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4+7”帶量采購促藥價下調,多地聯動助力患者受惠
“4+7”集采全面落地 仿制藥替代效應顯現
去年11月,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試點,試點地區范圍為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沈陽、大連、廈門、廣州、深圳、成都、西安11個城市。擠掉藥品價格中的“水分”,以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替代專利過期的高價原研藥,被解讀為此次“4+7”集采的重要目的。
今年3月18日,第一張“4+7”藥品處方在福建廈門誕生。據《人民日報》報道,新政實施前,治療乙肝的一線藥物恩替卡韋的原研藥售價175.68元/盒(7片/盒),而如今,中標的仿制藥新售價為17.36元/盒(28片/盒)、8.68元/盒(14片/盒),降價近97.5%。
此次中標的恩替卡韋仿制藥,售價為17.36元/盒(28片/盒)、8.68元/盒(14片/盒)。圖/人民日報
從最終中標的產品中,可以看到仿制藥替代效應顯現。此次“4+7”集采25個中選產品中,藥價平均降幅52%,最高降幅達96%。
25種中選藥品中,通過一致性評價的仿制藥22種,占88%,原研藥3種,占12%。在中選的3種原研藥中,阿斯利康的吉非替尼片降價76%,施貴寶的福辛普利鈉片降價68%。
隨著藥價下降趨勢的不斷明朗,輝瑞、賽諾菲、阿斯利康等多個跨國藥企的原研藥也相繼響應政策降價。諾華的甲磺酸伊馬替尼片在上海通過協議采購主動降價。禮來的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在上海完成梯度降價后,還在非試點區域浙江藥采平臺主動降價。對此,有業內分析人士表示,此次“4+7”集采品種約占據60%-70%的市場份額,余下30%-40%的份額將由未中選品種爭奪,進口原研藥或將通過降價策略換取更多市場空間。
國家醫保局回應 改革成果有待進一步擴大
隨著國家組織藥品集中采購和使用試點工作正式啟動,11個試點城市作為集中采購主體,集合需求和力量談判議價,藥價大幅“跳水”。但也有媒體走訪發現,相關藥品在非試點城市均未降價,從而使得這些試點城市與周邊非試點城市相比形成了價格“洼地”。
針對這一現象,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陳金甫回應表示,這是局部地區試點產生的必然現象,“4+7”集中采購是一種市場形成價格的模式,切中了藥品藥價虛高的問題,探索了新的招采機制,取得了改革成效。出現患者跨區購藥可以理解也應被允許,這也說明改革的成果有待進一步擴大。
自帶量采購在試點地區執行以來,有關非集采地區價格聯動的討論不斷,本網梳理發現,“4+7”試點城市所在省份均已表現出不同程度的省內價格聯動態度,另有山東、安徽、江西、河北等部分非試點省份也表現出跟進意圖。
以遼寧省為例,今年4月,沈陽、大連等14個市組成藥品集中采購聯合議價組,開始對省屬醫療機構所在地藥品集中采購聯合議價,將進一步放大4+7城市藥品集中采購結果的效應,降低患者用藥負擔。
福建省三明市跟進對接“4+7”集中采購中選結果已有藥品落地。2月25日,深圳信立泰的硫酸氫氯吡格雷片以“4+7”中選價格正式進入三明限價采購目錄,成為首個在三明市落地的“4+7”集中采購中選品種。
第二批集采或將啟動 試點范圍有望擴大
隨著第一批“4+7”集采的全面落地,業內有消息稱,第二批帶量采購品種或將公布。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國家衛健委主任馬曉偉表示,“4+7”帶量采購還會進一步擴大范圍,向全國推廣,這項工作還要做下去。下一輪國家帶量采購中,試點區域有可能擴大,參與品種有可能增加。
本網對第一批入選的藥品進行梳理發現,25種藥品中有10個心腦血管系統藥物、6個神經系統藥物、3個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3個全身用抗感染藥物、1個消化系統及代謝藥、1個肌肉骨骼系統藥物和1個呼吸系統藥物。
另據相關媒體統計,在2018年重點城市公立醫院終端化學藥市場中,抗腫瘤和免疫調節劑、全身用抗感染藥物、消化系統及代謝藥、血液和造血系統藥、神經系統藥物以及心血管系統藥物,銷售額突破百億,這6大類藥物中銷售額過億的品牌均超過30個。
對此,也有業內分析人士在接受媒體采訪中表示,下一批帶量采購的政策節奏不會這么快,政策執行要有長期穩定的預期,第二批試點會在第一批試點進行充分總結經驗的基礎上推進。(尹莉娜 鄧睿)
編輯:董雨吉
關鍵詞:采購 試點 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