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國企·民企>銳·評論銳·評論

迎難而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四

2018年12月18日 09:46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2月17日電 題:迎難而上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當前中國經濟形勢系列述評之四

新華社記者姜琳

風云變幻,最需要的是戰略定力。

面對國際環境錯綜復雜和國民經濟穩中有變,近日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再次強調,要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定信心,把握主動,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為下一步做好經濟工作指明方向。

以“破”“立”“降”為重點提質增效

厚度達2厘米的鋼板,在零下196攝氏度依然韌性優良。河鋼集團近日成功下線低溫奧氏體型高錳鋼板,填補了國內空白。

從去產能走向創新發展,河鋼的“蝶變”正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個縮影。

以“破”“立”“降”為重點,大力破除無效供給、大力培育新動能、著力降低企業成本,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化,我國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持續加快,經濟發展質量效益不斷提高。

1月至9月,我國主要鋼鐵企業實現利潤2299.63億元,扭轉了去產能前超千億元深度虧損,過上了近20年沒有的“好日子”。上半年,煤炭、電力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率也分別增長18.4%和28.1%。

騰籠換鳥,破舊立新。新產業增速加快,適應消費和產品升級的新產品不斷涌現。1月至10月,新能源汽車、智能電視產量分別增長54.4%和19.6%。

為企業“松綁”,還企業活力。今年以來,降低一般工商業電價、省內天然氣輸配價格、電信資費以及交通、物流、中介服務領域收費等系列舉措,實體經濟運營成本有效降低。

必須看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是未來乃至“十三五”期間的一個發展戰略重點,是“衣領子”“牛鼻子”。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任務還沒有完成,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還需進一步深化。

“今后將聚焦支持制造業、服務業,通過依法破產等方式,推動低效無效企業退出市場,實施更大力度減稅降費舉措。”國家發展改革委新聞發言人孟瑋表示。

推動“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邁進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必須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

從3D打印到智能機器人,從5G技術到云計算,從物聯網到人工智能……加速培育的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正在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制造業結構持續改善的特征逐步顯現。”孟瑋說,11月份,裝備制造業、高技術制造業和消費品制造業PMI為50.5%、51.7%和51.6%,分別比上月上升0.6、0.1和0.8個百分點,且均高于制造業總體水平。

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異常活躍,技術不斷突破,產業融合態勢日趨明顯。推進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將占據“微笑曲線”兩端,使我國制造業突破“高端封鎖”和“低端鎖定”挑戰。

“下一步將緊緊抓住新一輪產業變革的契機,聚焦制造業智能化等重點領域,創新發展方式,消除發展短板,提升發展質量。”國家發改委產業協調司副司長蔡榮華說。

加快提升供給體系質量,推動實體經濟由“中國制造”邁向“中國創造”,一方面要“向上看”,加大創新實現制造業高附加值、高精尖發展;另一方面還應“接地氣”,從產品結構、性價比等方面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全面深化改革激發更大活力

深化改革,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途徑。

我國堅持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逢山開路,遇水架橋”,推動方方面面的改革步步走向深入,有效促進了市場出清、供求關系改善和供給結構優化,不斷打開束縛市場主體的“無形枷鎖”,激發出經濟新活力。

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激勵,為中小科技企業開拓融資渠道,推動國有科研儀器設備以市場化方式運營,使創投企業個人合伙人稅負只減不增……12月,我國再推一批促進創新的改革舉措,為“雙創”掃清體制機制障礙。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下一步重點是增強微觀主體的活力、韌性、創新力,從而推動經濟轉型升級,促進國民經濟良性循環。

“外部經貿環境日趨嚴峻,形成倒逼加快改革之勢;傳統比較優勢日漸式微,對新舊動能轉換提出更高要求;國內消費升級,需要供給體系質量和效率更快提升。”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研究員高國力說,今后一個時期,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面臨的壓力仍然較大,任務依舊繁重。

惟改革者進,惟創新者強。放眼未來,保持定力、迎難而上,加快推進關鍵性改革,加大“放管服”力度,進一步放寬準入、發掘潛力,中國經濟將釋放發展新動力。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改革 結構性 深化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