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中國基建企業走出去——

未來高質量可持續發展是方向

2019年06月14日 09:28 | 作者:孫琳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我國企業裝備制造能力強,產業鏈條完整,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較高,在海外參與國際基礎設施的合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企業有能力也有條件與各國開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

從已正式運營的亞吉(埃塞俄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至吉布提)鐵路到已經通車的蒙內(肯尼亞蒙巴薩至內羅畢)鐵路;從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到目前東非規模最大、現代化程度最高的港口之一吉布提新港,中國基建走出去步伐蹄疾而步穩,一大批的瑰麗工程留下了中國基建企業的印記。

B20190614001-zx6

在今年4月舉行的第二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指出,共建“一帶一路”,關鍵是互聯互通。基礎設施是互聯互通的基石。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有利于各國充分發揮資源稟賦,更好融入全球供應鏈、產業鏈、價值鏈,實現聯動發展。

當前,世界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尚未形成,加強國際基礎設施領域的投資與建設合作,將為世界經濟持續增長注入新的動力,國際基礎設施建設與合作也因此成為關注的熱點。近日在澳門舉行的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便吸引了來自72個國家和地區的2000余名業界人士,共商國際基礎設施合作的發展大計。與會人士認為,在“一帶一路”倡議下,在構建全球互聯互通伙伴合作關系,實現共同發展繁榮的背景下,促進國際基礎設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顯得尤為重要。

中國質量有目共睹

近年來,在“一帶一路”倡議引領下,中國政府積極地推動企業開展國際基礎設施合作,參與東道國經濟建設,改善當地基礎設施條件。中國企業則以技術創新引領傳統建筑產業轉型升級,建造了一批世界領先水平的高速鐵路、深水港碼頭、特高壓輸電、大型機機場等項目。

記者從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上獲悉,截至目前,中國對外承包工程累計簽訂合同額達到2.3萬億美元,完成營業額達到1.6萬億美元。地域覆蓋200多個國家和地區,行業涉及交通運輸能源電力工業與民用建筑石化通訊等領域,業務覆蓋設計咨詢融資建設運營維護等各個方面。

“69家中國企業已經位居全球最大250家國際工程承包商之列,不少項目已經成為當地明星項目,乃至共建‘一帶一路’的示范項目。可以說,中國建設中國質量中國速度中國服務已經開始享譽全球。”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在第十屆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峰論壇開幕式發言中表示。他指出,2010年以來,中國對外承包工程企業年均為當地創造就業崗位達到70萬個;中國金融機構為國際基礎設施合作提供融資超過了3000億美元。

而從今年一季度以來,我國對外投資合作開局平穩。商務部合作司副司長韓勇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說,今年一季度,我國非金融類直接投資累計252億美元,與去年同期基本持平,預計較去年同期增長4.8%。對外承包工程完成營業額331億美元,新簽合同額506億美元,同比增長了13.5%。

“我國企業裝備制造能力強,產業鏈條完整,產品和服務的性價比較高,在海外參與國際基礎設施的合作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企業有能力也有條件與各國開展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共贏。大家從去年的統計數據上就能看出,在排名上250強中中國有69家企業入圍,整體的市場份額達到了24%,居全球第一位。這說明我們的實力已經在全球有目共睹。”韓勇說。

習近平主席強調,將繼續推進陸上、海上、空中、網上互聯互通,建設高質量、可持續、抗風險、價格合理、包容可及的基礎設施。要打造全方位的互聯互通,推動形成基建引領、產業升級、經濟發展、民生改善的綜合效應。

在韓勇看來,這就要求中國企業進一步高質量參與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高質量開展國際基礎設施合作。但從實際情況來看,我們仍面臨一系列問題與挑戰,如國際上一些不確定、不穩定因素,傳統業務模式在支撐業務發展方面后勁不足,急需發展新的業態和模式,這都需要未來進一步研究并努力去開拓。

為此,王炳南也提出,首先要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堅定地倡導共建“一帶一路”的廣泛包容性,實現成果共享,風險共擔,互利共贏;同時堅持市場化原則,堅持市場化運作,充分地發揮企業市場主體的作用,要求企業遵守市場規則,嚴格遵守東道國各項法律法規及相關的國際條約,遵循商業規律和國際通行的規則,誠信經營;三是堅持綠色可持續發展,引導企業積極地履行社會責任,熱心公益事業,促進經濟社會財政金融和環境等全方位的可持續發展,統籌好項目建設,產業聯動和環境保護之間的關系,深入地融入當地社會。

利用市場機制化解融資難題

要想促進國際基礎設施高質量可持續發展,除了政策支持,資金助力同樣不可或缺。不過龐大的基建需求背后仍面臨巨大的資金壓力。

畢馬威中國、國家發改委市場與價格研究所、中國對外承包工程商會聯合撰寫的《共繪“一帶一路”工筆畫——吸引國際私有資本參與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研究報告在論壇上發布(以下簡稱《報告》)。該《報告》顯示,從國際金融危機以來,國際資本避險情緒增強,因此對全球基礎設施投資的增速放緩。根據近年來主要國際機構的預測,未來全球基礎設施投資供需缺口每年均處于約1萬億美元甚至更高水平。

另根據二十國集團全球基礎設施中心發布的預測數據,到2040年,全球基建項目投資需求將增至94萬億美元,而全球各類基建投資缺口總額將達15萬億美元,相當于基建投資總需求的16%。

全球基建資金存在巨大缺口,“一帶一路”國家基建項目也不例外。對此,畢馬威亞太區及中國主席陶匡淳告訴記者,想解決資金短缺問題,促進國際基礎設施高質量發展,僅靠公共部門的資金和資源,難以滿足“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投資的需求。

在陶匡淳看來,許多私營部門投資者認為在這些市場缺乏財務上可行、風險可控、交易架構合理、可盈利的項目機會,所以不敢貿然進入。

對此,出席高峰論壇的畢馬威全球中國業務發展中心首席運營官崔莉建議,“一帶一路”基礎設施項目的各參與方需形成一股合力,通過合作來加快形成信息透明、規則完備、公平競爭、政企協同的市場機制,這樣才能使私營部門資本有更多的參與感、安全感、歸屬感和依靠感。

一位多年從事海外投資的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就“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基礎設施建設而言,國際私有資本不僅能彌補資金缺口,還能為項目的實施帶來新的風險管控體系、金融運作模式、設施建設技術和管理。而對于中國企業來說,一方面可以尋找與國際資本合作的機會,另一方面也可以通過混合所有制改革,吸引國內的民營企業參與到國際基礎設施投資與建設中,分享紅利。

多位受訪人士還表示,可以通過創新投融資模式,積極尋求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當地政府開展PPP、BOT(即建設-經營-轉讓)等多種模式,降低投融資風險。

編輯:秦云

關鍵詞:基建企業 走出去 高質量可持續發展

免責聲明:本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構成投資建議。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