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尋醫·問藥>醫訊同期聲醫訊同期聲
“最多跑一次”跑出患者滿意度
“最多跑一次”是浙江在省域層面推進的一項重要改革,其初心是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2018年4月,隨著《浙江省醫療衛生服務領域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方案》出臺,標志著這項享譽全國的改革已全面延伸至醫療衛生服務領域。
前有“衢州速度”和“杭州模式”,作為溫州市唯一的省級“醫共體”試點縣,瑞安如何在醫療衛生領域換擋提速,寫下自己的“關鍵詞”?瑞安市人民醫院(下稱瑞醫)扛起了“最多跑一次”的大旗,歷經半年時間的改革實踐,在破與立之間,跑出了“加速度”,也跑出了患者滿意度。
從醫院思維到患者視角:
流程再造獲“點贊”
“我認為,‘最多跑一次’改革行動與‘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的初衷相同,都是著力于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績效,為患者提供更加安全、便利、舒適的醫療服務。”瑞安市人民醫院院長盧學勉表達了自己的理解。隨著幾次動員大會的成功召開,全院上下達成共識:“讓我們多出力,讓患者少跑路”。
作為4次摘下香港艾力彼縣級醫院競爭力排行榜桂冠的醫院,瑞醫一直致力于為患者提供遠高于縣級醫院水平的醫療服務。早在2014年11月,醫院為有效提高住院床位使用效率,成立了住院服務中心,安排專人負責住院預約、入院登記的工作,將住院部窗口業務進行整合,入院預約登記、住院手續辦理和繳費、出院結算一次性“搞定”,減少窗口辦理的排隊次數和等待時間。
患者的贊譽并不能讓瑞醫人止步,“想在患者前面”是他們對自己的要求。如何讓住院流程更加順暢、實現進一步升級拓展甚至再造,一直是他們反復思考的問題。
2018年8月2日,入院準備中心“新鮮出爐”,并正式投入使用。其位于住院服務中心窗口旁,歸住院服務中心管理,是“住院一條龍服務”的拓展服務。
據住院服務中心主任薛曉燕介紹,入院準備中心主要解決入院前患者的相應檢查,如檢驗采血、超聲、CT平掃、胸片檢查、心電圖等必要常規檢查,由門診接診醫生在開具住院預約單時就下醫囑。當患者辦理好入院手續、完成繳費,就可按照醫囑在入院準備中心完成,而不必等到入院后再跑上跑下,耗費精力去進行檢查。入院準備中心專門配備專業人員檢驗采血,同時有一名導醫負責帶領患者到相關科室檢查。這樣的服務可謂“一氣呵成”。有患者在醫院微信平臺上留言:“在瑞醫住院,手續少,流程快,真是省事又省心。”
住院越來越方便了,門診也“不遑多讓”。醫院利用信息化手段和思維,為門診患者提供多種形式的暖心服務。
在醫院門診大廳里,外來務工人員小李正在“刷臉”掛號。“操作實在方便,不用看指示也知道怎么操作。”小李剛來瑞安務工不久,沒有辦市民卡,這是他初次就醫。通過“刷臉”拿票,他輕松掛到了號。
如患者初次到瑞醫門診部就診,而又忘記帶身份證怎么辦?在服務人員的引導下,通過“刷臉”系統,很快即可辦理門診卡,并順利掛號。這種基于高科技的“信用就診”讓患者感到“驚艷”。
2018年8月1日開始,醫院整合了萬松、瑞祥兩個院區分布在行政樓、門診、急診的病案復印和社保服務窗口,將其統一設在門診一樓,讓患者及家屬少跑路。此外,以往患者如需同時做CT、B超、胃鏡等檢查,需要跑幾個不同的科室、樓層去預約,且各科室的時間安排往往也不一樣,可能出現胃鏡明天早上做,CT約到明天下午,B超又安排在3天之后,做完檢查往往要跑好幾次醫院。2018年5月1日,醫院在門診一樓開設檢查預約中心,可綜合統籌患者需求,科學合理地安排檢查時間。自此,患者無須因檢查在科室之間奔波。
從“跑醫院”到“流程跑”:
雙向轉診落地開花
作為瑞安醫共體牽頭單位,醫院與下屬基層20個分院加強合作,充分發揮各級醫療機構優勢,并扮演好自身角色,努力實現“上下聯動、急慢分治”的新格局。如何在醫共體內實現“最多跑一次”,是個難題。為此,醫院成立了雙向轉診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多渠道開放“綠色通道”,優化轉診接診流程,達到了服務做“加法”、花費做“減法”的效果。
家住塘下鎮的一位小朋友患有地中海貧血,每月須定期到瑞醫輸血。以前,每次治療前,家長都要到醫院填寫輸血申請單,再去預約血源,才能帶孩子到醫院輸上血。每輸一次血,家長要來回在城鄉跑上好幾回。如今,通過雙向轉診辦公室與當地衛生院溝通,由當地醫生按流程填寫輸血申請單,上傳至雙向轉診辦公室,即可聯系輸血科預約血源,預約成功后立即通知小朋友來院輸血。當患兒來到醫院,前期準備工作早已做好,輸血治療即刻進行,家長贊不絕口。
家住馬嶼的林老伯1年前被確診為胰腺癌晚期,無法進行手術,但疼痛難忍,需要長期住院行鎮痛治療。在得知瑞醫和飛云分院建立聯合“癌痛”病房,在當地也可以低廉費用享受總院醫生的查房和治療后,患者同意下轉至離家較近的飛云分院。下轉后,患者突然爆發疼痛,感覺治療效果不佳,分院醫生通過轉診平臺和雙向轉診辦公室,當機立斷將患者再轉回瑞醫。這次順暢的轉診,卻堅定了患者在基層治療的信心,他說:“在總院分院治,效果一樣,轉院這么方便,省事還省錢。”病情穩定后,林老伯再次下轉至云飛分院,經過規律治療,癌痛基本得到控制,算下來還省了不少錢。
據不完全統計,通過雙向轉診平臺的有效運作,醫院2018年6月、7月下轉患者達87例,超過了以往半年的量。此舉不僅讓醫療資源得以“盤活”,還被患者及家屬稱為“看得見、摸得著的優質服務”。
從單純體檢到健康管理:
檢查、診斷無縫對接
陳女士在外地經商,想在返鄉時順便進行身體檢查。得知瑞醫健康管理中心開通了微信預約服務后,她便在醫院官方微信平臺上提前預約,當日僅用半天便完成了全部體檢項目,其中包括胃鏡項目。為滿足客戶檢前、檢中、檢后一體化連續服務的需求,瑞醫健康管理中心深入改革,真正做到“讓數據多跑腿,讓群眾少跑路”。
據瑞醫健康管理中心負責人夏時春介紹,隨著“互聯網+”時代來臨,健康管理中心開通官方微信公眾號及網絡預約平臺,實現了在線預約、健康咨詢、在線付費、在線報告查詢、專家在線解讀等功能。
目前,健康管理中心大廳登記窗口有10個,數量較之前增加了1倍,并開通支付寶、社保卡收費功能,客戶無須再為增加項目往返于收費窗口與醫生之間。此外,中心對檢后存在數據異常的客戶開通“綠色通道”,可及時進行專家會診。2018年4月,中心發現一例疑似肺癌患者,遂會同專家進行MDT(多學科聯合診療),確診后立刻聯系患者,保證了最佳治療時間。
健康管理是一個不斷完善的過程,根據每年的身體數據管理而成,客戶歷年的體檢數據均由大數據保管。中心對個體客戶根據“1+X”個性化體檢方案定制專屬套餐;對團體客戶提供上門服務,專家醫生上門接受咨詢與檢后報告單解讀等服務,讓客戶在辦公的同時享受健康管理服務。
從“一個人”到“一群人”:
“青苗計劃”成為新風尚
“小姑娘,我沒用過這個東西,怎么掛號啊?”在自助服務機前,50多歲的李阿姨茫然地問。“阿姨,別著急,我來教您,很簡單的……”身穿藍馬甲的手術室護士翁慶子熱情地回答,并立刻操作起來。翁慶子平時是護士,今天卻佩戴著“青苗計劃”志愿服務證,搖身一變成為志愿者,幫助患者掛號、就診。
“青苗計劃”是由瑞醫社工部和團委聯合發起的青年志愿服務項目,旨在以入院新青年職工為主體,開展各類公益志愿服務活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的號召下,“青苗計劃”志愿服務人員利用業余時間,投身于院內導醫、導診,指導患者使用自助服務設備,讓患者獲得更好的就醫體驗。
為了讓“青苗”志愿者們更快融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工作的氛圍,社工部與團委在瑞醫萬松院區門診一樓、四樓,急診二樓及瑞祥院區門診大廳和住院大廳設置了志愿服務崗位,鼓勵志愿者通過網絡自主報名。每周崗位一經發出,就被“待命”的志愿者們“哄搶”一光。據醫院窗口人員、分診護士以及就診病人反映,志愿者不但響應積極,在志愿服務中更是認真負責。
“在青年醫務人員中開展‘青苗計劃’志愿者服務行動,對維護就醫秩序、優化就醫環境、構建和諧醫患關系等發揮了重要作用。”瑞醫黨委副書記林杰表示。
志愿者在與患者服務實踐中,發現了不少就診流程上的漏洞和疏忽。院團委組織他們獻計獻策,解決問題。“門診可以增設一臺自主發票打印機,這樣可以不用在柜臺等很久。”“自助機上可以解決的事宜就不要再去柜臺了,門診大廳的流程標識再做得簡單明了點。”志愿者們你一言我一語,把自己在導診過程中最客觀、直接的感受表達出來。院團委經過細致了解后把問題加以梳理,反饋給院相關職能科室。各職能科室各司其職,立刻著手改善流程,使門急診病人滿意度進一步提高。
2018年7月8日凌晨,王先生一家遇車禍受傷,3名孩子被分流到了瑞醫萬松院區急救中心。交警通知孩子的家屬盡快前來陪護,但家屬遲遲沒有到位,急診科主任鄭旭東立即將情況反映給社工部。社工部主任周媛媛很快就把消息轉發到“青苗”志愿者微信群里,進行志愿者招募。不到10分鐘,就有兩位志愿者主動請纓,此后還有數位志愿者主動報名。
據介紹,“青苗計劃”志愿者服務團隊成立于2018年6月,目前擁有注冊志愿者210人,2018年7月服務人次7658人次,服務時數697小時。
在瑞醫,有困難找“青苗”,有時間做“青苗”,成為一句流行語,加入“青苗計劃”已成為一種新風尚。“‘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者精神是社會和諧的保障和基礎,我們希望通過‘青苗計劃’志愿者服務,借助青年力量,為‘最多跑一次’助力。”林杰說出了大家心里話。
在全院動員會上,盧學勉強調:“最多跑一次”是認真落實省委省政府深化改革的重大舉措。在活動開展的過程中,“同理心”“容錯心”是最暖心的驅動理念。改革不是紙上談兵,也絕不能是舊瓶裝新藥,既要有形式,更要有內容,是否成功,患者滿意度說了算。
編輯:趙彥
關鍵詞:最多跑一次 跑出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