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協網北京3月6日電 (記者 徐金玉)“當前創新人才科技評價體系,不能用一把尺子來衡量,要制定切實可行的評價體系,各科研院所要堅持個性化、多元化管理。”全國政協委員周健民開宗明義。
在周健民看來,現在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存在不足和缺陷。排在第一位的問題是評價方式一刀切,沒有進行合理分類。 這種評價體系實行的后果令他感到憂心忡忡。他發現,已有不少科研人員為了能快出論文、評上職稱,丟掉了原本不那么容易出成果的專業領域。而這些領域恰恰是立足長遠,未來對國家發展有巨大潛力的科研項目 。
“現在的評價體系看重論文發表和專利申請,可它們的含金量是多少呢?我們現在的論文數量、專利數量已是世界第一,但它們能實際應用的又有多少呢?”周健民不禁接連發問。
“現如今,中國科研成果已經出現了這樣的狀態——上不著天、下不著地:論國際重大發現,幾乎全都來自國外;論專利的成果轉化,應用率又非常低。”在周健民看來,現有的科技人才評價機制已經限制了科技領域的發展,影響了科研人員專注的初心。
“正確對待科學研究,是沉下心來的時候了。”周健民說,他建議要按科研規律,對不同領域,不同科研性質的單位和個人實行分類評價,避免只以人才頭銜、論文、專利、項目經費數量這些表觀的指標作為評價標準;對從事基礎研究的要放寬評價周期,去除爭取經費多少的指標,重在理論的創新和創新潛力及未來影響,對技術應用要突出技術引領作用和應用效益;對基礎研究應以國際同行評價為主,對應用研究,應以市場評價為主,徹底改變我國科技 “上不著天,下不著地”的現象。
“要讓走在科技前列這一目標,不成為一句空話!”周健民說。
編輯:劉名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