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夜爽夜夜高潮高清视频,久99久女女精品免费观看69堂,日韩精品不卡在线高清,91精品啪国产在线观看

首頁>要聞 要聞

筑起北疆綠色生態屏障——三北工程40年成效綜述

2018年11月30日 20:22 | 作者:于文靜、董峻 | 來源:新華社
分享到: 

新華社北京11月30日電題:筑起北疆綠色生態屏障——三北工程40年成效綜述

新華社記者于文靜、董峻

從東北、華北再到西北,一道如綠色長城般蜿蜒挺立的生態屏障熠熠生輝。

與改革開放同步,三北工程40年間取得了巨大的生態、經濟、社會效益,成為全球生態治理的成功典范。

亙古荒原建起“林海”

新疆阿克蘇市東北部的柯柯牙,維吾爾語意為“青色懸崖”。40年前,這里卻和青色毫無關系,風大沙多、黃土彌漫,威脅著幾十萬居民生活。

三北工程,特別是1986年二期工程實施以來,當地大力推進治沙造林,森林覆蓋率由1985年的3.35%提高到現在的8.8%。

“頭天栽植好的樹苗,第二天就刮沒了。只有一遍又一遍地栽。”憶及當年,阿克蘇地委副書記劉洪俊說,通過不斷總結經驗教訓,一代接著一代干,亙古荒原上終于建起一片百萬畝的“林海”。

20世紀70年代,三北地區森林覆蓋率僅為5.05%,每年風沙天數超過80天,形成了從新疆到黑龍江的風沙線,土地沙化,農田被侵蝕。在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每年流入黃河的泥沙,80%來自這里。

1978年,黨中央、國務院作出在西北、華北、東北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重點地區建設大型防護林的戰略決策。這是我國實施的第一個生態建設項目。

40年來,各族干部群眾用心血和汗水筑起綠色長城。中國科學院三北工程建設40年綜合評價結果顯示,這項重大生態工程累計完成造林保存面積3014.3萬公頃,工程區森林覆蓋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13.57%。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三北工程區沙化土地面積由上世紀末的持續擴展轉變為年均縮減1183平方公里,沙化土地面積連續15年凈減少。重點治理的毛烏素、科爾沁、呼倫貝爾三大沙地全部實現了沙化土地逆轉。

生命與綠色相依

“老家人常說,年過60不種樹,因為栽下的樹自己看不到收獲了。我如今63歲,但已經離不開樹,種下的每棵樹都是我的孩子。”河北省遷西縣喜峰口板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張國華感慨地說,要給子孫留下一份綠色財富。

1986年,三北二期工程實施,張國華的家鄉成為重點建設縣。當地創造性地實施了“山頂青松戴帽、山間板栗纏腰、山腳瓜果梨桃”的造林新模式。鄉親們通過板栗種植、發展生態旅游等,如今在家門口就吃上了“生態飯”。

那一片片樹林、灌木叢越來越茂盛,鄉親們的致富希望也越來越大。40年來,三北工程建成一大批用材林、經濟林、薪炭林、飼料林基地,培育了林下經濟、森林康養、游憩休閑等生態產業。

據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統計,三北工程區累計營造各類經濟林463萬公頃,年產干鮮果品4800萬噸,年產值達到1200億元,約1500萬人依靠特色林果業實現了穩定脫貧,走出了一條不砍樹也能致富的新路子。

三北精神指引生態建設新實踐

一張藍圖,薪火相傳。三北精神已成為一座不朽的豐碑。王有德、石光銀、牛玉琴、石述柱……一批治沙英雄為代表的模范人物涌現,鑄就了“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的三北精神。

一些生態學者認為,三北工程建設規模大、時間長、條件艱難、效果顯著,可稱為世界生態工程之最。工程探索出了一套適合當地的生態治理技術路線。根據生態學和系統工程學理論,首次提出了建設一個自然與人工相結合的以木本植物為主體,多林種、多樹種、多效益相結合的防護林體系;首次將生態建設以國家重點工程的形式組織實施,推動我國生態治理走上了大工程帶動大發展之路。

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有關負責人表示,進入新時代,將以建設美麗三北為目標,以擴大林草資源總量、精準提升森林質量為重點,開展大規模國土綠化行動,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構筑更加穩固的北方生態安全屏障。

根據計劃,到2020年,三北地區將力爭把工程區森林覆蓋率提升到14%左右,草原質量繼續提升,北方生態安全屏障骨架基本建成;到2035年,森林覆蓋率提高到15%以上,林草質量明顯提升,美麗三北目標基本實現;到2050年,在風沙區、西北荒漠區、黃土高原區、東北華北平原區建成功能完備的生態安全屏障。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三北 工程 生態

更多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