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圖說新聞 圖說新聞
黃河塔拉灘的生態變遷
黃河上游龍羊峽水庫西岸,過去是一眼望不到邊的戈壁荒灘。如今汽車駛入,兩邊山丘起伏連綿,草木茂密,固沙的草方格在陽光下格外耀眼。最引人注目的,是大片安置在原野的幽藍色光伏板,構成了目前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園區。
這里是黃河岸邊著名的塔拉灘,數百平方公里區域,因干旱少雨、超載放牧而成了荒漠。塔拉灘一側的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鐵蓋鄉是一個深度貧困鄉鎮,遠近聞名。鄉長張玉花說:“風沙逼走了不少住戶,最多的搬家達3次。”但荒灘平均海拔2920米,光輻射強烈,日均日照時長達8小時,獨有的地貌氣候,促成國內最大的光伏發電基地于2012年在此投入建設。
“光伏發電園區609平方公里,規劃光伏總裝機容量1902.5萬千瓦,已并網發電449.5萬千瓦,累計完成投資450億元。目前已經入駐光伏發電企業43家。”管理光伏園區的海南州綠色產業發展園區管委會副主任涂新彭說。
登上園區47米高的瞭望塔,記者看到,曾經的荒漠戈壁全變了模樣,除了連接天際的光伏板陣群外,滿眼都是碧草綠樹,相比歷史圖片上漫漫黃沙,已是天壤之別。
“光伏電站選址在荒漠上,建設時配套做好水土保持及環境保護工程,確保項目施工不影響生態環境。建完后恢復場區原貌并播撒草種,草場經過生長休養期,原有地貌得到很大改善,最終有效保護了草場生態。”青海省扶貧開發投資有限責任公司項目管理部部長楊西說。
據悉,成批量鋪設光伏板使園區最大風速減小22%,蒸發量減少30%,空氣濕度增加近5%,草地涵水量大增,土地荒漠化得到有效遏制。農牧部門實測,目前園區比非項目區植株高度增加14厘米,頻度和蓋度分別提高20%和17%,植被生物每畝增加20.25公斤。
記者看到,在成片的光伏板下,潔白的羊群在吃草、休憩,昔日的茫茫戈壁恢復成了蔥綠的草原牧場。真是神奇的生態變遷!
草越長越好,冬季卻有火災隱患。如何解決這“甜蜜的煩惱”?園區企業養起了幾千只羊,充當起除草“義工”,一年省掉除草費數百萬元。青海黃河光伏維檢有限公司維檢中心副主任宦興勝說:“周邊農牧民前來放羊,加上清洗光伏組件、割草、做保安,園區和企業為當地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農牧民掙了不少錢。”
今年55歲的馬有來是共和縣恰卜恰鎮東鄉村村民,過去種地收入極不穩定,生活窘迫。“現在不種地了,為園區放羊,每個月能掙3000元,生活自在得很。”張玉花說,“園區征用農牧民草場一畝補助1815元,他們再在園區打工,收入渠道拓寬了,抓住脫貧機遇,很多住戶修建了新房。”
園區企業爭相種樹植草,栽植各類苗木達104萬株。國家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水電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就種植了烏柳、小葉白楊、云杉、花灌木等苗木44萬株,造林綠化324畝。他們還探索發展光伏農牧業,在園區內蓋起羊圈,方便“飽餐”后的羊群休息、育肥,生態修復效益更明顯。
發展清潔能源,涵養荒漠生態,兩件看似矛盾的事物,在黃河岸邊做到了和諧統一。政府、企業、自然、居民多方共贏的畫面,正在塔拉灘呈現。
【編輯點評:風速減小22%,蒸發量減少30%,空氣濕度增加近5%,這是光伏板帶來的效應。昔日荒灘恢復成蔥綠牧場。】
關鍵詞:黃河塔拉灘的生態變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