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
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依然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基本態勢。按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所確定的重點工作任務,2019年要牢牢把握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主線,通過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促進形成強大國內市場、扎實推進鄉村振興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加快經濟體制改革、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和加強保障和改善民生,贏得發展新機遇。
當前,我國經濟運行的主要矛盾仍然來自于供給側、結構性方面。因此,只有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不動搖,更多采取改革的辦法,更多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8個字上下功夫,才能在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方面更加卓有成效,才能在促進實體經濟發展方面更加動力飽滿,才能在提高供給體系質量方面更加富有韌性。
第一,加強宏觀政策的協同性和統一性。綜合考慮東、中、西部地區不同的發展階段,按照主體功能區和國家區域發展政策導向,盡快出臺推進實體經濟特別是民營經濟發展的可操作性政策措施,設計好加強財政政策與產業政策協同配合、產業政策之間協調統一的政策體系。明確從中央到地方宏觀政策落地的責任分解,建立相應的工作督查機制。
第二,形成政策實施過程的平滑機制。在國家出臺各類政策特別是限制性、管制型政策時,要合理制定并柔性實施平穩過渡政策,避免出現“斷崖式”結果。比如對政府購買服務融資的清理,可設置合理的過渡期,通過發行平臺企業過渡轉型專項債券、專項貸款等產品,幫助平臺公司做好轉型接續,確保其順利實施清產核資、隔斷政府信用、資源盤活變現等轉型準備工作,實現后續健康發展。
第三,合理處置宏觀調控政策的分類管理。對地方政府債務的管控應當實行差別化政策,以“控總額”而不是“限通道”的方式管控地方政府債務,根據地方政府債務管控情況分別設置不同等級,對于管控較好的地區給予一定自主權,允許在一定區間內自我調節信用額度和債務,避免地方投資出現大幅下滑。對扶貧、社會事業等提供公共產品和公共服務的行業,實行差別化的債務管控政策。
第四,重視發揮好政策性金融的潤滑作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一項長期性、系統性和協同性極強的社會工程,要注意發揮政策性銀行在貫徹政策意圖、平滑市場波動方面的獨特作用,尤其要賦予其一定的分類支持政策,比如:成本補貼、信用結構適度寬松、政策性信貸投放機制的公開透明等等。在實體經濟政策設計方面,行業上采取由政策性銀行創新批發貸款模式向鄉村振興、小微企業、科技型企業、生態環保等需要重點扶持的行業傾斜,區域上對落后地區、建設任務重的區域放寬標準、適度補貼。
第五,切實降低實體經濟發展的稅費成本。一是要進一步優化稅制結構,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稅負。全面推開營改增試點,所有行業稅負實現只減不增。簡化增值稅稅率結構,對增值稅稅率結構實行簡并調整。二是要加快清理規范涉企收費,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重點是取消或停征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降低中央設立的行政事業性收費標準,大力壓減地方收費項目,取消、停征或調整地方性行政事業性收費。三是要清理規范經營服務性收費,降低公共資源交易中心交易服務費和其他工程建設招標投標交易服務費,取消造價信息服務費,規范行業協會商會收費。此外,還要扎實開展涉企收費監督檢查工作,健全完善涉企收費政策監督管理長效機制,降低企業制度性交易成本和用能成本。
第六,優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外部環境。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審批事項,推動各級行政審批事項全流程網上辦理流轉,有效促進行政審批提質增效;深化“多證合一”的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推行注冊登記全程電子化,提升注冊便利化水平;大力促進民間投資,最大限度縮減核準范圍,支持民間投資進入社會事業領域;不斷優化營商環境,營造重商、親商、安商、富商的良好環境和鼓勵創新、寬容失敗的文化和社會氛圍;探索建立鼓勵創新的審慎監管方式,區別對待主觀故意犯錯和改革創新試錯,為企業家大膽改革、放手創新免除后顧之憂。
(作者系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政協副秘書長)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政策 改革 結構性 收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