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7日電 (記者 李將輝)“我給你算一筆賬,目前,我國農區秸稈和果樹修枝約5億噸左右,林區可收集利用的枝椏材約每年3~5億噸,僅此兩項約可生產2.5億噸左右的生物質油。”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參加會議時,心中裝的是“農林剩余物”利用賬本。
“你注意到這兩天北京的霧霾沒有?這和目前東北地區的秸稈焚燒有很大關聯。到了這個季節,東北要開始耕作了,地里的秸稈沒有出路,雖然各個省都出臺了禁止焚燒的嚴厲規章,但農民要種地,只能想各種辦法燒掉,和監管打游擊。圍堵不能治本,必須給秸稈利用找到出路才是治本之策。”
“我剛才提到的生物質資源還沒包括每年木竹加工剩余物、中幼林撫育、灌木平茬復壯、城鎮綠化修枝、甘蔗加工等數億噸原料,以及現有大量尚未充分利用的能源林和荒山荒地,我國發展農林生物質能源優勢巨大,不能白白浪費了。”張建龍說。
張建龍介紹,國際上,農林生物質能源得到了廣泛發展,已經成長為重要的替代能源。美國制定了能源農場發展計劃、印度實施綠色能源工程,瑞典生物質能源占全國能源消耗的14%,并首先提出“到2020年告別石油”,利用纖維素生產的燃料乙醇全部替代石油。我國是人口大國、能源消費大國,也是人均資源十分短缺的國家,迫切需要發展農林生物質能源。
“其實技術已經不是制約生物質能源發展的主要問題,我在調研時了解到,內蒙古新木集團利用以林業‘三剩物’和草本(包括農田秸稈)生物質為原料,轉化生產草酸酯類和碳酸二烷酯類等油品的生產工藝,于2009年、2012年先后在包頭和赤峰建成年產10萬噸和5萬噸的兩個生產廠,運行良好。該廠這項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產業化應用技術具有重要價值。
其特點是,生產過程綠色、全程無污染、無“三廢”排放,而且噸生物質原料毛利潤1000元左右,投資回收期3~5年。產品已應用于國Ⅵ軍用柴油和軍用汽油、國Ⅵ民用柴油和民用汽油。”
農林生物質能源的轉化既是一項循環經濟的技術進步,也是一項利國利民利生態的大產業、節能減排綜合利用的好項目,非常適合我國農區、林區、牧區、沙區、山區,特別是適合天然林保護區、林草復合帶,木材集散地、木材加工業聚集區。
對于這項技術的好處,張建龍委員提到了三個有利于:
有利于資源變廢為寶、充分利用,全面提升農林能源利用效率,維護國家能源安全和資源安全;
有利于減少秸稈焚燒導致的有害物排放,防止空氣污染,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有利于用秸稈利用市場機制替代行政手段,提高秸稈經濟價值,幫助農民增收脫貧,引導農民樹立生態意識,促進更加和諧的政群關系造福廣大農民。
張建龍委員認為,真正做好生物質能源利用不僅是農業農村部、林業和草原局等某一個部門的事情,需要各個部門形成合力。他建議請國家發展改革委牽頭,有關部門參與,在全面摸清資源底數和項目建設情況的基礎上,組織開展規劃研究,編制農林生物質能源發展規劃,明確規劃目標、發展思路、重點領域和建設任務等內容,并將主要指標和重大任務等,列入國家生物質能發展規劃和國家能源發展規劃,指導農林生物質能源產業科學發展。
在張建龍委員的構想里,通過逐步完善扶持政策,可以培育出以企業為主體的農林生物質能源高新技術產業,同時大力鼓勵企業和民營資本進入農林生物質能源領域,加快形成農林生物質能源多元化、專業化、產業化的發展格局。
同時要切實加強科技支撐,用好有關科技專項、能源專項組織開展農林生物質能源關鍵技術和裝備深度研發加快推廣應用基本成熟的農林生物質能源技術,加強能源植物的選育栽培和加工利用,進一步推動農林生物質能源創新發展。不斷強化市場監管,在現有企業標準的基礎上,組織研制農林生物質能源產品技術標準與規范,加強標準認證管理,建立農林生物質能源行業監測平臺和服務體系,引領我國生物質能源可持續健康發展。
編輯:董雨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