
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從富起來到強起來,歷史性的偉大飛躍,是追夢圓夢的迢迢征途,亦是億萬中華兒女精神氣質煥然一新的風雨歷程。
滄海桑田,芳華璀璨。億萬中華兒女銳意開拓、追夢圓夢的堅定步伐,踏著強勁有力的時代鼓點,凝聚起一個國家蓬勃向上的精神動力。
夢想曾遙不可及,夢想是如此之近。
綠意盎然的長江兩岸,稻浪滾滾的東北大地,生機勃勃的深圳前海,活力四射的上海張江,飛架三地的港珠澳大橋……中國夢的現實注腳無處不在,世界驚嘆于中國永不停歇的腳步,更折服于中國人不舍晝夜的拼搏。
當中國經濟總量穩居世界第二,當中國崛起被國際媒體稱為“近年來最重要的全球變革”,深藏于近14億人心中的家國之夢噴薄而出,化作勢不可擋的歸屬感和進取心,鑄就推動一個發展中大國穩步前行的強國之魄。
一個國家創新開放的蓬勃朝氣,融入日新月異的時代脈動
“光腚屯”、“土改第一村”、全國小康示范村……數個氣質迥異的名稱,均指向同一個地方——黑龍江省尚志市元寶村。
70多年前,土改工作隊在村里最古老的一片耕地上打下第一根樁子,也悄然間種下“求變”的火種;
上世紀80年代,不再滿足于包產到戶帶來的收入,村辦企業開始將鉛筆賣往世界各地,“求變”,讓元寶村一躍成了億元村;
如今,當國內外的競爭更加激烈,元寶村又一次“求變”,開發出高端、綠色新產品,今年的訂單紛至沓來!
從“土”中謀創新,在“改”中求奮進。一個村莊的點滴變遷,正是一個民族奮起直追、與時俱進的生動剪影。
浩瀚星空中,黑洞神秘而又惹人遐思。
歷經10余年的艱苦準備,2019年4月,各國科學家合力“捕獲”了一張黑洞“正面照”。
全世界為之沸騰。全程參與這項國際合作的中國科學家,被認為“在此次國際合作中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貢獻”?!笆录暯缤h鏡”項目科學委員會主席、荷蘭奈梅亨大學教授海諾·法爾克說:“中國將成為國際科學合作的重要參與者?!?/p>
從“東方紅”躍然于世到“墨子號”飛向太空,從“復興號”風馳電掣到C919大飛機劃過長空,從“兩彈一星”橫空出世到“嫦娥四號”傳回世界上第一張近距離拍攝的月背影像圖……
當一個個標記“中國智造”“中國創造”的成果驚艷全球,世界在追問:一躍千里的創新中國,秘訣何在?
中國南海,波光瀲滟。年過八旬的汪品先院士坐進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9天里3次“深潛”,人們驚嘆“老人與?!钡膫髌妫麉s興奮于親歷這未知的世界,會帶來“研究的新意”;
中國西南的大山深處,平均年齡35歲的科研團隊承擔著“中國天眼”的調試任務。失敗了重來,再失敗再重來。三年不到,中國人設計制造的大望遠鏡所有性能指標達到驗收要求,其中靈敏度和指向精度兩項關鍵技術指標超出預期;
北京市八一學校,高二年級學生張馨心和小伙伴們一道,將亞軌道飛行器“方舟一號”從圖紙一點點變為現實。攜帶著太空生物實驗艙,承載著少年們攀登科技高峰的熱情和勇氣,“方舟一號”在內蒙古成功發射;
……
蓬勃不息的創新精神代代傳承,正是中國號巨輪在風雨中穩健前行的動力所在,更是中華民族走向輝煌的制勝法寶。
80多年前,面對敵人勸降的紙筆,烈士方志敏這樣寫下對祖國母親誠摯的期許——到那時,到處都是活躍躍的創造,到處都是日新月異的進步……
而今,首屆進博會的盛況猶在眼前,上海已經緊鑼密鼓進入第二屆進博會的籌備階段。
參展的世界500強和龍頭企業超過250家,布展面積30多萬平方米……在國際企業界眼中,全球第一個以進口為主題的國家級展會,這一“新型創新”將會“改變全球貿易模式的時間表”。
有人說,中國,“可以引領下一次全球變革浪潮”。這個古老的東方國度,正不斷把“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的特質,注入新時代的品質。
億萬人民拼搏奮斗的精神,照亮昂揚奮進的偉大征程
“到祖國最需要的地方去,祖國的需要就是我們奮斗的目標!”
畢業季的東北林業大學校園,回響著80歲的校友呂秉臣半個多世紀前的畢業故事。
為響應國家號召,包括呂秉臣在內的47名東北林業大學畢業生奔赴塞罕壩,成為塞罕壩建場時唯一一批大學生。
風沙蔽日、一年無霜期只有50多天、最低氣溫達零下43攝氏度……彼時的塞罕壩,可謂“苦寒之地”。
置身荒野,住馬架房、窩棚,吃莜面疙瘩和咸菜;觀測氣象、看護幼苗,通宵達旦、熬紅雙眼;久居深山,有時需要6個交換臺才能獲知家人的訊息……立志于塞罕壩的生態恢復,再苦再累,擋不住這群年輕人前進的腳步!
青絲漸成白發,臉龐滿是歲月留痕。
呂秉臣在內的三代人,用青春與奮斗換來塞罕壩蒼翠連綿、松濤陣陣。荒蕪之地樹立起的綠色地標,亦是一座禮贊奮斗的精神豐碑。
讓荒漠變綠洲,讓天塹變通途。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推進偉大的事業。
中國高鐵、“中國天眼”、港珠澳大橋……這些標志性工程,是中國人民自力更生的見證,更是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書寫。
身著迷彩服,手機鈴聲設成沖鋒號,見人敬軍禮……
以“扶貧志愿者”身份來到湖南石門縣薛家村,退伍老兵王新法不改軍人本色,投身于另一個沒有硝煙的戰場。
帶人加固河道,架起5座橋;爬山越嶺,鋪設管道引來山泉水;組織村民規劃生態茶園,讓薛家村有了“綠色銀行”……村民們越來越離不開他。
然而,就在王新法和村民商量修改村里第六座橋的設計圖時,他突然捂著胸口,一頭栽倒在地上,再也沒有起來。
薛家村,是英雄長眠的地方。
88年前,紅四軍68名戰士在這里的剪刀峽壯烈犧牲,當時村民將他們散落的遺體掩埋起來。為了“請烈士回家”,王新法掏出退休金,在薛家村六塔山建烈士陵園。
王新法自己,成為守望這片山水的第69位“英魂”。
在反貧困斗爭的戰場上,王新法的故事仍在延續。姜仕坤、黃文秀、張秀代……一個個倒在扶貧一線的平凡英雄,詮釋著中華民族對天道酬勤、奮斗必勝深入骨血的信仰。
一排排藏式新居,一所所新校園,一座座新醫院,一片片商貿新區,一條條寬闊道路……漫步于青海玉樹街頭,美麗新城向世人展現著災難之后中國人民不屈的生命力。
從唐山到汶川,從洪水到非典,從外交封鎖到西化、分化、圍堵……無數嚴峻挑戰見證了,沒有什么能阻擋中華民族昂揚奮進的腳步。
從王進喜到時傳祥,從焦裕祿到廖俊波,從袁隆平到樊錦詩,從黃大年到張富清……新中國70年的史冊里,寫滿了中華兒女撼天動地的奮斗故事。
在奮斗中推動歷史進步,在奮斗中創造歷史成就,在奮斗中奏響新時代凱歌。
這是一份來之不易的成績單——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6.3%,全國城鎮新增就業737萬人,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0.1%……2019年上半年,國際國內形勢紛繁復雜,而中國經濟迎難而上、邁向高質量發展的步伐依然堅定。
新中國成立70年,改革開放40年,堅定沉著戰狂瀾的背后,是無數普普通通的中國人,以默默無聞的奮力奔跑,積淀起國家在亂云飛渡、風吹浪打中的從容底氣。
在風雨與榮耀交織的歷史進程,在光榮與夢想匯聚的偉大時代,民族精神賦予國家前所未有的自信氣質,中國人民風雨無阻、高歌行進,向著更加光明的未來闊步前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中國 中華民族 奮進 氣質 新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