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人物·生活>聚·焦點聚·焦點
李鷹:我國教改實驗的價值取向
作者:山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 李鷹
教改實驗的價值取向,是指教改實驗所持有或蘊含的價值傾向。價值取向是指實踐主體在面對或處理各種矛盾、沖突和關系時,基于自己的價值觀所持有的基本價值立場、價值態度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基本價值傾向。
一般而言,每項教改實驗均有其宣稱或內含的價值立場,即它總以某種價值取向作為支撐。這些價值取向既具有教育學意義上的內在規定性,同時也是對一個時代社會發展的回應。
從追求效率到注重公平
公平與效率作為考察我國基礎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兩個基本價值維度,歷來是人們關注的核心問題。我國近70年的教改實驗,其價值取向從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片面要求注重效率,到改革開放初期效率取向主導地位的再次確立,逐步發展到“效率優先、兼顧公平”,進入在保證效率的基礎上追求公平的新階段。
在我國教改實驗史上,效率始終是主要的價值追求。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為提高教育質量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教改實驗對效率的追求長期占據主導地位。改革開放初期,大量實驗聚焦于提高教學效率和教學質量,以“大面積提高教學質量”“提升合格率”“有效學習”“XX教學法”等詞匯冠名的實驗比比皆是,盡管其涉及內容不斷豐富、綜合性不斷增強,但效率仍是諸多實驗追求的首要價值取向。
上世紀80年代起,國家出臺了有關教育的系列法律、法規,教改實驗開始關注教育公平,呈現“效率優先、兼顧公平”的價值取向,不僅針對特殊群體的“成功教育”“留守兒童教育”“民族地區教育”等實驗不斷涌現,而且諸多綜合性實驗聚焦于“使每一名學生都能得到協調發展”。黨的十八大提出將“大力促進教育公平”作為我國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針,追求教育公平已成為新時代教改實驗的首要價值追求。
從注重社會價值到彰顯個人價值
在教育領域,社會價值與個人價值作為動態延展的重要價值取向,貫穿于歷項教改實驗的始終,且在不同時期有不同表現,從改革開放以前的強調社會價值而忽略個人價值,到改革開放時期個人價值的初步顯現,再到逐漸追求社會價值和個人價值的統一。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逐漸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以教育促進經濟發展,為經濟發展服務,成為當時對教育本質的主導認識。這就決定了此階段我國教改實驗的主題是發展學生的智力,培養學生的能力,促進教育教學質量的提高,為國家經濟建設提供所需人才。毫無疑問,這既有必要性又有必然性。
伴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人們對學生的主體性有了新的認識,教改實驗開始關注個人價值這一人的發展不可或缺的維度,根據個人自身完善和發展的精神性需要來制定教育目的、建構教育活動。進入21世紀以來,教育對人性的關注日益增強,教改實驗實現了“以知識為中心的教學”向“以人為中心的教學”的轉變,“以人為本”“學生發展”成為教改實驗的主題。
追求社會價值與個體價值的統一,不再把教育單純看作是一種手段,一種被利用的工具,一種達到某種目的的必經之路,而是把人的視角與社會的視角加以統一,使兩者日漸結合,在實現個體發展的同時促進國家的進步與發展。
從注重工具價值到喚醒生命價值
在工具理性和功利主義的驅動下,諸多改革實驗呈現“物在場、人缺席”的狀況,教學過程好似流水線作業,教師的生命成為技術操作的載體,學生則被視作毫無差別的標準件,從而使學生成為“學的工具”,使教師成為“教的工具”,備受詬病的“應試教育”即是工具價值取向后果的明證。
上世紀70年代,葉瀾教授“讓課堂煥發生命活力”的呼喚,喚醒了我國教育界對學生生命價值的關注。“新基礎教育”“主體教育”“新教育實驗”“生本教育”“生命教育”等實驗,更加關注學生的自主性、創造性和能動性,關注人的尊嚴和生命價值的實現。提高生命質量和提升生命價值,既是我國教改實驗的重要進展,也是我國教育理論的重大突破。
從強化“雙基”到聚焦核心素養
“雙基”即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曾長期是我國普通中小學教學的核心內容,也是學生發展的主要目標,只是在不同的歷史階段有不同的表現和側重。從價值取向來看,我國基礎教育的培養目標從長期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到對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關注,再到素質教育的實施,直至現階段聚焦學生發展的核心素養。這不僅是教改實驗與時俱進的有效探索,而且是對教育本質認識的不斷深化與提升。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雙基”概念首次提出并取得較好實踐成效。改革開放初期,人們重新認識“雙基”教學的重要性,從理論層面和實踐層面予以澄明,且深入到“雙基”與能力關系的探討上。至上世紀80年代中期,加強“雙基”、發展智力、重視非智力因素培養成為主流價值取向。
上世紀90年代以來,國家提出“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促進學生素質的全面發展,增強學生的主體性,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從而促進國民整體素質的提高,成為各級、各類教育追求的共同目標,以關注學生的主體性,促進學生主體素質全面發展為主題的改革實驗紛紛涌現。
本世紀初,國家實施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培養什么樣的人”這一根本性問題依然需要進一步解答,素質教育理論與實踐亟須深化。
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征求意見稿)》列出了學生發展的三大領域、九大素養。教育從“素質”階段走到當下的“核心素養”階段,開啟了素質教育的新征程。
當下,冠名“基于核心素養”的教改實驗并不少見,但多是對某一學科核心素養的再認識、再聚焦,或是基于某種素養的能力培養、基于某種素養的課程與教材開發、基于個體學校的探索等單項實驗。我們期待引領性、前瞻性、可靠性的相關實驗早日涌現。
(本文系國家社科基金教育學一般課題“我國綜合類教改實驗的效果評估研究”[BHA130045]成果)
編輯:位林惠
關鍵詞:價值 實驗 教改 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