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黨派·聲音>社會服務 社會服務
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黔西南調研見聞
真監督推動真脫貧——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黔西南調研見聞
5月29日晚,輾轉2500公里,歷經10個小時,又一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調研組從北京抵達貴州省黔西南州。此行是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上半年專題調研的最后一站。此前,相關調研組已分赴黔東南、六盤水、遵義、安順、黔南、銅仁、畢節開展調研。
脫貧攻堅民主監督是新時代統一戰線和多黨合作的重要實踐,是各民主黨派中央首次在中共中央委托下,就國家重大戰略開展的規模最大、歷時最久的專項民主監督活動。在對口省份貴州,民革中央脫貧攻堅民主監督工作是如何開展的?如何確保“促進扶貧工作務實、脫貧過程扎實、脫貧結果真實”?記者與調研組一道走進黔西南,探尋答案。
調研組的“突襲”
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處黔、滇、桂三省(區)結合部,是我國石漠化程度最為嚴重的地區之一,也被視為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的堅中之堅、難中之難。
30日一早,山雨時急時緩。調研組一行乘坐的中巴車在綿延的群山中,一路顛簸前行。“脫貧攻堅民主監督,不同于以往幫扶工作。”“這次監督重點是‘兩不愁三保障’。”“要多些隨機走訪、突然襲擊。”“寓監督于幫扶原則必須堅持。”……一路上,調研組組長、民革中央社會服務部部長邊旭光對民革貴州省委會副主委黃東兵、民革黔西南州工委主委黃榜泉等調研組成員不斷強調著。
貞豐縣是調研組的第一站,這里也是黔西南州2019年準備“減貧摘帽”的三個貧困縣之一。在貞豐縣者相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茶林社區,一座座四合小院風格的米色建筑錯落有致,頗具特色。
“茶林社區又稱千戶布依寨,是貴州省首個民族文化旅游扶貧試驗區核心區。每個四合院住6戶到8戶,保持了村寨原有的鄰里氛圍。目前共搬遷入住2120戶10842人,其中貧困戶1373戶6938人。”者相鎮黨委副書記、副鎮長蘭鵬介紹說。
調研組邊聽邊記,接連提問:“搬遷農民融入城市生活還習慣嗎?”“收入主要靠什么?”“戶籍問題怎么解決?”“還面臨哪些困難?”……
“一開始也不適應,我們從怎么使用馬桶、油煙機開始教。”“附近有寧波方面援建的產業園,社區還設立公益性崗位,外出務工也占一部分。”“搬遷戶可加入新市民計劃,農村權益還可同時享受。”“缺乏培訓場地,教育配套資金缺口較大,還有搬遷者的身份轉換問題。”相關負責人則一一回應。
易地扶貧搬遷,是決定黔西南州能否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關鍵硬仗。需要搬遷33.8萬人,相當于全州總人口的十分之一。黔西南州扶貧辦副主任李選志表示,圍繞既要“搬得出”,也要“穩得住、快融入、能致富”,黔西南正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推進建立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培訓和就業服務體系、文化服務體系、社區治理體系、基層黨建體系,深入實施“新市民計劃”,加快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聽完介紹,調研組隨即分散行動。他們有的與社區負責人交流,有的走進辦事大廳,有的則“突襲”到居民家中。正在巡邏的安保員王立澤被調研組攔住了解情況。他告訴調研組,自己以前房屋破舊,只能在外租房住,現在一家五口住進了100平米的樓房,安保員是公益性崗位,每月工資2000元。調研組成員鼓勵他說:“政府有好政策,自己也要加把勁,做好身份轉變。”
在望謨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王母街道蟠桃園新市民社區,調研組分散走進衛生室、群團之家、講習所、老年服務中心等場所,隨機走訪多戶家庭,還悄悄打開米罐、衣柜,主動核查補貼發放記錄。隨后趕來的社區干部感慨道,“真監督才能推動真脫貧,這是幫我們發現問題、改進工作,感謝民革中央調研組。”
調研組還先后深入貞豐縣龍場鎮對門山村、龍山村,望謨縣邊王村,了解村級經濟發展和產業培育情況,走訪貧困戶,了解致貧原因、脫貧進度,聽取意見建議,并鼓勵困難群眾要增強信心,自力更生,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
穩定脫貧的探索
著名主持人汪涵幫忙打call,副縣長親自直播宣傳,兩分鐘銷售一萬件,3小時突破20萬件,銷售額近200萬元……這是深度貧困縣望謨的一款板栗食品“哆吉栗”,在不久前“1688義烏國貨節”上取得的喜人成績。
“帶大山板栗走出大山,帶貧困群眾走出貧困。”31日上午,調研組走進望謨最大的板栗加工企業、生產“哆吉栗”的貴州光秀生態食品有限公司,映入眼簾的正是這句標語。
板栗在布依族文化中是勇士的象征,作為我國布依族人口最多的縣,望謨“小板栗推動大脫貧”的產業扶貧之路也頗為傳奇。光秀公司總經理曾光秀說,目前板栗種植基地面積近10萬畝,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方式,已帶動農戶1.8萬人增收,實現穩定脫貧。得知該公司被評為全國“萬企幫萬村”先進民營企業,曾光秀還是民革黨員,調研組更感親切,勉勵她繼續做好板栗及產業扶貧大文章,帶動更多群眾脫貧致富。
調研組了解到,近年來,望謨縣按照“因地制宜、長短結合、以短養長”的發展思路,大力發展板栗及中藥材、茶、精品水果、蔬菜等特色產業,產業扶貧成績喜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38.06%下降到目前的10.99%。
“座座荒坡變銀行”,是在貞豐縣者相鎮旗上村上演的又一傳奇,主角則變成了當地培育改良的“頂壇花椒”。“我剛嘗了一顆,都半小時了嘴里還是麻的!”在旗上村花椒產業基地,一位調研組成員對記者說。該基地種植花椒近萬畝,通過合作社、培訓、務工、產業全覆蓋,打造完整花椒產業鏈,市場供不應求,帶動1000多人就業,每年每戶增收數萬元。
除了花椒,貞豐縣還大力推進茶葉、食用菌、中藥材、精品果業、生態畜牧、糯稻等特色產業,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貧困群眾發展。截至目前,該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除了民政兜底戶外已實現產業全覆蓋。
產業發展是脫貧攻堅的重中之重,也是實現穩定脫貧的關鍵所在,調研組發現這在當地已成為共識。
扶貧路上的他們
“望謨幾乎沒有平原,易地扶貧搬遷難度大,但我們還是堅持高標準,不能讓貧困群眾簡單從屎窩窩搬到尿窩窩,由于鄉鎮承載能力有限,不少安置點都在縣城,還有的搬到州里其他縣區。有些老百姓不理解,我們的干部一遍遍做工作,有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在高海拔山區,在冰天雪地里,他們走村入戶,有的懷著身孕,有的結婚第二天就下村,還有的摔傷、出車禍,流了汗,也流了血……”
面對調研組,中共望謨縣委書記李建勛敞開心扉,幾度哽咽。他頓了頓說:“但這些付出都是值得的,脫貧攻堅戰必須打贏,這是黨和政府對百姓的承諾,也是我們的歷史使命!”
在中共貞豐縣委副書記、縣長鄭夢英看來,脫貧攻堅的一線也是火線,盡管壓力大、責任重,但動力強、信心足。“除了我們自己努力,也要感謝各方給予的幫扶和支持,東西部扶貧協作中對口支持黔西南的寧波市,今年已為貞豐投入幫扶資金近5000萬,還派出20多人的團隊長駐,掛職副縣長來時是又白又胖,現在是又黑又瘦,他們的付出我們看在眼里,感恩在心里。”鄭夢英說。
“群眾很可愛,只要我們真心為他們好,把工作做實做細,就能贏得他們的支持理解。”貞豐縣龍場鎮副鎮長、對門山村第一書記陳勇說,村里曾想辦一個砂石場,但村民不同意,后來研究引進安吉白茶項目,村民們了解后就很歡迎,說:“開砂石場短期效益好,但破壞環境,種茶是長遠的好事,我們跟著一起干。”
幸福是奮斗出來的。在貞豐縣龍山村,村民梁大用的奮斗故事,給調研組留下深刻印象。梁大用一人供養三個孩子,自己種了8畝地,還主動當護林員、村民小組組長,同時打零工,如今大兒子考上了大學,另兩個正在上高中,他們還在扶貧搬遷點住上了新房子。貧困群眾是脫貧攻堅的對象,更是脫貧致富的主體,類似梁大用的奮斗故事,在當地還有很多。
對門山村貧困戶宋興建一家都患有不同程度的殘疾或疾病,生活十分困難。鎮里村里干部根據不同情況,為老人爭取因殘致貧的幫扶資金,幫助還有勞動能力的兒子培訓技能找到工作,同時為兒媳婦的疾病爭取了醫療幫扶,使他們生活得到了基本保障。這樣耐心細致的精準幫扶,也令調研組深受觸動。
“很受感動,很受鼓舞,也很有信心。”調研組高度評價了黔西南州及貞豐縣、望謨縣脫貧攻堅的相關工作和積極進展,希望繼續圍繞“兩不愁、三保障”盡銳出戰,補齊短板,嚴把貧困退出關,確保脫貧攻堅任務如期完成。調研組將認真梳理,力爭拿出高質量的監督報告。
編輯:李晨陽
關鍵詞:調研 脫貧 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