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8日電(記者 羅韋 特約通訊員 朱文平)美麗而神秘的三江源,地處青藏高原腹地,是長江、黃河、瀾滄江的發源地,素有“中華水塔”“亞洲水塔”之稱。作為我國重要的生態安全屏障和高原生物種質資源庫,其保護價值對全國乃至全球都意義重大。
2016年3月,中辦、國辦正式印發《三江源國家公園體制試點方案》,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體制試點工作正式開啟。
3年過去了,試點工作進展如何?多名參會的住青全國政協委員表示:青海先行先試,把體制機制創新作為試點的重中之重,先后實施了一系列原創性改革,解決了執法監管碎片化問題,理順了自然資源所有權和行政管理權的關系,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效。
同時,委員們也提到,三江源生態工程實施周期長、項目多、布點廣、要求高,工程實施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困難。
對此,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青海省委主委杜德志建議,中央財政明確三江源國家公園財政管理體制,使其可以直接、獨立上報項目、申請經費,統籌管理各類資金。同時,建立三江源國家公園資金投入的長效保障機制,用于支持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保護、歷史遺留探(采)礦點生態環境恢復治理等。
全國政協常委、民革青海省委原主委馬志偉建議,“及早研究制定和啟動實施三江源生態保護建設三期規劃”,希望國家發展改革委指導青海開展規劃前期研究及規劃編制,進一步提升三江源地區生態保護水平,確保“一江清水向東流”。
三江源國家公園生態管護員制度與精準扶貧相結合的做法,有效解決了當地的脫貧問題。全國政協委員、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德令哈市副市長金花呼吁,將這一政策普惠至整個三江源區,按照“一戶一崗”政策,增設生態管護員,并按統一標準進行補助,將所需資金納入中央財政預算,在保護生態的同時,努力為脫貧攻堅打牢基礎。
編輯:付振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