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論>銳評 銳評
改革潮涌,三軍奮楫爭先
歷史大潮,奔涌向前。1978年,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改革開放拉開帷幕。40年來,在中國激情澎湃的改革開放大潮中,在風云變幻的歷史長河中,尤其是在大轉折、大機遇、大挑戰(zhàn)的緊要關口,人們一次次見證了人民軍隊在黨的旗幟引領下鏗鏘前行的政治定力和堅定信念。
憑欄觀潮起,逐浪揚風帆。沒有改革中的一次次抉擇,就沒有今天強軍興軍的大好局面。翻開國防和軍隊改革40年的畫軸,觸摸著時代印記,驀然發(fā)現(xiàn),每一個關鍵抉擇都事關改革大局,都見證著一代代軍人的忠誠與擔當,都回蕩著偉大時代的磅礴交響。
高屋建瓴,軍委機關刀口向內(nèi)打頭陣
人民軍隊發(fā)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創(chuàng)新史。我軍之所以始終充滿蓬勃朝氣,同我軍與時俱進不斷推進自身改革密不可分。
回望人民軍隊40年的改革歷程,人們就會發(fā)現(xiàn),每每在抉擇關頭,黨中央和中央軍委都審時度勢,順應時代潮流,以系統(tǒng)性思維謀劃改革方案,高屋建瓴、總攬全局,不斷推進中國特色軍事改革。
1985年,鄧小平同志在軍委擴大會議上伸出一個手指頭,拉開了百萬大裁軍的序幕。人民軍隊改變過去依靠人數(shù)優(yōu)勢、進行大規(guī)模地面作戰(zhàn)的思路,走上精兵之路。
2015年,習主席以恢弘的戰(zhàn)略氣魄領導推動國防和軍隊整體性、革命性變革,建設符合國情、軍情的現(xiàn)代軍事力量體系。
改革開放40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每一項改革都是一次抉擇,而新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的前夕,必然要回答一個問題:改革從哪里開始?
對此,中央軍委以實際行動作出表率——最先動刀子的地方,是總部;最先精簡整編的單位,是軍委機關。
經(jīng)歷過百萬大裁軍的官兵清楚記得,100萬的背后,有更精確的數(shù)字:當時的三總部機關人員,總參減少60%,總政減少30%,總后減少52%,他們以上率下,為全軍作出了樣子、立起了標桿。
歷史,有時竟是如此驚人的相似。
抉擇,首先從“龍頭”開始。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啟動以來,軍委機關率先打響改革“第一炮”,拉開此輪改革的“開場大戲”,原四總部完成使命,軍委機關15個部門走上歷史舞臺。
抉擇,從來不是簡單的選擇。從“4”到“15”,不只是數(shù)字增減、名稱改變那么簡單,而是在結構重塑、精兵簡政上邁出實質性步伐,讓新體制盡快順暢運行起來。
什么是擔當?以巨大的決心勇氣謀劃改革是擔當,冒巨大的困難風險實施改革是擔當,選擇刀口向內(nèi)推動改革更是擔當。抉擇之中,感受的是陣痛,擎起的是強軍火炬。
不打折扣,各級部隊服從命令聽指揮
改革如潮涌,后浪推前浪。
今年的中秋節(jié),原陸軍第27集團軍機關大院門口,幾位老戰(zhàn)友相約回到這里。兩年前,按照中央軍委和習主席命令,他們從河北移防山西,成為全軍第一個因改革而進行部署調整的軍級單位,“脖子以下”改革踏出了堅實的“第一步”。
每一次軍隊改革給各級部隊帶來的變化和影響都非同尋常;而每一次面對大考,官兵的回答都一如既往的雄渾激蕩。
1998年,中部戰(zhàn)區(qū)陸軍某旅前身部隊轉隸原陸軍第54集團軍不到1個月,就接到中央軍委下達的赴長江沿岸抗洪搶險的命令,編制體制還在調整中的部隊第一時間奔赴災區(qū),圓滿完成任務。
2017年,該旅移防的命令再次下達。橫跨2省5市,涉及數(shù)千名官兵、千余臺裝備,規(guī)模可謂史無前例。出發(fā)的那天,千人百車,聞令而動,滂沱大雨也不能阻擋部隊前進的步伐。
同年,西部戰(zhàn)區(qū)空軍導彈某旅官兵整建制離開平原沃土,前往大漠邊關駐防,在改革強軍的交響中,奏響屬于自己的忠誠奉獻旋律。
那段時間,“撤并降改”成為部隊的熱門詞匯。各級黨委盡管對老部隊有感情,但都無一例外地堅決服從命令,“讓撤就撤、讓移防就移防”,在抉擇面前,對黨忠誠決不打折扣。
每一次抉擇之后,都面臨如何起步的難題。而每次面對橫亙在部隊發(fā)展面前的這場考驗,他們決心不改:攻堅克難,闖過急流險灘。
成立伊始,西部戰(zhàn)區(qū)一下子砍掉與聯(lián)合作戰(zhàn)指揮關聯(lián)不大、作用發(fā)揮不明顯的數(shù)十個指揮席位,對職能相近、任務交叉的席位“關停并轉”。指揮席的“減法”帶來了指揮效率的“加法”,情報預警、緊急出動等反應時間比過去大幅縮短。
移防當天,陸軍某集團軍堅持先戰(zhàn)備、再辦公、后生活,為確保指揮控制不斷線,集團軍領導寧可自己住辦公室,也要優(yōu)先構建功能完備的作戰(zhàn)值班信息系統(tǒng)。
大潮奔騰,勇者無懼。如今,那支接到整編命令還去參加“’98抗洪”的旅隊,已組織數(shù)十波上千人次集訓,多次召開轉型建設座談會,在邊探索研究、邊實踐驗證中不斷創(chuàng)新,總結出的多個做法被上級轉發(fā)。
攻堅克難,全軍將士步履鏗鏘向強軍
寧獻一己之公心,聊捐綿薄之助力。
改革開放40年,人是最大的動力,也是最大的變量。無論是百萬大裁軍時的“大刀闊斧”,還是裁軍30萬人時的“轉身之痛”,都在考驗著軍人的忠誠與擔當。
1985年,軍委領導找時任昆明軍區(qū)政委謝振華談話,征詢合并整編后的成都軍區(qū)主要領導人選,謝振華秉公推薦他人。軍委領導又征詢謝振華是否愿意去另一個大單位工作時,他態(tài)度堅決:“我愿意把位子讓給較年輕的同志,對我的工作就不要再考慮了。”
今天,從將軍到士兵,這樣的抉擇仍在續(xù)寫。在真正的軍人看來,與肩負的重大使命相比,有什么個人利益不能舍棄?
面對進退走留,他們沒有猶豫彷徨,而是作出擲地有聲的抉擇,打起背包就出發(fā),告別營盤和家眷,踏上追夢強軍的新征程。
2013年年底,原某步兵師師長馮忠國因部隊撤師改旅,由師長改任旅長。“還差一步就能當將軍,降級當旅長還能有干勁嗎?”面對質疑,馮忠國用行動作出回答。機關同志反映:老師長當旅長唯一改變的是工作標準更高、干事勁頭更足了!
2015年的太行山下,二級軍士長田秉義終于結束長達12年的分居生活,與妻兒在部隊駐地安了一個家。沒過多久,一紙命令,部隊從都市移防農(nóng)村。面對妻子的淚眼,田秉義輕輕勸慰:“家里的事重要,部隊的事更重要。等我退役了,回來一定彌補上對你們娘倆的虧欠?!?/p>
面對兩地分居,家屬們沒有患得患失,而是不畏艱難、坦蕩無私,把丈夫的抉擇當成自己的選擇,用實際行動做到“你守衛(wèi)著祖國,我照看著小家”。
空軍某部軍官費東和妻子劉娜,他們的婚期一推再推,好不容易辦了婚禮,又因為部隊移防,剛結婚就要分別。盡管如此,劉娜依然無怨無悔地說:“會給丈夫最溫暖的懷抱,給改革最有力的支持?!?/p>
改革大潮奔騰不息,強軍之路越走越寬廣。擁抱新時代,闊步新征程,面對改革,全軍將士忠誠而堅定,面對抉擇,全軍官兵義無反顧,他們用落子無悔的行動,高擎強軍火炬鏗鏘前行……
編輯:李敏杰
關鍵詞:改革 抉擇 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