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政協委員楊忠岐有著多重身份:國務院參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首席專家、全國著名樹木森林病蟲害防治專家,他最喜歡的是行走在山地林間,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鼓”與“呼”。
這些年來,楊忠岐的提案大都關注生態保護,作為連續兩屆的全國政協委員,他提出的10多件生態提案均被有關部門采納。
他今年的履職“答卷”是什么呢?他的高質量提案背后有什么秘訣呢?
帶著疑問,記者來到楊忠岐的辦公室。
在他的辦公室中,存放著他多年收集到的“寶貝”———森林害蟲天敵昆蟲標本。
“這叫嚙小蜂,是個新品種,別看它小,作用可不小。想要森林健康,可離不開這些寶貝。”楊忠岐研究昆蟲40多年了,這些微小的生物成了他的摯愛,城市綠化要向大自然汲取經驗,與小小昆蟲對話,是為了掌握病蟲害防治的大竅門。
“多下基層走訪調研,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越多,提案才能做得越扎實。”正是基于這種理念,為了森林能夠保持生態平衡,楊忠岐平時調研的地點主要在山地林間,他跋山涉水、察看森林,對于發現的問題向山地林間找答案。
北京西部的香山生態監測站是全國唯一的城市森林生態監觀測站,所監測的數據對于城市森林生態建設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楊忠岐可是這里的常客。
在一棵已經枯死的樹下,楊忠岐認真觀察,“現在全國森林病蟲害的發生非常嚴重,很多地方都使用化學方法防治,實際上這是不科學的做法。害蟲發生時要首先分析原因,最好利用益害平衡法則,讓害蟲的天敵去控制它。”也正因為如此,楊忠岐在提案中對農藥的使用特別關注。
“松材線蟲是我國目前危害最為嚴重的森林有害生物,目前基本采用給樹打吊針的方法防治,但這個方法成本太高,也不實用。研究利用天敵來控制松材線蟲病,既不會造成環境污染,又能長期控制這種重大病蟲害,是一種很好的防治辦法。”楊忠岐的研究辦法,得到了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局長張建龍和生態司司長趙良平的重視。
“這個地方是針闊混交林,枯枝落葉層可以讓它自然落下堆砌,并通過微生物的轉化變成肥料。”楊忠岐認為,科研的作用就是把這樣的森林模式引入城市當中,讓城市里的綠地也能像天然林一樣發揮生態效應。
在楊忠岐看來,城市綠化要摒棄那些看上去“高大上”“漂亮”的政績工程,科學施策才是出路。
楊忠岐還對國家公園建設情有獨鐘。事實上,把森林概念引入城市的想法,就源自他多年來提倡國家公園建設,尊重自然規律的保護措施,重視生物多樣性、生態平衡的建議。
2018年,楊忠岐還專門前往東北虎豹國家公園調研。“東北虎豹國家公園一線的科研人員也會定期給我發來現場的野外科考數據。從野外調查情況來看,(東北)虎的痕跡活動的頻次越來越多,目前山上很多人為干擾的情況,在逐漸控制、有序地退出。”楊忠岐告訴記者。
今年,楊忠岐準備把提案聚焦到城市生態建設上來。
兩會前夕,楊忠岐帶著自己的調研報告來到國家林草局,與林業行政主管部門一起溝通,夯實他的提案。
“城市生態建設應科學施策。”楊忠岐認為,新時代城市綠化,已經不能僅用一個“綠”字來滿足,既要注重數量更要注重質量,走科學、生態、節儉的發展之路。滿足人民群眾對生態環境的新要求和實現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新期待。
注重基層調研,注重收集一手科研數據,與國家有關部門有效溝通,這就是楊忠岐委員高質量提案背后的秘訣。
編輯:王琦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