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資訊收藏資訊
三位專家講述中國流失文物背后的故事
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宣布展覽開幕
【高清】萬里歸來!796件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在國博展出
人民網北京4月24日電 (記者黃維、魯婧) 今天下午,隨著文化和旅游部部長雒樹剛在國博宣布:“歸來—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展”開展,700余件流失意大利多年的中國文物正式在中國觀眾面前亮相!10余年的追索,歸途漫漫,796件流失文物終于“回家”!
為了更好地讓觀眾了解這些文物,人民網記者獨家采訪了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及參與鑒定工作的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三位專家,講述這些返還文物背后的故事。
馬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 (攝影:范立)
甘肅省博物館館長賈建威談到馬家窯文化四大圈紋雙耳彩陶壺時指出,此件文物屬于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是彩陶發展到鼎盛時期開始走下坡路的一個轉折點。“彩陶發達是馬家窯文化顯著的特點,在我國發現的所有彩陶文化中,馬家窯文化的彩陶量比例最高,達到70%左右,而且它的內彩也特別發達,圖案的時代特點十分鮮明。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末開始,隨著大量新出土材料的積累,馬家窯文化彩陶的研究,越來越受中外學界關注,逐漸形成為史前文化研究中的一大熱點。學者們從不同角度論述、分析、探討彩陶花紋的演變、裝飾手法的運用、裝飾部位的選擇等,研究工作在不斷地深入。”
展覽現場展出的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攝影:余冠辰)
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員信立祥指出,目前展出的這些文物,主要是陶器、瓷器、紫砂器等。其中一些漢代的文物比較有標志性意義,“比如,我們看到的沒有腿的馬,這是晚期漢代山西、陜西特有的做法,馬腿是用木頭做的,木頭腐朽了,所以就只留上半身了。”
展覽現場展出的意大利返還中國流失文物(攝影:范立)
故宮博物院器物部主任呂成龍點評這批作品時指出,此次返還文物量很大,文物跨度也大,上至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民國時期,跨度幾千年,主要以新石器時代的陶器、漢唐的陶器,還有一些其他的瓷窯為主,有比較高的歷史價值、研究價值和文化價值,此次文物返還,開了一個很好的先例,通過舉辦這次展覽,也能警示國人要珍惜愛護文物。
編輯:楊嵐
關鍵詞:文物 中國 流失 意大利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