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2019精準扶貧在行動>一日一村 一日一村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扶貧扶志巧“授漁” 貧困戶成了致富帶頭人
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東南,有座麥積山,山下有個麥積鎮,鎮上有個灘子村。前些日子,村里出了樁新鮮事:貧困戶被評為致富帶頭人。
這戶男主人,名叫鞏書同。早年間,他的父母身體不好,家里入不敷出。2003年鞏書同娶了鄰村姑娘李亞玲,3個孩子相繼出生。灘子村人多地少,鞏家本就底子薄,如今又多出3張嘴,種的莊稼剛夠糊口。外出打工吧,“人生地不熟,不想去”。搞點副業吧,“起早貪黑累,效益低”。鞏書同總說:知足常樂,有口吃喝就挺好。
村里人不曉得,鞏書同有自己的小算盤:我是貧困戶,兜底有政府。
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區,麥積區有建檔立卡貧困戶31370戶13.15萬人。脫貧攻堅以來,全區先后減貧10萬多人。“歸根結底還要靠授人以漁。”麥積區主要負責同志說,“但現實是,一些人愛‘魚’勝過愛‘漁’。究其原因,飯來張口省事,自己動手費勁。”
村扶貧工作隊幾番入戶,鞏書同卻雷打不動。這一次,駐村第一書記帶來5萬元貼息貸款。鞏書同還沒開口,李亞玲卻說話了,“孩子慢慢都長大了,難道你要把窮帽帽當傳家寶?”妻子的話讓鞏書同抹不下臉,他自找臺階,“不是不想致富,只是沒啥門路”。
“眼下就有一條致富路,搞養殖。”村扶貧工作隊隊員接過話茬,這5萬元是產業發展資金的政府貼息貸款,圈舍幫著建,技術請人教,“就等你一句話”。鞏書同猶豫不決,李亞玲斬釘截鐵:“這主意我拿,大不了我一個人干。”
半年后,鞏書同還想打退堂鼓。可一算賬,幾萬塊錢都投了進去,2000多只雞也已入籠,“華山路一條,只能擼起袖子干”。好在這時村里的扶貧夜校開班了,扶貧工作隊請到農技專家、邀來致富能手,講新技術、說好經驗。“從飼料配給到疫情防治,手把手地教。”鞏書同夫妻倆起早貪黑,等到雞產蛋,趕上好年份,凈賺3萬多元。“最大的變化就是娃娃講的,頓頓都有幾個下飯菜。”鞏書同笑說。
嘗到了奮斗的甜頭,鞏書同脫胎換骨。他又籌借3萬元,新建圈舍養豬,并栽下百棵花椒樹。前不久,花椒掛果豬出欄,親朋好友看著眼饞,紛紛來取經。村扶貧工作隊抓準時機,開會評選村致富帶頭人,大伙兒把票投給了鞏書同。“沒啥內幕,就是勤勞致富。”扶貧工作隊的同志笑著“辟謠”。
“貧窮不可怕,怕的是精神委頓、等靠要。”甘肅省委主要負責同志表示,眼下,脫貧攻堅正是吃勁的時候,時不我待,富民興隴的關鍵,就是先要“富腦袋”。
【編輯點評:富腦袋——富口袋,順序不能變。】
編輯:曾珂
關鍵詞: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區扶貧扶志巧“授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