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老年安則社會安 ——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首批5項適老相關標準發布會側記
圖為侯惠如(右)在就老年照護問題回答老人咨詢
為居家的老人找一位具有專業技能的老年照護師,為臥床的老人喂食可口又營養的飯菜,為可能出現譫妄綜合征的老人做好友善服務……22日上午,在解放軍總醫院國際會議中心會議室,大屏幕上循環播放的暖場視頻里翻過的一張張照護老人的照片,讓座無虛席的會議室多了幾分熱烈和溫情。
這是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首批5項適老相關標準的發布會現場。來自國家衛健委、國家市場監管總局、民政部以及新聞機構的相關負責人,共同見證了《老年照護師規范》《老年友善服務規范》《適老營養配方食品通則》《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設施設置基本要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規范》等5項適老相關標準的發布。
這5項標準互為依托并相互支撐,形成了健康醫養的局部體系。
老年照護,不能少了專業化隊伍
“我國老年人口已達到2.49億,其中失能、半失能老人4400萬,老年人照護需求龐大。”新聞發布會主持人、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陸軍介紹的這組數據,讓不少與會者陷入沉思,這說明人口老齡化已經成為我國的嚴峻社會問題。
“但目前我國僅有400萬名護士,他們所提供的服務不能滿足老年人群的照護需求,也不能廣泛覆蓋各類機構。因此,社會急需培養、培訓專業化的老年照護隊伍。”擔任《老年照護師規范》標準解讀的專家——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秘書長兼醫療照護分會常務副會長侯惠如直奔主題。
侯惠如說,老齡照護從業人員非職業化已經成為我國老年照護行業發展的最大特點和瓶頸。“發達國家老年照護專業人員占總人口比例普遍高于5‰,歐盟則達到了8‰的標準,我國目前僅有的30萬專業養老護理員持證上崗者尚不足萬人,而預計在2030年我國需要1160萬老年照護專業人員。因此,要實現健康老齡化,建立一支專業化的老年隊伍勢在必行。”
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參照國際慣例,提出了與發達國家接軌的老年照護人才培養理念,并在國內首次明確提出了“老年照護師”這一概念。這是一種介入護士和家政保姆之間的職業,從業人員經過系統的專業培訓,將老年日常生活照料、身心照護、疾病護理三種服務有機結合,可在各類機構及居家從事老年照護工作。
老年照護師的專業化技能水平如何體現?
針對與會者的疑問,十二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老年醫學學會會長范利詳細地答疑解惑,她舉例說:“對于失能和半失能老人,照護師可以做一些基本的康復運動來保持老人肌力;為了防止老年人跌倒或減少跌倒的概率,照護師要事先評估老年人的跌倒風險,并通過加強看護、改善老人居住環境等措施盡力做好預防;為了防止臥床老人出現褥瘡,要讓老人保持正確的坐姿和臥姿。這些技能,都是經過專業培養或培訓的人才能勝任。”
范利還表示,解放軍總醫院培養的首批老年照護師兩個月前已經結業,擁有了從業資格證書之后,這些老年照護師們就業時“很搶手”。
老年友善服務,讓老齡化社會更美好
侯惠如解讀“老年照護師”報告的PPT,很快被與會者拍了照片,分享到朋友圈。有媒體記者感慨,希望為自己的父母找一位這樣的照護師。
多數人還停留在對“老年照護師”的思考中時,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老年醫院機構管理分會會長陳崢又給大家科普了新詞兒———老年友善服務。
“希望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發布的《老年友善服務規范》,能夠推動全社會以更為友善、人性的態度對待老年人群體,從而讓老年人的社會生活更便利,并得到更多呵護與照顧。”解讀標準時,陳崢強調并期待。
不過,“老年友善服務”的概念并非中國首創。早在2007年,通過對全球33個城市及其老年人口的調查研究,世界衛生組織(WHO)就提出了“老年友善城市和社區”理念,并指出老年友善社區對居住和生活在社區中老年人具有重要意義,是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有效途徑。此后,“老年友善服務”的理念被推廣至全球各國。
“比如譫妄綜合征的出現,既與患者入院時的因素有關,也與患者入院后的因素相關。像醫院的大白墻和燈火通明的現象,就容易讓患者日夜顛倒,因而在老年醫院布置時鐘,讓老年人沒有時差要求,就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老年人譫妄發生的概率。再比如,對于癡呆老人而言,看見地面的黑色會以為是水,這樣他們走路時就會如同跳水坑一般,跌倒的概率就會增加,這就需要我們的機構根據老人實際需要改變地面的顏色。”陳崢說。
推動老年友善服務的效果如何呢?陳崢表示,北京及全國其他地方老年醫院的探索證實,加強老年友善服務規范,可提升醫院的醫療質量、降低醫療風險、減少醫院資源的利用,還能夠提高病人和醫務人員的滿意度。
“加強老年友善服務的最終目標,實際是讓老年人擁有長期可持續的高質量照護服務。這一目標的實現,也將會讓老齡化社會更美好。”陳崢感慨,要實現這樣的目標,需要全面了解老年人的需求、感官和認知,并尊重和理解這些需求,進而為老年人提供簡捷、安全、適宜的生活環境,“這些都是友善的適老服務。”
老有所養還需要食有所宜
社會呼喚老年專業照護和友善服務時,還有千千萬萬的家庭因找不到一家合適的養老機構苦惱。在這些苦惱聲中,對養老機構中能夠提供醫療服務的呼聲最高。
“老年人生活照料和醫療服務需求量大且高度疊加,特別是失能老年人治病和養老事實上已很難區分。截至2019年一季度,我國各類養老機構共有16.38萬個。這些機構目前還存在著機構規模大小不一、醫療設備良莠不齊、管理沒規矩、質控無標準的現象。”社會對于醫養結合養老服務的呼聲,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醫養結合促進委員會會長楊庭樹也深有體會,他坦言,近些年我國養老事業的發展現狀既有成效,也有憂慮。
正是因此,中國老年醫學學會醫養結合促進委員會提出并承擔了《醫養結合服務機構設施設置基本要求》《醫養結合服務機構等級評定規范》兩項標準的制定,就是希望用標準規范來打通“堵點”、消除“痛點”,持續完善醫養結合養老體系。
“讓老有所養、老有所醫的生活更有質量,還需要食有所宜,適老營養配方食品可以來助力。”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副會長、營養與食品安全分會會長胡雯作《適老營養配方食品通則》核心解讀時,特別強調了自己的觀點。
為什么要強調食用適老營養配方食品呢?“這是因為,多數老年人都合并了不同種類的慢性疾病,比如糖尿病患者,在飲食上就有特殊的要求,既要控制升高血糖也要防止營養不良。另外,即便沒有合并慢性疾病,老年人群隨著年齡的增長,自身代謝的能力也都有所降低,食用適老營養配方食品更能滿足他們的健康需求。”胡雯答記者問。
“少年強則國家強,老年安則社會安。專業照護、友善服務、食品營養,這些看起來相互獨立的標準內容,在老年人群中使用時又都相互交叉。這也說明,關心關愛老年群體,需要政府和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作發布會總結時,范利意味深長地表示。
而記者還了解到,在未來,中國老年醫學學會將陸續開展適老技術系列標準的制定和修訂,并積極探索科技成果轉化,讓中國老年醫學學會的學術優勢和標準制定優勢轉化為可落地的成果向社會推廣,惠及我國老年人的健康事業。
編輯:劉暢
關鍵詞:老年醫學學會 照護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