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適當監管有助于金融科技回歸本源
新華社北京11月20日電題:適當監管有助于金融科技回歸本源
施歌、許晟
互聯網技術進步帶動金融科技快速發展,但技術創新往往會讓人忽視甚至掩蓋技術運用的風險。如何平衡監管和創新成為近期金融科技界關心的話題。業內人士認為,適當監管有助于金融科技回歸本源,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
我國的金融科技行業從線上支付起步,歷經多年發展,目前已經覆蓋支付、信貸、投資、保險、征信等業務,尤其是移動支付領域的發展已經領跑全球。
“科技公司憑借技術優勢和品牌效應吸引了大量客戶,為金融創新和金融發展提供了機遇、引入了競爭,提高了金融體系的效率。”中國人民銀行國際司司長朱雋日前在2018全球金融科技(北京)峰會上說。
比如,阿里和騰訊在網商平臺、社交、游戲等主業積累大量客戶后,以支付服務為入口涉足金融業,形成整個金融業務鏈條。國際上,亞馬遜也搭建了金融業務的生態系統,幾乎囊括整個銀行業務版圖。
“金融科技的發展,有助于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降低交易成本、拓展市場容量、降低風險集中度,為解決金融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提供新的手段。”北方新金融研究院院長蔡鄂生說。
他認為,金融科技的發展,在給科技創新型公司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金融科技正在重構金融監管與金融業務之間的邏輯,使得很多新興業態游離于傳統的金融監管體系之外。
“監管者往往缺乏充分的技術手段對金融科技進行動態監測、實時追蹤和事前預警,從而出現了監管漏洞,以致出現數據隱私保護不完善、技術與數據壟斷等問題。”蔡鄂生說。
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會長李東榮認為,應該辯證看待金融科技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監管和創新并不是完全對立的,而是相伴而生,適當的監管有助于加快金融科技由高速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回歸金融本源,真正服務于實體經濟。”
“從長遠看,如果監管層面缺少對大型科技公司的引導,反而會降低金融運作效率,加劇不公平、不平衡等問題。”朱雋說,要通過加強規則制定以應對監管套利,在鼓勵創新、提高效率的同時兼顧公平,妥善化解影響金融穩定的風險因素等。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金融 科技 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