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印巴硬碰硬 會否最終引爆克什米爾“火藥桶”?
原標題:印巴硬碰硬,會否最終引爆克什米爾“火藥桶”?
巴基斯坦媒體報道的擊落印度軍機現場
自2月中旬以來趨于緊張的印巴關系,被一場突如其來的“印方入侵”事件置于更危險的境地。26日,巴基斯坦政府指認印度戰機入侵巴控克什米爾領空,拒絕印方所謂在該地區發動“反恐”行動的說法,并警告將在合適時機和場合予以回應。
時隔一日,巴基斯坦軍機向印控克什米爾境內目標發起打擊,并向該地區發動炮擊。不斷的擦槍走火,會否最終點燃克什米爾這個“印巴關系火藥桶”的引信?南亞次大陸的安全形勢又將何去何從?
印越境打擊實施“報復”
《今日印度》報道,印度空軍于當地時間26日凌晨3時30分越過實際控制線,對巴控克什米爾境內的武裝分子營地發動外科手術式空襲。空軍共投擲1000公斤炸彈,出動了包括幻影—2000、預警機等在內的多架戰機。消息人士透露,空襲可能造成200—300名武裝分子傷亡。
印度外交部秘書維賈伊·戈卡萊26日說,印度戰機對“穆罕默德軍”一處營地發起“先發制人”的空中打擊。因為印方情報認定,穆罕默德軍密謀再次發動襲擊。戈卡萊說:“危險迫在眉睫,先發制人的空襲絕對必要。”
“穆罕默德軍”為極端武裝組織,以巴基斯坦白沙瓦和穆扎法拉巴德為基地,活躍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其主要目標是將印控克什米爾歸入巴基斯坦。雖然“穆罕默德軍”于2002年被巴基斯坦政府取締,但仍以巴基斯坦為大本營。聯合國網站稱,“穆罕默德軍”與基地組織和塔利班關系密切。
印度的空襲被普遍視為對2周前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遇襲事件的報復。2月14日,印度安全部隊一支車隊在印控克什米爾地區遭遇自殺式爆炸襲擊,至少40名印度中央后備警察部隊士兵喪生。“穆罕默德軍”宣稱制造這起事件。印方認定巴方支持這一宗教極端主義組織。但巴方否認關聯襲擊,并表示愿為調查這一事件提供合作。襲擊發生后,印度取消了巴基斯坦最惠國待遇。雙方還臨時召回了各自駐對方的高級專員大使。
印度總理莫迪在空襲后稱:“國家安全,盡在掌握之中。”他強調自己絕不會“讓這個國家倒下”。印度農業部長辛格等多名內閣部長也為印軍空襲行動背書,甚至引用近期在印度熱映的反恐影片《烏里:外科手術式打擊》中的臺詞,稱贊行動“高效、提氣”。
巴“以眼還眼”擊落戰機
對于26日的“印方越境打擊”事件,巴方給出不同說法。
針對印方有關“200—300名武裝人員在空襲中傷亡”的表述,巴方予以否認,稱印方入侵巴控克什米爾領空、拋棄部分“荷載”后飛離,沒有人員傷亡。
巴方國家安全委員會說,事發后,巴基斯坦總理伊姆蘭·汗將與全球領導人接觸,曝光印方不負責任的做法。巴方警告,將在合適時機和場合對印方入侵予以回應。巴基斯坦少將阿西夫·加富爾更放言,巴基斯坦正在制定應對措施,會讓印度“感到驚訝”。
“應對措施”還真是來得飛快。27日,加富爾通過社交媒體宣布,巴軍方當天清晨擊落兩架侵入巴方領空的印度戰機,并抓獲一名落在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的印度空軍飛行員。巴基斯坦外交部當天也發表聲明說,巴空軍當天從巴控克什米爾境內向印控克什米爾境內的一些目標進行了襲擊,但避免了人員傷亡和附帶損失。
不過,與外界廣議的“以眼還眼”說法不同,巴外交部聲明表示,上述行動不是針對26日清晨印度軍機侵入巴方的報復,而是展示巴方的自衛權利、意志和能力。聲明說,巴方無意升級局勢,但如果被迫進入這種模式,巴方已做好充分準備。
27日晚些時候,印度外交部新聞發言人庫馬爾證實,巴基斯坦當天上午擊落了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戰斗機,印度一名飛行員失蹤。巴方稱這名飛行員已被羈押,印方正在確認事實。
庫馬爾說,巴基斯坦空軍27日上午“瞄準”印方軍事設施,因印方充分準備和高度警覺,巴方的企圖遭到挫敗。在此次“空中接觸”中,一架巴基斯坦空軍戰斗機被印度空軍擊落,印方地面部隊看到其墜毀在巴方境內。
《印度斯坦時報》2月27日報道,當日上午,巴基斯坦飛機“侵犯”印度領空,印度空軍隨后緊急出動戰機,將其擊退。
巴基斯坦空軍的一架F—16戰機被印度報復性火力擊落。另據《印度時報》報道,印度當地時間27日下午5點半開始,巴基斯坦使用重型武器向印度查謨、蓬奇、拉賈烏里三個地區的12個地點發動猛烈炮擊,造成5名印度士兵受傷,其中2人已送往醫院,另有3人輕傷。
印“突下狠手”的兩大背景
印巴的針鋒相對,將克什米爾這個19萬平方公里的“多事之地”再次推到地緣政治博弈的前臺。
穆斯林人口占絕大多數的克什米爾是位于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的一個多山地區,有著動蕩的歷史。克什米爾問題與印巴矛盾一樣,是英國分而治之政策留下的惡果。而該地區復雜的宗教情況也讓這顆南亞次大陸的“高原明珠”長期籠罩在戰亂的陰云下。
印度和巴基斯坦均主張對克什米爾擁有主權,曾為爭奪克什米爾地區爆發戰爭。2003年,雙方在克什米爾印巴實際控制線一帶達成停火協議。
不過,停火協議并沒有讓小規模沖突銷聲匿跡,極端暴力行為時有發生,也給當地民生造成災難。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援引一項數據顯示,自1989年以來,該地區的分離主義暴力已經造成4.7萬人死亡,這個數字還不包括因沖突而失蹤的人。一些人權組織和非政府組織說,死亡人數是這個數字的兩倍。
中國現代國際關系研究院南亞問題專家胡仕勝表示,近幾年克什米爾地區安全形勢不容樂觀,以暴易暴呈現常態化,造成惡性循環——2016年印控克什米爾一個陸軍基地發生恐襲,造成至少17名印度士兵死亡,被認為是26年來印度陸軍在恐襲中損失最慘重的一次。2017年、2018年在克什米爾地區發生的交火事件分別達到約800起和上千起,雙方均指責對方違反停火協議。克什米爾問題始終是印巴關系緊張的一大癥結。
2018年5月底,印巴軍方高層經由熱線聯絡,同意全面落實2003年停火協議,緩和克什米爾緊張局勢。兩國領導人都表達了重啟對話、緩和關系的意愿。
但這些善意之舉,并沒有在宗教仇視和互信赤字面前占得上風。在邊境沖突持續不斷、歷史矛盾糾葛不清的大環境,克什米爾始終成為困擾雙方關系改善的“心結”,一陣陣地刺痛著和解進程。
“印度26日的越境打擊,與‘2·14’事件直接關聯。”胡仕勝說。由于那場襲擊重創了印控克什米爾的準軍事力量,被分析人士稱為上世紀80年代末該地區爆發叛亂以來,印度軍隊遭受的最嚴重襲擊,肇事方又是被巴方取締的極端武裝“穆罕默德軍”,因此印度以反恐為名高調出擊。對于大選臨近的莫迪政府,任何優柔寡斷和懦弱反擊,都將被視作拖累執政黨印度人民黨選情的敗筆。這是印度對巴控克什米爾地區“突下狠手”的第一個背景。
有分析指出,莫迪開啟首個任期時,承諾重振萎靡不振的經濟,比前任更強有力地推進國防發展。然而眼下,盡管印度經濟增長依然強勁,但數月來人們對就業形勢惡化和農民收入下降的擔憂日益加劇。這些因素導致印度人民黨在去年底五個邦的地方選舉中遭遇慘敗,為大選敲響警鐘。但周二(26日)這則新聞,提升了莫迪在國防方面的強勢形象,可能增強其政治影響力。
第二個背景在于,印方惱怒巴基斯坦國內對克什米爾問題的態度,認為巴基斯坦縱容大量武裝分子的同情者和支持者,他們通過游行示威等手段控訴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人權狀況”。巴基斯坦還潛伏著具備對印發起直接打擊能力的極端武裝組織。這些都讓新德里深感恐懼。
巴迅速反應的雙重考量
從巴基斯坦方面看,在27日迅速采取軍事行動也有考量。第一,總理伊姆蘭·汗就職以來尋求緩和對印度關系,本已在國內承受包括軍方在內的壓力。而無論在大選中還是在治國理政領域,如果沒有軍方的支持,伊姆蘭·汗想要異軍突起是很困難的。因此,早在21日,他就授權該國武裝部,可對印度的“任何侵略行為做出果斷和全面的回擊”。印度的打擊恰好“觸碰釘子”,發生在他展示強硬面的當口。
第二,在“2·14”事件發生后,巴基斯坦政府表示愿配合印度調查事件,與印方通過對話解決兩國間分歧。但印度置之不理,一口咬定巴基斯坦政府“支恐”,這也讓巴方感到對話希望渺茫,被迫通過武力手段展示捍衛國家主權的強硬姿態。
目前兩國政府都對邊境部隊下達“高度戒備”令,戰爭仿佛一觸即發。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認為,事件緊張程度可控,并不像一些西方媒體說的那樣到了“戰爭前夜”。雙方恐怕都無意將局勢推向不可控制的深淵。
編輯:曾珂
關鍵詞:印巴硬碰硬 會否最終引爆克什米爾“火藥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