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專題>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頭條 頭條
千年一遇——福建平潭開啟“閩臺合作新窗口”
人民政協網平潭5月6日電(記者 王惠兵)“平潭面臨的機遇,不是百年一遇而是千年一遇。”
時隔5年,再讀這段文字,福建省政協平潭綜合實驗區工作委員會副主任、縣政協副主席俞兆強仍難掩激動。這是2014年11月1日,習近平總書記專程驅車前來平潭考察時的話語。
在俞兆強記憶里,那日上午,車行平潭大橋,跨過海壇大橋,浩浩渺渺的水域映照著如火如荼的建設場景,儼然一幅秋日“奮進圖”。看到平潭的飛速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栽得梧桐樹、引得鳳凰來,要把基礎設施、人居環境和軟環境搞好,吸引更多企業和人員來平潭干事創業。
平潭,曾是一個封閉小島。小庠島上,漁民進行漁排補給,只能依靠腰只桶船;老城關里頭,石板鋪成的窄窄道路兩側是矮矮的樓房;輪渡碼頭,一到節假日就得排出六七公里的長隊……在俞兆強眼里,這是平潭人努力思“變”的前奏。
作為大陸唯一對臺綜合實驗區,近年來,平潭不斷推進與臺灣的經濟全面對接、文化深度交流、社會融合發展,建設兩岸共同家園,成為“閩臺合作的窗口”。2016年8月,國務院批復《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方案》,由此平潭成為全國具有“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游島”疊加的優勢區域。
東海揚波,從去年的“七大攻堅戰”中的“景區改造提升攻堅戰”到今年的“八大工程”中的“特色鮮明濱海旅游工程”,平潭國際旅游島建設邁入快車道。
“第一次坐船來大陸,感覺真的太方便了。”在平潭綜合實驗區澳前客滾碼頭的邊檢入境大廳內,記者采訪了剛從臺灣臺北來的旅客李宸誼。
隨后,記者跟隨著臺胞旅客的腳步,看著他們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填好申請表,提交辦證申請,到臺胞落地辦證“即辦即走”專用通道,短短時間內,一位位臺胞就完成了通關。
這就是平潭出入境邊防檢查站聯合多部門破除壁壘,創新推出邊防檢查和口岸辦證“同窗服務、即辦即通”的新型通關模式。此外,平潭口岸還特意推出“現場加簽、即辦即通”“秒速通關、即辦即通”等服務新模式,助力平潭打造成為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的橋頭堡。
得益于國際旅游島的拉動效應和實實在在的建設成效,2018年,平潭全年接待游客量達484.32萬人次,同比增長25.1%。一灣海峽,亦成為兩岸黃金直航通道。目前,嵐臺海上直航航線運載旅客80萬人次,其中臺胞32萬人次。以貓頭墘村、北港文創村、磹水風韻古村為代表的石頭厝特色旅游,更是抓住了每一位初來平潭旅客的眼睛,如今已初具規模和品牌效應。
“2018年,平潭對臺貿易總額15.72億元,比增44.96%。”平潭綜合實驗區經發局商務處副處長康志軍說,下一步將依托閩臺貿易量,利用好平潭跨境電商優惠政策,不斷擴大國際貿易中通過臺灣進入國內市場的國際商品量和貿易金額。
不止于此,“實驗區+自貿試驗區+國際旅游島”釋放的新優勢,使越來越多的臺胞來到平潭,進入貿易、文創、餐飲、科技、旅游等行業就業創業。以澳前臺灣小鎮、臺灣創業園、北港文創村為載體的兩岸創新、創業、創造基地,更是對臺灣專業人士、青年創業就業給予生活津貼、安家補助,吸引兩岸青年創客入駐。
2015年底,平潭還設立大陸首個海峽兩岸仲裁中心,通過仲裁調解方式解決民商事合同等權益糾紛,獲得諸多臺商臺胞好評。正如平潭綜合實驗區人民法院自貿涉臺審判團隊團隊長陳愛心說的,希望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
路通,是興業的保障。從“望洋興嘆”、非舟楫不能往來,到“一橋飛架”、逐步實現的“高鐵夢”,年過七旬的貓頭乾村人游金佑一路見證了平潭之變,“‘車等船’的苦楚,讓平潭人對建橋有著世代相傳的渴望。”
2007年11月30日,海峽大橋正式動工興建,平潭開始了架橋圓夢的征程。
2010年11月30日,平潭海峽大橋通車,這是福建省第一座跨海大橋,平潭依靠輪渡進出島的歷史結束。
最讓游金佑期待的是,將于今年10月底完工的中國首座公路鐵路兩用跨海大橋——海峽公鐵兩用大橋,讓平潭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孩子們說買了車,要帶我去兜風。”游金佑興奮地說。
曾經偏居一隅的封閉小海島,如今獨具特色的“國際旅游島”。未來,平潭再騰飛!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