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31省區市省級機構改革聚焦:"特色部門"齊亮相
11月11日,《上海市機構改革方案》獲批。至此,31個省份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已全部獲中央批復同意。在機構改革方案獲批后,各省區市將正式步入省級機構改革的全面實施階段。記者梳理發現,在機構設置上,各省份除了總體與中央保持一致外一批因地制宜、體現當地特色的機構紛紛亮相,事業單位也迎來了新變化。
機構數量設置上限 多省份總數少于64個
今年9月,中辦、國辦印發了《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這是全國首個獲得中央批復同意的地方機構改革方案。目前,省一級的機構改革方案已全部獲批,其中多省區市也公布了省級黨和政府的機構數量。
記者發現,各省份機構改革對標中央,整體結構較為一致,但也有不少省份設置“自選動作”,機構數量略有出入。其中,重慶的黨政總數共64個,上海的黨政機構共63個,遼寧、吉林、黑龍江、江蘇、浙江、福建、江西、山東、湖北、湖南、甘肅的黨政機構總數均為60個。海南、寧夏的黨政機構總數最少,均為55個。
“大數據”“一對多”等機構設置亮點頻出
記者梳理了31個省區市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發現,在機構設置上,“大數據”“一對多”等可謂其中的亮點。
其中,浙江、福建、山東、重慶、廣東等多個省份為適應信息化的發展,更好地發展電子政務,將目光瞄準了“大數據”。
如福建省設置了數字福建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省大數據管理局);山東省組建省大數據局,主動適應數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加快推進“互聯網+電子政務”;重慶市組建市大數據應用發展管理局,將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的人工智能、大數據、信息化推進職責,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的社會公共信息資源整合與應用、智慧城市建設職責等進行整合;廣東等省在省經信委內部設立大數據局;浙江省也將組建省大數據發展管理局,負責推進政府數字化轉型和大數據資源管理等工作,進一步助推“最多跑一次”改革和政府數字化轉型,加快推進數字浙江建設。
部分省區市出現了“一對多”的省級大部制機構。如,海南省整合省旅游發展委員會的職責,省文化廣電出版體育廳的文化、體育、廣播電視管理職責,組建省旅游和文化廣電體育廳,對應文化和旅游部、國家廣電總局、體育總局等三個中央部委。
此外,記者還發現,各地因地制宜設置的“特色部門”也紛紛亮相。
比如,遼寧省為更好發揮軍工大省的優勢,探索軍民融合深度發展的新路子,組建了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山東省為打造海洋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設置了海洋發展委員會;海南省為適應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試驗區的建設要求,決定組建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辦公室,掛省委自由貿易試驗區(自由貿易港)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的牌子;廣東組建了省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等。
同時,重慶和海南組建了相關機構來規劃整合自然資源。重慶組建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對相關部門的山水林田各類自然資源調查確權等管理職責進行整合;海南組建了省自然資源和規劃廳,整合省規劃委員會、省國土資源廳的職責,省農業廳、省林業廳、省水務廳的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省海洋與漁業廳的海洋經濟、海洋自然資源調查和確權登記管理職責等。
多省份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除了黨政機構的設置外,記者發現,在多個省份的省級機構改革方案中,也紛紛聚焦了事業單位改革。
例如,《山東省機構改革方案》提出,根除“事業局”,今后,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事業單位不再承擔行政職能;深化公益類事業單位改革,對職責任務相同相近的事業單位予以整合,提升服務和技術支撐能力;推進事企分開。
《海南省機構改革方案》也對于所屬事業單位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全面清理省直事業單位承擔的行政職能,將行政職能劃歸主管部門或職能相近的行政機構;能轉職能的不轉機構,確需轉為行政部門內設機構的從嚴控制;其他類別的事業單位原則上只進行必要的劃轉、更名和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內蒙古、浙江、安徽、福建、河北、上海等多省份提出,在此次機構改革后,除行政執法機構外,不再保留或新設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
編輯:周佳佳
關鍵詞:31省區市 省級機構 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