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紅薯書記”點子多
新華社重慶6月28日電 題:“紅薯書記”點子多
新華社記者 劉學奎、韓振
2017年11月,全克軍駐村擔任第一書記時,不少村民見了他,一開口是要“貧困帽”,而不是問“致富計”。
駐村不久,村民老黃客氣地把他迎到家里,從冰箱里拿出牛奶和啤酒請他喝,然后底氣十足地問:憑啥子別人都吃了“低保”,我卻沒吃成?
原來,老黃的娃都在外打工,這些年賺了不少錢,都買了車蓋了房,平時沒少給老黃零花錢。老黃現在住的房子,也是不久前政府剛剛幫蓋的保障房。
全克軍明白了:平溪村的“窮根”不僅是地域偏僻,更在于思想觀念上。
平溪村位于武陵山區的黔江區金溪鎮。金溪鎮是重慶的18個深度貧困鎮之一,平溪村是深度貧困鎮里的深度貧困村。全克軍駐村時,人均收入僅6950元。
駐村一段時間,全克軍看到家家戶戶種紅薯,但種出的紅薯卻喂了豬。他靈機一動,想到了一個辦法。于是對老黃等村民說,你們種出的紅薯,我來幫你們賣,1元錢一斤,有多少收多少。
村民們一聽,都覺得全書記“瘋”了。這些喂豬的紅薯,怎么可能賣1塊一斤? 大家伙兒將信將疑,紛紛把紅薯拿給全書記,好奇地看他怎么處理。
很快,村口來了一輛大卡車。全書記讓村民幫忙把紅薯分揀、裝袋、裝車,有多少裝多少。紅薯裝上車后,立即被拉走了。全書記果然按1元一斤的價格給村民付了錢。
當年,村民8萬多斤紅薯,賣了8萬多元錢,一分不差。大卡車來拉貨時,村民們幫了忙裝貨,又賺了2多萬元工錢。過去喂豬的紅薯,一下子給村民帶來10多萬元的收入。
村民們笑開了顏,紛紛叫全書記為“紅薯書記”。后來,村民才知道,全書記通過電商,把村里的紅薯賣到了城里。平溪村生態好,種出的紅薯還很受城里人的歡迎。
村民通過勞動嘗到了甜頭,“紅薯書記”又生一計。他對大家說:現在,大家要對紅薯進行改良,開始種渝薯17、天目山小香薯,這兩種紅薯的價格是之前紅薯的3-4倍,市場更廣闊,畝產可翻倍。
大家伙兒一聽,紛紛種上了新品種。現在,雖然距離紅薯收成還早,但全書記已經把銷路都找好了。
除了發動群眾種紅薯,平溪村的各種土貨,在全書記那里都能“點石成金”。土雞、蜂蜜等農產品,只要村民們產出來,全書記很快就能給村民變成“現錢”。
以前,老找全書記要“貧困帽”的村民,再也不提“貧困帽”的事兒了。現在他們見了全書記,開口就要問:全書記,我今年打算多種點紅薯,多養點雞,你能幫我賣不?
沒問題!全書記滿口答應。但他又跟以前沒養過雞的村民說,養雞的風險大,要循序漸進,不能一下把本都投進去。
在村民的眼里,全書記的本事可不只是賣東西。他還幫助村民搞泥鰍養殖,發展蠶桑,甚至還引進企業搞起了龍蝦養殖。不久前,他又把一些村民空閑的房子利用起來,建成了“分布式客棧”,推動當地搞鄉村旅游。
村民們自豪地說:過去,我們這里只有山珍;現在,我們這里還有了海味。過去,我們只能住客棧;現在,我們自己也有了客棧。
產業多了,路子廣了,收入自然也就提高了。兩年來,一些村民靠特色農產品,年收入增長了4000元以上,生活逐步好了起來。
每當談到現在的好日子,村民們都不約而同地提到全書記,然后豎起大拇指說:全書記點子真多,我們脫貧致富就需要這樣的“點子書記”!(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村民 紅薯 全書 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