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社情·民意>你言我語 你言我語

北方老人熱衷去南方“越冬” 期待公共服務更暖心

2019年02月01日 14:02 | 作者:李心萍 閆 旭 | 來源:人民日報
分享到: 

“我不是怕冷,我是奔著海口的好空氣來的。”

“我們老年人有的是時間,水呀、菜呀、車呀這些難題,都能應付,最怕的還是生病。”

“希望各類社保服務早點實現全國聯網,把我們‘候鳥老人’當自己人的城市也能多起來。祖國那么大,我們還想趁著身板硬朗,多轉轉呢!”

“我和老伴兒在海南呢,明年5月北京見!”聽說單位年底上門慰問離退休老同志,劉國勝連連為“缺席”跟大家說“抱歉”,電話里傳出他爽朗的笑聲,聽得人心情跟著明媚起來。

寒冬臘月,北方滴水成冰,海南島卻溫暖如夏。5年來,每年10月中旬劉國勝就帶著老伴前往海南,直至來年開春再回京。他的選擇并非個例。如今漫步海島街頭,不時能看到成群結隊、操著北方口音的“銀發族”下棋遛狗、跳舞健身。從“貓冬”到“約起來”“玩起來”,去南方養老避寒,已成為時下許多北方老人的選擇。天氣轉暖,他們再各自飛回家鄉,因此被稱為“候鳥老人”。

“候鳥老人”養老途中都有哪些酸甜苦辣?如何提高公共服務質量,讓這群老人的“夕陽紅”更加美好?記者在“候鳥養老”大省海南進行了采訪。

氣溫舒適、空氣清新、水質清澈,好生態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質量

海南是不少老人南飛的首選地。海南省政協調研報告顯示,2017年10月1日至2018年4月30日,在瓊“候鳥”達164.77萬,其中60歲以上老人有93.29萬人,占56.62%。

好氣候有利于養生,吸引大量老人南下。

“我是從死亡線上回來的人,是三亞延長了我的生命,讓我有機會繼續為社會做些事情。”83歲的羅九如是三亞志愿者圈的活躍者。1991年,在國家海洋局上班的老羅出現心梗。2002年退休后,她開始遷徙式養老,沿著海岸線一路往南,最終被三亞所吸引,住了一段時間。2007年羅九如回到天津體檢,驚喜地發現心梗不治而愈,她當即決定做一名“候鳥老人”,每年冬天都到三亞越冬。如今的她,上船跟漁民聊家常,到海邊參與珊瑚保護,一刻也閑不下來。

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有近1.5億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病。中國疾控中心介紹,冬季的低溫刺激會加重一些慢性疾病患者的病情,比如氣溫驟降會導致高血壓患者血壓急劇上升,有可能引發腦卒中或心肌梗死。海南省冬季平均氣溫在22攝氏度以上,對常見的心腦血管疾病、氣管炎、高血壓等慢性疾病有明顯的緩解作用,因此吸引了大量北方老人。

好環境有利于養生,不少老年人奔著好空氣常住海南。

藍天、白云、椰林、沙灘,張志成的朋友圈滿是海島風景,每一條信息都收獲了很多點贊。3500多公里外,他的老家沈陽,此時不僅氣溫在零下10—30攝氏度,非常寒冷,而且由于取暖,天空時而不那么透亮。

“我不是怕冷,我是奔著海口的好空氣來的。歲數大了,戴口罩憋得慌,不戴又怕引發哮喘。”此前在老家,每年冬天張志成都得住院好幾回,搬到海口后的這幾年,再沒犯過哮喘。

“燒水沒垢,開窗沒灰。”對比陜西老家冬季的空氣狀況,谷成志覺得到海南過冬是非常明智的選擇。每天清晨,他都按時到樓下濕地公園散步健身,享受滿眼的綠色。“冬天也能出來活動身體,多好!”他已經把海口當作第二故鄉。

海南省政協調研報告顯示,在海南的“候鳥”人群里,52%來自東北地區,24%來自北京、內蒙古、河北、山東等省市。好山好水好空氣,是海南吸引養老人群的比較優勢。

不僅在海南,在廣西北海、云南昆明、福建廈門等城市,“候鳥老人”也越來越多,他們熱鬧了南方城市的冬季,也享受了在南方的艷陽下四季如春的美好。“對于具備條件的老年人而言,‘候鳥養老’能提高生活質量,延緩衰老病痛的到來,是不錯的預防式養老方式之一。”北京大學護理學院教授郭桂芳說。

只身在外煩惱不少,就醫難讓一些老人感到不安

“候鳥養老”歡樂多,可出門在外,煩惱也不少。

“買房時老鄉告訴我,海南一些市縣公共設施還有待完善,停水、停電是常有的事兒。我當時還不怎么相信,這回信了。”魏愛琴是北京市一家老國企的退休職工,她在海南省臨高縣有處房子,那是個典型的“候鳥”小區。自來水廠產能不足,一到冬季,小區用水量大幅增加,地勢高的幾棟樓用水吃緊。這兩年,小區從12月起便停水,全靠物業聯系自來水廠用水車拉水過來,每天分時段供水3至4次,每次不到一小時,她不得不從超市購買大量瓶裝水。

和缺水原因相似——夏天,一些“候鳥”小區70%至90%的房子都是空的,居民用電量少,電力公司相應的設備投入就少。可一到冬天人都來了,用電量猛增,電力供應不足,斷電現象時常發生。

許多“候鳥”小區遠離城區,產業配套不齊全。“因為人氣不旺,小區周邊沒有大集貿市場,每天只能乘坐免費班車去幾公里外的菜市場,或者是等著周末到更遠的集市采購,一次囤上一周的菜,和老家便利的生活完全沒法比。”張志成說。

同樣因為人少,魏愛琴、張志成所在的小區出租車不怎么來,網約車更是叫不到,出行主要坐黑摩的,安全難以保障。在老家習慣開車的張志成曾想買輛車,但想到一年要閑置近9個月,不劃算,只好作罷。

不過,隨著“候鳥”群體的擴大,地方政府開始主動補上公共服務短板。在海口,全市已有50多個平價農蔬集市開設到“候鳥”社區,讓老人們在家門口就能買到便宜菜。

“人在他鄉,受點委屈沒啥。我們老年人有的是時間,水呀、菜呀、車呀這些難題,都能應付,最怕的還是生病。”2015年,北京市居民孫雪英曾看中海南島腹地某縣一個小區的養老公寓,可是由于車程半小時內沒有像樣的醫院,她在附近租房住了一段時間后,擔心有急病得不到及時診治,還是放棄了購房計劃。

對這一點,郭桂芳表示認同。“老年人多是慢性病患者,一旦發病,常常快速惡化,能否在第一時間送至醫院、聯系家人、提供全部病歷,對急救至關重要。”她認為,“候鳥式”養老最大的風險就是老年人突發急病時難以得到及時救助。

為解決這個問題,一些專業養老機構開始面向“候鳥老人”提供服務。“每個房間都裝有報警器,老人按鈴,我們會立即趕過去做應急處置,同時聯系醫院,陪同就醫;若病情嚴重,還會立刻聯系親屬子女。”黃中發就職于海南省瓊海市萬泉社區某老年養護院,他本人負責近50位老人的生活咨詢和應急救助,是專業“管家”。“我的手機號都存在老人手機里,他們外出活動時,可以一鍵求助。”黃中發說。

期待異地社保報銷、線上身份認證等服務更加便利

“要說‘候鳥養老’最愁啥,一愁生病二愁報銷。” 70歲的崔大爺來自黑龍江,他患有高血壓,經常需要住院注射降壓藥。10年前,崔大爺在海口看病,都得自己先墊錢,等備齊診斷證明、結賬收據、費用清單等一大摞單據,再回老家哈爾濱醫保中心報銷。來回交通費得好幾千元,崔大爺不舍得專門跑一趟,往往等開春回老家再報銷,報銷周期長達半年多。

2009年起,海南開始試水跨省異地就醫結算工作,黑龍江、貴州等省區市與海南省社保局簽署了異地就醫結算合作協議。如今,海南異地就醫結算合作范圍已擴大至全國30多個省區市,來瓊養老的老人們再不必為報銷奔波往返。

“現在,海南異地醫保能聯網結算了,我只要支付自費部分就行,用不著來回跑,省心又省錢。”崔大爺連連稱贊這項改革“真貼心”。

養老保險服務也在不斷改進。魏愛琴為了能按時領到養老金,往年得特地回一次北京,到海淀區人社局進行身份認證,證明自個兒還健在。“每年都得現場認證,好好的旅行被打斷,是個煩心事兒。”她說。

2018年7月,人社部宣布各地全面停止領取社會保險待遇資格集中認證工作,不得要求異地居住的參保人返回參保地進行認證,允許采取遠程自助認證。這下,魏愛琴心里樂開了花,連連感慨煩心事兒又少了一樁。

拆除這些制度隱形“屏障”的同時,海南省一些“候鳥”扎堆的城市還紛紛打破戶籍、身份“鴻溝”,將“候鳥老人”納入當地便民服務范圍。例如,海口推出了微信公眾號“椰城警民通”,只需簡單幾個步驟,老人們便可完成居住證的申領登記,不必再去派出所現場錄入。再比如,在海南全省,實際居住滿一年的外地老人,均可申領老年人優待證,持證可享受免費乘公交車、免普通門診掛號費等優待。

“好政策一年比一年多,希望社保服務早點實現全國聯網,把我們‘候鳥老人’當自己人的城市也能多起來。” 魏愛琴笑著說,“祖國那么大,山清水秀的地方那么多,我們還想趁著身板硬朗,多轉轉呢!”

讓“候鳥老人”和當地居民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人講究身心健康,‘候鳥老人’常常為了‘身’之康而南飛,但‘心’里卻面臨孤獨、寂寞等問題。”郭桂芳認為,老人離開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環境、親朋好友,來到陌生的城市,如何融入新社區、新群體,解決精神需求也是難題之一。

“候鳥結群”是個新現象。不少老人都是經親戚朋友介紹來到海南,大家都住在一個城市甚至一個社區,自來熟、不孤單。

劉恩德和老伴郭素瓊來自成都市新都區,在老鄉的介紹下,他們在海南省文昌市東海椰園小區租了一套兩居室。“原來還擔心誰都不認識,沒想到小區里有好多熟面孔。大家只是挪個窩,龍門陣接著擺,比以前還熱鬧。”一次出門買菜,劉恩德竟然還遇到了失聯多年的老戰友。天涯海角,戰友情深,兩人拉家常至深夜。

為了滿足精神需求,做到老有所樂,“候鳥老人”們也自發行動起來。春節前,海南省東方市體育館的一間舞蹈室內,20多名來自全國各地的老人正在排練節目,隨著音樂翩翩起舞。

隊長李曉紅今年74歲,曾是上海交大老年大學的形體模特教師。2014年春節,李曉紅從上海到東方市養老。2015年3月,為豐富當地老年人生活,李曉紅自費籌建了公益性藝術團體——東方市候鳥藝術團,90多名團員中一半以上是“候鳥老人”,他們自編自導的節目多次獲得省內外獎項。“沒想到會跟這么多全國各地的老人相識相知,一起排練很開心。”李曉紅說。

不過,要真正融入海南當地社會,“候鳥老人”們光靠自發結群、自娛自樂還不夠,還需要進一步融入當地社區,與本地居民加強文化、情感交流。

在海南,很多城市政府管理部門已經意識到這一點,出臺各類政策和措施增進“候鳥老人”和當地人的了解、融合。比如,三亞就實行網格化管理,把“候鳥老人”劃歸到每一個社區,在節假日舉辦各式各樣的社區文體活動,將本地居民和“候鳥人群”聚集在一起,彼此加深了解,增進友誼。

編輯:張同天

關鍵詞:老人 海南 候鳥老人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