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14日電(記者 朱婷)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步入實質性階段,來自港區的全國人大代表對此高度關注,7日上午舉行的香港代表團開放日團組會上,港區代表們熱議這一話題。
“希望香港市民大眾分享我們國家發展的榮光和紅利,同時也共擔國家發展民族復興的責任。”陳勇代表說,去年兩會后,中央以高頻率推出惠港利民的政策措施,包括創業和租金補貼、出入境便利化、科研資金和稅收安排、港人內地居住證等,這些措施使香港各界倍感鼓舞。
蔡素玉代表說,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落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規劃,讓大家對香港的前景更加清楚。
“很多人把粵港澳大灣區與紐約大灣區,東京大灣區比較,我認為世界上沒有一個灣區能與我們相提并論。”蔡素玉表示,大灣區建設有著制度上的優勢互補,產業上優勢互補,也將成為一個人才的集聚地,作為香港人,不能有“皇帝女不愁嫁”心態,要在堅持“一國兩制”的前提下更加開放,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
葉國謙代表認為,香港作為大灣區經濟發展的引擎,重要性不言而喻。相比深圳廣州的充滿活力和朝氣,受種種因素制約,香港過去的優勢正在消失,長遠而言,只靠自身很難有突破性發展。香港要珍惜機遇,與內地互利共贏,做未來的參與者。
朱葉玉如代表表示,香港可以發揮高校和基礎科研的國際化優勢,共同提升大灣區的高等教育水平,通過建設優化大灣區科研平臺,吸引更多科技人才來大灣區發展。
陳振彬代表建議出臺更多利好措施,促進港澳人才在大灣區工作和交流,并通過改革高職院校、合作辦學、加快學歷認證和職業技能認證等,緩解大灣區和香港專職人手不足的問題。
“大灣區的規劃建設令人鼓舞。” 王庭聰代表說,大灣區內部社會制度不同、法律不同,互聯互通水平有待進一步提升,種種壁壘要逐一擊破。他認為未來重點要做青年的工作,給年輕人更多創業的優惠,鼓勵香港青年到內地讀書和就業。此外,大灣區建設要讓各個城市發揮自身優勢,而不是要抹去城市間的邊界,通過協調優勢,謀求共同發展。
編輯:劉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