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新疆14萬貧困群眾通過易地扶貧搬遷政策“拔窮根”
新華社烏魯木齊5月21日電(記者 劉兵、杜剛)如今,在阿娜爾古麗·阿布力米提的母親看來,女兒真是個“有福”之人:全家住進了縣城安置小區的樓房,小兩口有穩定工作,孩子們免費上幼兒園和小學……要是在兩年以前,她不敢這樣想。
阿娜爾古麗在新疆莎車縣葉爾羌河畔長大,2009年嫁到巴楚縣阿克薩克馬熱勒鄉古再村。這個村落地處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任由阿娜爾古麗和丈夫阿布力克木·賽買提在干旱的土地里辛勤勞作,一年到頭也掙不上多少錢。
轉機來了。2017年,巴楚縣在精準扶貧過程中,把居住在偏遠地區、基礎設施薄弱、缺少土地或土地低產的建檔立卡貧困戶,按照群眾自愿、積極穩妥的原則進行統一搬遷,安置到縣城新建的幸福園社區,為貧困戶提供住房、醫療、教育保障。社區還引進服裝加工、設施農業等扶貧工廠,對貧困人員開展技能培訓,引導易地搬遷貧困戶進城務工或自主創業,確保穩步脫貧“拔窮根”。
2017年8月,阿娜爾古麗一家4口正式搬進幸福園社區68平方米的安置房。“社區干干凈凈,樓房整整齊齊。我們住進來沒掏一分錢,連天然氣入戶都是政府補貼的。”不久,她通過技能培訓,在社區的現代農業產業園上班了,丈夫也在巴楚火車站托運部找到了工作,兩個孩子分別在家門口的縣第三小學和社區幼兒園上學。
記者從巴楚縣幸福園社區了解到,2017年4月以來,巴楚縣已分批將來自10個鄉鎮813戶像阿娜爾古麗一樣的建檔立卡貧困戶遷移至幸福園社區。社區的水、電、暖、路、氣、廣播電視、文化廣場、幼兒園、服務中心、商業區等配套設施都已投入使用。
新疆地域遼闊,高山、沙漠、戈壁眾多,一些地方“一方水土難養一方人”問題突出。自治區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介紹,“十三五”規劃啟動以來,新疆把易地搬遷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依托小城鎮或產業園區、新建移民村、靠近行政村等方式,對16.1萬需要易地搬遷的貧困人口進行安置。截至2018年底,中央和地方共投資83.7億元,易地安置14萬貧困人口,今年還將易地安置貧困戶2.1萬人。為保障易地扶貧搬遷既“挪窮窩”,又“拔窮根”,新疆還將持續發展扶貧產業,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易地 搬遷 新疆 扶貧 社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