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籃球國手“搖籃”的“美麗與哀愁”
新華社沈陽7月17日電 題:籃球國手“搖籃”的“美麗與哀愁”
新華社記者張逸飛、王鏡宇
在不久前結束的U19男籃世界杯賽上,中國男籃七戰僅一勝,排名墊底,男籃后備人才的話題再次引起各界關注。近日,記者采訪中國籃球人才傳統強省遼寧的兩所籃球青訓學校時發現,傳統的體校培養模式面臨挑戰。這些創造過輝煌歷史的國手“搖籃”正通過體教結合、優化管理、發展體育產業等方式積極尋找出路,期待為中國籃球培養出更多人才。
光輝歲月:每一幅畫像都是一份榮耀
中國籃協阜新籃球學校體育館的墻上懸掛著十余幅畫像,主人公都是從這里走出去的籃球明星:陳曉麗、潘巍、陳磊、金佳寶……還有現中國男籃主力中鋒周琦。
“我們學校成立以來,除了培養出周琦、金佳寶、申彬彬、武彤彤等多名男女國手外,還培養并向專業隊和體校輸送優秀運動員近150名,向全國各高校輸送優秀運動員400余名。”阜新籃球學校校長鄒延霞自豪地說。
阜新籃球學校2003年由國家體育總局籃球運動管理中心批準并掛牌成立。當時靠著阜新市財政撥付的90萬元,蓋起一棟集籃球訓練、文化教學、餐飲住宿于一體的綜合樓。后來隨著學校不斷發展,又擴建了公寓樓。“建公寓樓的時候資金也很困難,我們籃校的職工就自己集資把這個樓建起來了。”鄒延霞回憶。
就是這個大家湊錢湊出來的宿舍樓里,后來走出了很多籃球明星,其中最知名的就是通過選秀登陸美職籃的周琦。出生在河南的周琦9至13歲時在這里學習,他在校期間住的517房間現在成了阜新籃校孩子們心目中的一個“圣地”。從房間下樓,走200米就是當年周琦和現在的孩子們揮灑汗水的訓練館。
“我們對于重點隊員會進行跟蹤測試,動態管理,不斷調整訓練強度,從而為訓練和比賽服務,既保證訓練的科學性,又提高訓練水平。”鄒延霞告訴記者。
阜新籃校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校園內有6塊標準室內訓練場地、4塊室外場地、7層運動員綜合公寓、兩層運動員餐廳和服務中心等設施,還有運動醫療以及健身中心等輔助設置。目前,在校“三集中”(集中住、集中學、集中訓)學員約有200人,業訓隊伍150人。“三集中”學員分為初中部和高中部,基本采取半天學習、半天訓練的方式。
鄒延霞告訴記者,阜新籃校的設施條件在東三省算是一流的,市委、市領導對籃校的工作也很支持。巔峰時期,校內“三集中”訓練的孩子有400人左右。
從阜新向東400多公里,是另一座以出產籃球人才而聞名的城市——丹東。丹東市體育運動學校成立于1986年,籃球是丹東體校的重點布局項目,從這里既走出了李曉勇、王仕鵬、周鵬等一批國手,也培養出了像曾令旭這樣通過高考進入清華大學的CUBA、CBA雙料籃球明星。丹東體校籃球項目現有編制內教練員6人,外聘教練員4人,“三集中”運動員近100人,業余訓練運動員150多人。
當記者見到丹東體校分管籃球的副校長肖軍的時候,他正在訓練館里給新選入隊伍的孩子們上課。
“在多任領導和幾代教練的傳承下,我們體校形成了一套以體育運動學校、體育中專為一體的教學訓練管理體制。在去年的省運會上,我們隊時隔26年拿到了男籃甲組的冠軍。現在這批孩子是省運會后新招過來的,我就想著怎么把他們再帶出來。”肖軍看著正在跑籃的孩子們說。
負重前行:留不住的好教練 招不來的好苗子
阜新籃校的起床鈴照常在五點半響起,孩子們也和當年9歲在這里訓練的周琦一樣,打著哈欠,不情愿地爬出溫暖的被窩。對他們而言,今天又是周而復始的訓練學習,自己現在的生活和偶像當年沒什么兩樣。
不過在鄒延霞眼中,傳統的體校教育培養人才模式正在受到現實的沖擊。“我們阜新籃校能培養出這么多人才,優秀的教練是核心。可是我現在有點留不住好教練。”鄒延霞說。
阜新籃校的“三集中”學員采取的是全封閉的訓練教學模式,教練就是孩子們24小時的監護人。從早上早操開始,一直到晚上9點查床,教練全程看護孩子們的訓練起居,工作內容十分繁瑣。“現在有外面的來我這挖教練,待遇是我這兒的兩倍還多。留在這兒職稱評定也特別難,幾年都解決不了。教練跟我說想走,我忍心強留人家嗎?這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
教練待遇上不去,與籃校資金有限有很大關系。據鄒延霞介紹,阜新籃校是差額撥款單位,學校有11名員工的差額工資需要自籌。阜新籃校在校“三集中”學員有200人左右,收入來源主要依靠學費收入(高中每人每年16800元,初中每人每年15800元)。這平均每個月1千多元里包含了學生在校吃飯、住宿以及部分教師工資、訓練場館維護等開銷。對于一些天賦特別好或者家庭條件特別困難的學生,學校還對學費進行減收甚至全免。
鄒延霞透露,籃校通過為職業隊、專業隊培養輸送優秀球員也能獲得一些獎金或者培養費,但是十分有限。她希望,能將部分員工的差額編制轉為全額財政撥款編制。
與阜新籃校不同,丹東體校沒有什么經營壓力。雖然培養的球員有很多已經成為CBA賽場上的明星,但肖軍告訴記者,作為全額撥款單位,丹東體校一直以為國家和遼寧省培養高水平運動員為目標,沒想過靠這個賺錢。相比之下,更讓肖軍和他的搭檔劉巍巍教練著急的,是現在很多天賦好的孩子因為丹東的學校實行托管制、放學較晚,即使愿意到體校參加業余培訓,時間上也不允許。
“天賦、技術、條件都特別好的孩子學習成績也很好,現在家長和孩子們到了一定的年齡在做選擇的時候,往往會挑上大學找工作這條路,走職業籃球這條路風險太高。但我們也在積極培養高水平運動員,把具備職業素質的運動員輸送到專業隊。”劉巍巍說,“現在招的學生(‘三集中’生)多數以農村教育條件不太好的孩子為主。這樣的孩子一是沒怎么接觸過籃球、起點較低,二是領會教練意圖和對技戰術的要求也要稍微慢一些。”
肖軍告訴記者,現在家長送孩子到體校來練籃球的普遍訴求并不是想讓孩子成為CBA球星或是國手,而是希望孩子能夠通過籃球特長考上那些招收高水平運動員的大學。
“家長把孩子交到我們手上,我們的責任很大,上大學、走專業,一個都不能落下。”肖軍說,“我們當然期望能夠培養出優秀籃球人才,但首先要保證他們能上大學,文化課成績能夠達到最低標準。”
著眼未來:探索體教融合的新運動員成才之路
如何讓傳統體校在發展變化中延續之前的輝煌?如何讓在教學上有特長的教練安心帶出更多好苗子?如何讓有天賦的孩子沒有后顧之憂地選擇自己熱愛的籃球?面對這些時代的考題,阜新籃校和丹東體校都在嘗試不同形式的探索,試圖幫助競技體育培養更好地融入教育體系當中。
丹東市體校利用空閑訓練場地、空閑時間接辦丹東市中小學生籃球比賽,在承辦過程中選拔優秀苗子吸納進隊伍。阜新籃球學校舉辦“陽光籃球運動”走進小學校園活動,在小學里建設籃球分校,派駐專業教練員進駐,并將優秀苗子整合,進行正規訓練。
“對于更多可能不適合打職業的孩子,我們以單招生考試大綱為依據,科學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文化水平,讓他們通過高考走上大學籃球發展道路。”鄒延霞告訴記者。
獵鷹籃球俱樂部創始人涂輝認為,隨著各地經濟的發展和家長對于孩子教育問題的日益重視,傳統體校培養模式遇到挑戰是正常的。要想適應時代的變化,傳統體校應當盡量補齊“教育短板”,解決家長和孩子的后顧之憂。
為了進一步拓寬孩子們的出路,阜新籃校尋求以不同方式與高校合作,努力提升孩子們的高考升學率。丹東體校對于文化課教學也非常重視,在校職工中文化教師有18人,僅比教練員少4人。
丹東體校曾依靠業余培訓的模式培養出曾令旭等優秀籃球運動員。對于有天賦的業余訓練隊員,丹東市體校將他們選拔組隊,由專職教練帶隊,并提供參加全國比賽的機會。
與巔峰時期400人的在校規模相比,阜新籃校也面臨著生源數下滑的問題。為了尋求突破,學校從2019年開始在全國范圍內創建“籃球分校”。據鄒延霞介紹,目前阜新籃校已經在新疆八師石河子、山西太原、浙江建德等地創辦了首批10所“籃球分校”。其中,新疆八師石河子分校已為阜新籃校輸送了7名優秀苗子球員。
在傳統體校依靠自身轉型尋找出路的同時,遼寧省體育管理部門也關注到他們面臨的困難和挑戰。早在2015年8月,遼寧省就下發了《遼寧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進體育消費的實施意見》,明確提出大力支持阜新籃球城、阜新籃球學校建設,阜新籃球學校也成為遼籃后備人才培訓基地。“遼寧省將持續大力支持體育學校的發展,給予他們政策上的支持,充分調動一線教練員工作積極性,按照產業規律推進改革,讓中國籃球人才的搖籃——遼寧為國家培養出更多好苗子。”遼寧省體育局局長宋凱說。
讓鄒延霞信心大振的是,中國籃協主席姚明7月12日來到阜新籃校考察調研。鄒延霞說,姚明了解阜新籃校這么多年來對中國籃球人才培養做出的貢獻,并鼓勵他們進一步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和升級。
“我們將進一步提升品牌優勢,突出特色,做大體育產品和服務供給,通過籃球項目和籃球產業發展,擴大阜新籃校影響力。舉辦各級賽事活動,承辦全國D、E級教練員、裁判員培訓班,吸引文化、醫療、餐飲、旅游等多領域共同參與籃球市場開發。”鄒延霞說。
編輯:張佳琪
關鍵詞:籃球 阜新 籃校 體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