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專題>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政協大事記 政協大事記

建設精神家園中的政協身影

2018年12月18日 15:29 | 來源:人民政協網
分享到: 

C20181218001-zx15

2007年7月9日,《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工程總結表彰會在北京舉行。部分京劇藝術家和為音配像工程作出貢獻的各界人士200多人出席了會議。  

C20181218002-zx15  

文藝院團改革的成果:戲曲人在春節期間為群眾演出。


改革開放40年來,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取得了突出成就,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不斷得到更好的滿足。進入新時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堅定文化自信、高揚改革旗幟、銳意進取創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越走越寬廣,向著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穩步邁進。

從上世紀80年代歷時21載的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到扶持昆曲走出困境,再到將戲曲納入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在振興戲曲的過程中,無不浸潤著文藝界委員們守望民族文化、弘揚民族精神,為傳承、保護、繁榮戲曲文化,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建言資政的責任感和使命感。黨的十六大以來,為推動文化的繁榮發展,激發內在活力,國有文藝院團和文藝人勇于“走出去”,全國政協通過調研考察等方式,為文化體制改革提供了諸多意見建議。

搶救京昆不遺余力

改革開放的40年,是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的40年。進入改革開放歷史新時期,我國文化藝術事業迎來了改革發展的春天。40年來,全國政協在振興和助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戲曲的繁榮發展上取得了重要成就。振興戲曲一直是全國政協非常重視的一項工作,也是全國政協統戰工作的一個重要抓手。早在1985年,在李瑞環同志的倡議和指導下實施了一項浩繁的文化工程——中國京劇音配像工程(以下簡稱“音配像”),錄制“音配像”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京劇藝術的搶救、傳留和振興。該工程歷時21載,70多個單位、3萬余人參與其中,共錄制了近現代115位藝術家主演的460部流派劇目,714張光盤,為祖國的文化事業留下了一份寶貴財富。

這項文化工程從1985年提出、研究、試錄,到2002年9月完成第一期工程。“音配像”的劇目大部分是20世紀40年代后期到60年代前期京劇舞臺上的藝術珍品,有的還追溯到上個世紀初,涉及京劇各個行當、各個流派,基本囊括了近代京劇黃金時代大部分名家的代表作。從2002年9月開始,在第一期工程的基礎上,進行了二期工程的錄制工作。它擴大了錄音主演人選,補充錄制了一些名家劇目。

“音配像”的總顧問由張君秋擔任,全國政協京昆室積極參與到這項工程中來,京昆室成員懷著“為國家盡忠,為師門盡孝”的滿腔熱忱和“舍我其誰”的責任感、使命感,積極參加策劃、錄制、審片等工作,有的還擔任著導演等重要工作。

2007年7月9日,《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工程總結表彰會在全國政協禮堂隆重舉行。各界人士駐足在蔚為大觀的《中國京劇音配像精粹》陳列臺前,紛紛稱贊這一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盛舉。

在本報發表于2002年9月的一篇關于“音配像”的報道上這樣寫道:

他(指張君秋)事無巨細,身體力行,不但帶領他的弟子們搶錄張派劇目,使張派這一朵藝術奇葩,留下了珍貴的完整的資料。他同時還操持其他藝術家的劇目。他在為“音配像”奔波的路上猝然辭世。

京昆室的成員以及老藝術家們懷著“盡忠盡孝”的歷史責任感投入工作。“盡忠”就是對國家、對弘揚民族優秀文化盡責任;“盡孝”是說為繼承發揚師長們的藝術成果盡義務。梅葆玖帶著他的弟子為梅蘭芳大師的戲配像;馬連良先生的長子馬崇仁、高徒遲金聲、張學津精心錄制馬派劇目;譚元壽帶著兒子、兒媳為錄制譚派劇目全力以赴;李世濟克服了許多家庭困難,身體也不大好,她指導了程派劇目的全部錄制工作,自己還親自配像;葉少蘭活動多、任務重、愛人一直病重,他不但自己錄制了全部葉盛蘭的劇目,還擔任了許多組織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杜近芳也經常帶病工作,為了保證不耽誤工作,她在錄戲時經常早來晚走,趕不上吃飯就在后臺啃干燒餅;張派弟子十幾個人先后搶錄了張君秋先生的全部劇目。

“音配像”為廣大觀眾提供了一批經典節目,搶救了不少瀕危的優秀劇目,尤為重要的是為國家為后人保留了極其珍貴的文化財富。

40年里,全國政協還為昆曲的傳承作出重要貢獻。昆曲,被譽為中國的“百戲之祖”,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審通過、列入首批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單,2003年,昆曲面臨生存危機,亟須拯救!全國當時有6個昆曲院團,創作、演出全都陷入困境,后繼人才嚴重匱乏。京昆室牽頭赴湘浙蘇3省深入考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全國政協首次對昆劇院團狀況進行考察。考察報告報送黨中央、國務院后,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批示,國家有關部門撥付重點扶持昆曲藝術經費5000萬元,為昆曲發展提供了極大的支持。對于古老的昆曲無異于“久旱逢甘露”。岌岌可危的古老昆曲,借助全國政協的平臺,得到了至關重要的一次發展機遇。

傳承文化助力有聲

黨的十八大以來,全國政協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助力戲曲發展方面不斷開拓創新,委員們也身體力行,通過政協的平臺繼續為戲曲發聲、呼吁、建言。

黨的十八大提出了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大目標。2014年,全國政協主席會議把“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重要選題確定下來。全國政協委員將推動戲曲納入公共文化服務體系作為一個重點撰寫提案、參加專題調研和懇談會、在全國政協專題協商會上積極發聲、和相關部委一次次面對面溝通……通過政協這個平臺,為振興戲曲,構建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助力有聲。2015年初,一個令人欣喜的消息傳來: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關于加快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意見》,在這份構建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關鍵性的制度設計中,多處涉及中國戲曲,在不少條款中,全國政協委員的意見建議得到了“原汁原味”的吸收。

2017年,為了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全國政協京昆室發揮人才資源的優勢,邀請包括著名戲曲藝術家在內的文藝界委員舉行專題講座,向各級政協委員、戲曲藝術愛好者進行戲曲知識的宣講和普及,以更好地傳承國粹藝術、弘揚中華傳統文化,受到委員、政協工作者和各界聽眾的廣泛歡迎。

改革開放特別是黨的十六大以來,為推動文化繁榮發展,增強藝術自身創造力和市場競爭活力,國有文藝演出院團相繼改制。在這個過程中,全國政協通過調研考察等方式,為改革發展出謀劃策。如2011年,全國政協組織部分全國政協委員在京開展的“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參觀考察活動,委員們充分肯定了改革的成績,也為改革中的一些難點、問題提出意見和建議。

如何讓戲曲走向市場、走向創新、走向世界?各級院團一直在思考、突破,委員們也在身體力行、積極探索。以戲曲藝術院團為例,國家京劇院形成了一個“傳統”,從初一到初六每天演出。國家京劇院三團團長張建國委員已經46個春節沒有和家人團圓過了,他說,“這就是市場決定的。雖然辛苦,但是為人民演出,為人民奉獻,這是我們的責任,更是我們的幸福所在!”史敏委員從京劇版《巴黎圣母院》、跨流派演出程派名劇《鎖麟囊》,到參與多媒體音樂劇《門》和《2000Today》新世紀交響音樂會的演出,通過對京劇創新的演繹以及新編戲的創排,讓京劇在世界文化中發出更為耀眼的光芒。

戲曲進校園、文化下基層、文藝院團改革……多年來,委員們通過政協的平臺,奔走呼吁、建言獻策,個人也積極參與到落實工作中來。梅葆玖等曾多次提出戲曲要從娃娃抓起,并形成聯名提案。2017年,董圓圓委員在一次排練中不慎腳部骨折,剛剛休養了幾個月,鋼板釘子還在腳上,就堅持到清華大學為莘莘學子演出。她說,讓戲曲在校園里生根發芽,這是真正有意義的事情……

40年來,全國政協助力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傳承、發展。戲曲人在改革中奮斗創新著,文化人在改革中奮斗創新著。

編輯:曾珂

關鍵詞:建設精神家園中的政協身影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