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書畫·現場>書畫動態書畫動態
關漢卿像作者 “李斛的藝術步履作品展”亮相中央美院
中學課本里曾出現這樣一副作品,關漢卿一手握拳,且衣紋挺健、飄逸,用筆更加簡練,剛柔相濟,充分體現了關漢卿不以仕途功名為意,擯棄封建文人傳統的瀟灑風格。
在2018年中央美術學院百年校慶、2019年李斛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由中央美術學院策劃的大型回顧展覽“遠志四韻——李斛的藝術步履”于12月9日在中央美術學院美術館舉辦,這幅《關漢卿像》以及李斛先生不同時期的百余件藝術佳作及珍貴文獻亮相。
發布會現場
李斛,1919年9月20日生于四川,1975年11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僅56歲。他在世的這五十六年,既度過了中華民族在最危險的時候努力救亡圖存的苦難歲月,也經歷了全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探索獨立自主的社會主義國家建設取得成就也付出代價的激情年代,他的這五十六年人生時光正是中國社會在20世紀的激流中前行的半世紀,他的人生道路和藝術步履就隨著這激流起伏,為后人留下數以千計的畫幅,此次展覽展出的只是家屬、個別是國家文博機關收藏的一百二十余件(套)作品,其中有不少是他當年的代表作。
李斛先生是徐悲鴻特別關心的中央大學師范學院藝術學系1946年的一名畢業生,徐悲鴻“藝為人生”的寫實主義追求以及強調素描基礎、聯系構圖實踐的寫實主義教學,造就了有造型天賦的李斛關懷底層普通民眾的藝術利器,使他從此走上了以西畫法駕馭筆墨紙硯,將藝術創作和民生所向緊密聯系起來的藝術道路。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1973年,李斛于病痛纏身時給自己寫下“胸懷遠志,不畏近難”作為座右銘,這八個字,在了解李斛和他藝術精神的同道和學生看來,正是他這一生真誠地做人治藝在藝術人生觀和價值觀上的寫照。
策展人曹慶暉基于這一思想核心,選擇了四個主題韻章“土地”“百煉”“心潮”“斛殤”,勾描他的人生與藝術步履,闡述他的人生與藝術遠志,并以李斛先生同時代畫家的作品作為合韻,反映那一時代中 “藝為人生,前浪后浪”涌動不止的藝術潮流。展覽對于認識李斛先生在中國畫畫法革新上的實踐經驗與藝術成就,學習他宗師重道、崇德尚藝的人生遠志與藝術精神將產生重要的學術意義。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在20世紀中國畫變革發展的歷程中,在從國立北平藝專到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教學發展的歷程中,李斛先生均做出了突出貢獻。他較早地“以中國紙墨用西洋畫法寫生”,一方面追隨徐悲鴻先生,崇尚徐悲鴻先生中西融合、堅持現實主義的藝術理念;另一方面,大膽求索創新,踐行從傳統中走來的現代轉換,是中國畫探索新法新貌過程中的實踐者和先驅者。他創作出一大批具有時代風貌和文化新意的作品,如《廣州起義》《披紅斗篷的老人》《關漢卿像》《女民警》《三峽夜航》等,為現代中國畫壇留下豐厚的學術遺產。
在藝術創作之外,李斛先生還在美術教育教學上付出心力,身體力行,始終堅持教書育人的高遠理想。他在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專業任教,講授素描、速寫等西畫課程,通過嚴格的基礎訓練夯實學生的造型能力。同時,他還重視對于學生創新意識的激發,鼓勵學生不拘泥于舊法,而要將更多藝術可能性付諸傳統筆墨之中,以求新境。李斛先生不求聞達,勤奮耕耘,為中國畫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藝術人才,也激勵了幾代中國畫藝術家的成長。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全國政協委員、中央美術學院院長范迪安表示,舉辦李斛先生百年誕辰幾年展是對李斛先生真摯的懷念,也是對他藝術生涯、藝術思想和藝術業績的梳理和禮敬。在技法革新上李斛先生最值得稱道之處是提倡“由素描入手塑造形象”,將西畫的厚重色彩語匯,與中國畫的淡染水墨質感相結合。以“大愛之新育莘莘學子,以大美之藝為傳世之作”,在走向新的百年的征程中作出新的貢獻。
據悉,本次展覽得到李斛先生家屬的大力支持,將李斛先生的代表作品21件捐獻給學校,其中包含《廣州起義》的全部素描素材稿和成稿。展覽將展至2019年1月3日。
牧羊女
纖夫
披紅斗篷的老人
夜戰
《關漢卿》
偵察
自畫像之八
編輯:楊嵐
關鍵詞:遠志四韻 李斛 關漢卿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