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采用我國自主索股技術的南沙大橋通車
新華社廣州4月2日電(記者 田建川)南沙大橋2日12時通車。一橋飛架珠江口,長龍臥波,氣勢恢宏。南沙大橋是繼港珠澳大橋之后又一條連通珠江口兩岸的過江通道,是粵港澳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南沙大橋大規模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1960兆帕高強度鋼絲新技術。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提出,構筑大灣區快速交通網絡,加快深中通道、虎門二橋過江通道建設。廣東省交通運輸廳介紹,經有關管理部門同意,2日通車的虎門二橋項目總體命名為“南沙大橋”。
南沙大橋由廣東省交通集團投資建設,全長12.89公里,雙向八車道,設計行車速度為100公里每小時,設計使用壽命100年。
南沙大橋主線包括大沙水道橋、坭洲水道橋兩座超千米跨江懸索橋。其中,跨徑1688米的坭洲水道橋被譽為“世界第一跨度鋼箱梁懸索橋”。
南沙大橋不僅是一座“超級工程”,也是一座“創新工程”。廣東省交通運輸廳表示,南沙大橋大規模應用了我國自主研發的1960兆帕高強度鋼絲新技術,集成國產化核心技術處于世界領先水平。
主纜,被稱為懸索橋的“生命線”。懸索橋跨度越大,對主纜鋼絲強度的要求就越高。而此前,國內實橋應用的鋼絲強度最高僅為1770兆帕,更高強度的1960兆帕的鋼絲生產技術被國外壟斷。
廣東省公路建設有限公司虎門二橋分公司副總經理李彥兵說,南沙大橋參建單位為此組織了聯合技術攻關,用三年的時間最終成功研制了國產1960兆帕鋼絲,并大規模應用于南沙大橋。
1960兆帕懸索橋主纜索股技術研究于2018年獲“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特等獎”。南沙大橋技術專家委員會有關專家認為,該技術實現了全產業鏈國產化、規模化制造,促進了纜索橋梁技術進步和高端線材工業發展,提升了中國橋梁索股建造技術的國際競爭力,為更大跨度的橋梁建設奠定了基礎。
廣東省交通集團介紹,在南沙大橋施工期間,建設者們還率先開發了完全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特大橋梁第一代BIM建養一體化信息平臺”,實現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機器人等信息技術與工程建養技術的深度融合。特大型橋梁工程BIM+應用技術研究獲得“2017年度中國公路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
廣東省交通運輸廳預測,南沙大橋開通后,將分流虎門大橋30%的車流,分流黃埔大橋17%的車流,可極大緩解珠江口東西兩岸的交通壓力,促進區域間人流、物流等生產要素的快速流動,對粵港澳大灣區實現高質量發展、促進大灣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具有重要意義。(完)
編輯:付振強
關鍵詞:大橋 南沙 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