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一壺老茶澆透百年海絲鄉愁
創于1781年的龍雀品牌,在清朝和民國年間,就跟隨閩南籍華僑華人的經商創業足跡漂洋出海,凝結了幾代海外赤子對祖地茶葉的味覺記憶。2017年,這家老字號品牌引進投資運營團隊,共同成立福建龍雀鐵羅漢茶業有限公司,以泉州惠安為生產基地,以廈門為推廣窗口,以全新的時尚形象重裝升級,全面發力海內外茶產業市場。
百年歷史一脈相承
龍雀的歷史,最早要追溯到清朝的集泉茶莊。據《惠安縣志》記載,集泉茶莊始創于乾隆年間,惠安螺城施厝人施文友從武夷山販運茶葉至惠安銷售,其子施大成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創辦施集泉茶圃,后稱“集泉茶莊”。
作為一家創辦已200余年的老商號,集泉茶莊的發展脈絡散見于本地多冊文史資料中,足證其顯赫歷史。
史料顯示,集泉茶莊早年以經營武夷巖茶為主,兼營閩北地區所產的中低檔烏龍茶。到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施氏后人施兼前往武夷學習焙茶技術,悉心精研,逐漸形成特色的鐵羅漢拼配茶生產技藝。當時,集泉茶莊出售的茶品主要有鐵羅漢、水仙種、雪梨、雪花、玉茗、梅占、蘭心等數種,其中又以鐵羅漢為貴。
“我們每年的產品制成后都會留樣,并跟前幾年的茶樣比對口味,確保始終如一。”龍雀品牌投資人陳勇介紹說,龍雀鐵羅漢茶“主要倚重調配焙制之功,并加以陳為貴”,這種獨特制茶工藝在集泉茶師手中代代相傳,而今已傳至第七代,并于2007年入選泉州市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也奠定了龍雀茶百年如一的獨特口味和以陳為貴的特性,使其在品種豐富的閩南茶業界脫穎而出,傳揚海外。
陳茶入藥傳揚海外
“陳茶入藥”的傳奇歷史,為龍雀出海獨辟蹊徑。惠安縣政協編《惠安文史資料》記載,1890年,惠安鼠疫流行,病人熱渴中飲用集泉茶莊鐵羅漢,病情減輕,部分病人賴以治愈。
陳勇介紹,在那個缺醫少藥的年代,鐵羅漢陳茶因為便于存放、歷久彌珍的特質和藥用價值,逐漸成為漁民討海、僑民出洋常備的隨身物品,并隨之傳揚到東南亞和港、澳、臺地區。
為方便華僑購買茶葉,早在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后,集泉茶莊就在廈門中山路開設分店,形成武夷種茶、惠安制茶、廈門售茶、海外遠銷的產業布局。據記載,當時菲律賓神農藥房負責人傅梓輝作為菲律賓全權代理人,每年包銷鐵羅漢茶15萬泡(每市斤可包100泡左右)。
在葉子建和林文良的回憶中,那時父輩們泡的茶都是龍雀鐵羅漢。“有一年春節,我給大姐、三哥倒了半杯龍雀鐵羅漢茶,他們啜了一口,馬上就熱淚盈眶。”葉子建回憶道,“他們激動地說,這就是爺爺給我們泡的茶。”
創新升級重振輝煌
“在2017年之前,80%的龍雀鐵羅漢產品仍是外銷,國內市面幾乎難尋蹤跡。”陳勇介紹,這限制了龍雀茶廠在國內的市場規模和認知度,也形成海外僑胞對這一品牌念念不忘、國內知曉者則寥寥無幾的“墻內開花墻外香”現象。
進入21世紀后,中國茶業市場開始爆發式增長。但是作為福建“中華老字號”茶品牌之一,在海絲茶文化歷史上留下重要印記的龍雀,卻并未在這一輪熱潮中乘勢而起,反而在熙熙攘攘的鼎沸中陷入沉寂。不僅是國內,海外市場上龍雀也好景不再。
“龍雀的百年歷史、恒定品質、傳統技藝乃至包裝風格,是我們重振品牌的寶貴文化財富,但是也面臨融入當下消費者尤其是年輕‘粉絲’群體的困難。”陳勇介紹,為了讓這一百年老字號被當下茶消費者群體接受,龍雀在視覺形象、營銷策略等方面大舉創新、重裝升級。
而凝聚在龍雀文化血脈中的海絲親緣,也在品牌重振進程中悄然重續。2017年,再次來到中國的林文良,得知龍雀已經開始運營升級后,立即找上門來洽談代理事宜,并且當場就拍板簽約。“在馬來西亞茶葉市場上,集泉龍雀是唯一存續200多年的品牌。我們希望把龍雀帶回馬來西亞,讓老一輩華僑知道,龍雀回來了,并且把它傳給下一代。”
編輯:楊嵐
關鍵詞:龍雀 羅漢 一壺老茶 中國廈門國際茶產業博覽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