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國企·民企>財·知道財·知道
電商大促太頻密 “雙12”轉攻新零售 逐漸轉戰線下領域
多數消費者在“雙11”購物后進入休整和反思期
電商大促太頻密 “雙12”轉攻新零售
“雙12”電商大促落下帷幕,在成交額方面,電商們顯得十分謹慎,完全沒有了“雙11”高調曬單的場面。
據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不完全統計,今年“雙12”電商大促,除了淘寶、天貓、聚劃算、口碑、餓了么、盒馬鮮生、銀泰百貨等阿里系“陣營”外,也有包括京東、拼多多、蘇寧、網易考拉、豐趣海淘、微店、抖音在內的近百家電商平臺“攪局”參與。
為何促銷力度不如“雙11”?
雖然多個電商平臺推出了打折、搶券、減免、一元起搶等活動,但與聲勢浩大的“雙11”相比,“雙12”顯得有些沉寂。記者在廣州街頭隨機采訪市民了解到,多數被訪者表示電商平臺促銷力度也已遠不及“黑五”和“雙11”,今年的“雙12”沒有購物。也有市民表示,“黑五”和“雙11”剛買的日用品還沒有用完,所以短時間難有再次參與網購血拼的興致。
為何“雙12”促銷力度遠不及“黑五”和“雙11”?某電商商家告訴記者,“雙12”建立初期其實就是“雙11”賣不完的庫存產品的再次售賣。隨著商家對“雙11”模式的逐漸熟悉,賣家備貨數量已經愈發成熟,很難再有大量庫存產品留給“雙12”進行再一次打折銷售。
為何大多平臺不曬交易額?
記者統計發現,除了新興電商拼多多外,淘寶、京東、唯品會、網易考拉等電商平臺均沒有公布“雙12”戰報。蘇寧亦未公布線上“雙12盛典”的具體交易額。
對此,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今年“雙12”電商大促總體來看是偏冷淡,無論從廣告投放、促銷資源、品牌參與,還是用戶參與度、平臺重視度等多項指標來看均不如往年。
曹磊認為,由于此前一個月內就有“雙11”和“黑五”兩大網購節促銷攻勢,讓不少消費者無論在消費預期、網購沖動情緒,還是財力支出方面,都已經透支消耗了不少,多數消費者在上一輪購物狂潮后進入休整和反思期,消費熱情和預算普遍下降明顯。同時,一味地降價大促對品牌和價格政策帶來的傷害也是嚴重的,不少優質品牌對于電商頻繁密集而又不計成本的大型促銷活動內心已有抵觸情緒。
趨勢: “雙12”正逐漸轉戰線下領域
拼多多“高調”公布了“雙12”數據,截至12日早晨8點49分,平臺GMV超越去年全天。“雙12”期間,截至12月12日平臺總物流訂單數同比增長370%,農產品訂單量超3800萬單。
數據顯示,服飾、數碼3C、家居為本次大促熱門產品。大促期間,家居用品訂單超2.8億單,女裝銷量超9000萬單。服飾產品中,保暖內衣總銷量達3000萬件。對此,業內分析,相較于淘寶和京東而言,拼多多的用戶多是價格敏感型,因此給秒殺和爆款進行充足引流也較為符合拼多多的平臺和用戶特色。
記者發現,近幾年,“雙12”正逐漸轉戰線下領域,在超市百貨之外,餐飲、美容美發、菜場等諸多場景也正逐步加入“雙12”體系。
電商在我國發展已有20個年頭,已經進入“下半場”——線下“新零售”。過去電商更多是與線下零售業“搶飯碗”,如今更多是輸出賦能、改造升級。曹磊表示,如果說“雙11”是屬于線上新零售的節日,那么“雙12”就是屬于線下新零售的節日,如口碑餓了么“雙12”吃喝玩樂節參與商家達200萬家,更注重開拓本地生活服務領域。(記者倪明)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雙12 電商 大促 雙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