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收藏·鑒寶>資訊資訊
跟隨藝術大師發現國石之美
中國賞石文化歷史悠久,在源遠流長的發展中,誕生了壽山石、昌化石、巴林石和青田石四大國石,也催生了“家有章而順,室有石而雅”的人文審美。日前,“匠心天成國石大典”——第十四屆四大國石雕刻藝術展(以下簡稱“國石展”)在上海舉行,五天里,觀眾近距離感受了國石之美和中華傳統文化的魅力。
透過經典看文化
石雖不能言,但其顏色、質地與雕刻技藝訴說著豐富的藝術語言。在上海朵云軒藝術中心,來自全國各地的觀眾,被眼前融合大自然造化之美和工藝人文之美的四大國石精品深深吸引。
此次國石展匯聚了500余件四大國石精品,分成“國之瑰寶-壽山石”“印中王后-昌化石”“天賜朝魯-巴林石”“石中奇葩-青田石”四個板塊,通過國石展示中國雕刻技藝的傳承與創新,體現各地的地貌與工藝的獨特風格,呈現地方文化的視覺美感,題材涵蓋山水、人物、花卉、飛鳥魚蟲,作品類型有配飾、印章、擺件及大型石雕等。
在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鄭幼林的壽山石作品“澄懷味象”前,不少觀眾駐足觀看。
“真是太妙了,石頭本身的造型,在大師的雕工之下,就像有了靈性一樣。”正在給觀眾導賞的鄭幼林聽到觀眾的評價,笑著說:“作為創作者,我們將天地自然和人類文化交織在一起,希望能創造美;觀賞的人如果能以紋路、色澤等審美文化,發現美并讀懂創作者的語言,這是一件非常美的事情。”
經典的作品會說話。為了讓國石經典更好地發揮文化傳播的作用,作為主辦方之一的中國工藝美術學會對此次參展的作品進行了嚴格評選,既有工藝大師的知名作品,也不乏青年藝術家的新興作品,最終評出金獎25名,銀獎50名,銅獎75名,創意獎8名。
難得一見,不虛此行,正是不少前來參觀展覽觀眾的共識。展覽包括眾多國大師、省大師的精品,如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陳禮忠的壽山石作品“碧荷馨香”、國家級非遺項目(雞血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錢高潮的得意之作G20國禮、巴林石協會副會長陳明志的新作“五福臨門”和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葉品勇的“雁蕩情懷”等。
“通過藝術精品,點亮觀眾審美的眼睛,賦予觀眾想象的空間,才能夠真正地傳承和傳遞美的價值。”浙江省工藝美術大師、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雞血石雕”代表性傳承人邵城鑫說,展覽以“色”為切入點,突出四大國石本身的顏色、質地、紋路特征,通過顏色的對比,呈現別樣的視覺沖擊,引導觀眾自主探索,觀察不同產地石材之間的差異,體會各地獨特的雕刻技法。
跟著大師做匠人
增強觀眾與國石藝術的互動性,是此次國石展的一大亮點。展覽上,“跟著國石大師做匠人”系列活動豐富多彩,四大國石產地——福建省福州市、內蒙古巴林右旗、浙江省青田縣、杭州市臨安區相關藝術家與觀眾互動交流,并親自為觀眾導覽,從文化、藝術、趣味等方面對四大名石進行鑒賞講解,讓觀眾近距離地感受四大名石的審美意趣。
作為國石文化的重要組成,篆刻文化有著獨特的魅力。展覽特別設置的“跟著國石大師做匠人”專場活動上,臨安印社社長王勛正在介紹篆刻的步驟。磨平印面,打好印稿,然后將印稿上石……王勛手把手地教授愛好者們一步步地進行篆刻,一刀一刻中,大家沉浸在篆刻的世界里。
“我很喜歡收藏名石,也收藏了一些印章。但以前總覺得篆刻特別難,離我們現在的生活很遠,這次近距離地體驗之后,發現篆刻還比較容易上手,挺有意思的。”來自寧波的觀眾卓越拿著自己刻的第一枚印章,涂上印泥,當宣紙上呈現出作品,他欣喜地表示,“原來,我也可以給自己刻枚印章。”
國石是中華民族的瑰寶,是精湛的傳統手工藝與優秀的傳統文化的藝術結晶。多年來,浙江省臨安區昌化石行業協會副會長姜四海對印信文化十分感興趣,并作了不少研究。他說,國石是印信文化的載體,除了賞印石之美、篆刻之藝,印章背后的契約精神同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過去,印章不僅僅是身份、地位的象征,最主要的代表自己,代表“言而有信”。“今天,了解和傳播篆刻藝術背后的印信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藝術家的專業導覽以及與觀眾的深入交流,給觀眾留下了深刻印象。跟著大師做匠人,也讓更多觀眾由此走進了國石文化。“與以往傳統展覽只能安靜地觀望不同,大師深入淺出的專業介紹、互動參與,拉近了我與這些藝術品的距離。不僅有學習,還有體驗,我想我以后會更全方位地了解和參與國石文化活動。”一位正在觀展的女士感慨道。
5天的展覽,留下了數千國石愛好者的足跡。展覽最后一天,仍有不少觀眾慕名從浙江、江蘇等地趕來。
國石鑒賞有門道
古人常說,以明月為鑒。明月歷經時光而質地純粹,故可以為鑒。鑒,不僅是“鑒定”,更有“鑒賞”之意。國石文化中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它留下了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諸多印記,是時代的見證者;它也蘊含著諸如“憑信”“自信”等高尚精神,是文化的傳遞者。
然鑒賞離不開鑒定。此次展覽中,一場國石鑒定活動吸引了不少藏家前來交流。姜四海負責鑒寶團昌化石鑒定,他介紹說,當前,在國石收藏領域,最為收藏者和國石愛好者關注和認可的,就是四大國石產區的各品類石種,其中壽山田黃石和昌化雞血石尤為受人矚目。田黃石有“福”(福建)、“壽”(壽山)、“田”(財富)、“黃”(皇帝專用色)之寓意,故被稱為“帝石”,而上乘田黃石歷來有“一兩田黃三兩金”的說法;昌化雞血石殷紅艷麗,美麗神奇。二者都因產量稀少,且政府立法保護,有序開采,故市場價格經久不衰。然而,如今的市場上充斥著大量的舶來石種,讓人難辨真假。眾多想要收藏的愛好者們因缺少專業的鑒定知識,也只能茫然觀望,卻步不前。
前來鑒寶的觀眾有的懷揣寶貝數年,卻不知藏品真假;有的對藏品只知皮毛,卻不通曉其中價值。“藏家對四大名石的了解情況參差不齊,有的玩了多年,有的剛剛入門,但相同的是,他們都非常喜歡國石文化。”姜四海曾是昌化石國家標準的起草人,他說,對于四大名石的鑒賞和鑒定,真假只是最基礎的標準,然而,由于人們對專業知識的缺乏,卻誤將其作為最高標準。“在鑒寶中,我更多的是與他們交流專業的知識,希望他們看到藏品的品質品味。”對于國石的鑒賞收藏,姜四海說,國石是綜合表現自然美與人文美的藝術品,其鑒賞要有綜合指標,不能以單一的標準去判斷。對于初級愛好者來說,他建議多看多學習少買,享受國石文化帶來的審美樂趣。
與石頭打了40多年交道的邵城鑫認為,鑒賞國石要把握八個要素:一看純度,是否干凈無雜質;二看顏色,是否鮮艷;三看透明度;四看密度,越細密越好;五看油脂度,油潤為佳;六看俏色,多種顏色結合巧妙為上;七看自然紋路,石頭天然形成的諸如山水、動物紋等;八看穩定性,如果石頭離開山體仍能保持穩定者為佳。“石頭不可能滿足以上所有條件,能滿足三到四個就算綜合條件不錯了。”邵城鑫說。
編輯:楊嵐
關鍵詞:國石 觀眾 文化 國石之美 壽山石 昌化石 巴林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