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我對藝術展覽的思考
編者按:經過多年的發展,中國藝術圈起起伏伏,從藝術創作到商業市場,有高峰、有低潮,有認同、有爭議。作為藝術品的創作者,藝術家作品及創作狀態不可回避地處于關注的中心,與此同時,圍繞在藝術家周圍的畫廊、拍賣、媒體等機構,共同勾畫出當下藝術圈的生存狀態。對于藝術現象,每個人角度不同、位置不同,認知也會不同。
《長舸依云·楊延文談藝錄》近期由榮寶齋出版社發行,首次以文字闡述了楊延文的藝術觀點。
藝術品的推介和傳播,基本上是通過展覽和出版兩種方式來完成的。二者中展覽更為直接,因為可以真實地接觸到藝術作品。因此,展覽就成為了藝術家十分看重的平臺。近年來,各種展覽多姿多彩,策劃理念層出不窮,展覽范圍不斷延伸。這種多層面的展覽,文化單位和社會階層都在樂此不疲地甚至是爭先恐后地實行之,儼然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然而,目前展覽存在一味求“大”的現象,具體表現在展陳場地大、作品篇幅大、參展隊伍大。
展覽是一種形式美的具體體現,要有新意。場館本身已成為展陳中的重要形式之一,要根據需要選擇展陳場地。然而,目前有些展覽不管作品及內容是否適合,非八個、十個廳不“過癮”,甚至展到人大會堂、政協禮堂、國家博物館、國際展覽中心等場所,用“大”場地這種單一模式吸引媒體及大眾的“眼球”,成為了一種常態。
我總體感覺,看一個人的作品十數張最為精彩,既能展現其基本風格的多層面和連續性,又讓觀者保持新鮮感與期待感。為大場所而羅列、鋪陳作品會使得展覽乏新,使觀者疲勞。不同風格的作品應該與展覽場地相匹配,相得益彰,這是展覽的一種基本要求。也就是說,展覽不是為展而展,展廳本身成為了藝術的一部分,作為展品形式的一種補充,使形式與內容在展覽中達到完美的統一。
大篇幅是當下另一種“時尚”。現在的作品篇幅有不斷“攀升”的趨勢,不管題材與駕馭能力,動輒丈二批、丈六批、百米長卷等,讓人瞠目結舌。從我的思維模式來說,作品不求大、而求精。傳統理念也講,咫尺間要有千里之勢,以小觀大。而鉆石雖小但能夠折射出美麗的光芒。從我們歷史上看,優秀的作品大多篇幅不大,比如宋代大寫意人物畫家梁楷,他的最有影響的潑墨人物作品大體上也就是一尺見方的篇幅。即使是《長江萬里圖》,篇幅也是很小的,可那是傳世之作。可見,作品的價值是不能以篇幅的大小來衡量的。
我認為,藝術創作要回歸藝術的本源。藝術家應回到藝術創作的規律及使命感中,要遵循藝術本身的規律,以自身的才智畫出內涵和技藝均達極致的作品,拓展中國畫的發展空間。當人民生活大為提高,欣賞高質量的藝術作品成為大眾企盼的情勢下,藝術家要靜下心來,去掉浮躁、回歸寧靜,創作出具有時代情結的藝術作品,讓人愛不釋手。需知優秀藝術品不計大小!
當下還時興組織大部隊“參戰”的“氣勢型”展覽。百家展、千家展不斷涌出,最近連萬人繪畫展也出現了,使得藝術展示變成了一種“同一首歌”式的文藝演出,真是“車轔轔,馬蕭蕭”,組織者為完成任務而奔忙,藝術家為實現承諾而疲于奔命。
我們應該呼喚,藝術展示應從喧鬧的“大、大、大”的各種現象當中解脫出來,返璞歸真,以發展創新為己任、以精準為抓手。我猜想,經過時間沉淀,定會在催生精彩作品的基礎上,出現精彩的展陳模式。當人們享受著物質文明所帶給他們的精神文明的同時,那種認為中國畫出現新危機的理論也就不攻自破了。
編輯:楊嵐
關鍵詞:展覽 藝術 作品 我對藝術展覽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