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要聞 要聞
在歷史和現實當口探討人口發展大題
每個發展階段有每個發展階段的任務和目標。
如果用歷史眼光看,新中國成立至今,我國人口政策經歷了幾次大的變化:從鼓勵育齡婦女多生孩子爭當“英雄母親”,到長達40年確立計劃生育為基本國策,再到最近幾年單獨兩孩、全面兩孩政策的陸續出臺,每個發展時期人口政策的制定,都有一個共同原則:立足于戰略高點,為實現人口與經濟、社會、資源、環境的協調發展。
與以往議題的“小”不同,10月26日全國政協雙周協商座談會的議題——“中長期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比較大。選擇“大題”協商議政,體現了人口政策對一個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全局性、戰略性影響。
我國是有著13.9億人的人口大國,“人口紅利”是個并不陌生的詞匯。在研究人口發展的全國政協委員賀丹口中,我國人口紅利更是有著分類清晰的時間歷程———
“從上世紀70年代至2010年,屬于人口紅利的前半期。這時期,計劃生育和改革開放政策使我們抓住了國際產業分工調整的機遇,勞動力比較優勢得到充分利用,從而擺脫大面積貧困,實現了經濟騰飛。”
“從2010年至2035年左右,屬于人口紅利后半期。這個階段人口總量進入負增長,勞動力成本升高,經濟增長速度放緩。”
賀丹 人民政協報記者 齊波 攝
恰如賀丹敘述那樣,我國人口紅利當前正處于“后半場”。
當前這一階段的目標,無疑是實現經濟發展提質增效,國家為此逐步調整生育政策,完善相關經濟社會政策,多樣化手段指向的是一個共同的目的:勞動力人口提質增效。
經過前期多次調研和協商討論,很多政協委員跳過了“該不該盡快提升人口數量”的爭論,進入“如何以勞動力素質提升”替代“未來勞動力數量下降”的務實探討中。
會場內的各種聲音,也漸漸聚攏到側重于數量之外的人口素質上來。
尤其在王培安委員看來,提升勞動力素質更是“一本萬利”之策:能夠“解決結構性就業矛盾,提高全要素生產率,變人口大國為人力資本強國……”其他委員也紛紛從改進職業教育、鼓勵促進超齡勞動者就業等不同角度,提出對提升勞動力素質的建議和設想。
王培安 人民政協報記者 齊波 攝
值得思考的是,在當前這個重要歷史發展時期,在政協平臺探討“中長期人口變動與經濟社會發展”議題,有著“既能站得高,高處著眼;又不會站得遠,人人都是親歷者,可以近處觀察”的視角優勢,同時,不以可行性作為衡量意見建議可否的唯一標準,政協討論的過程,更多時候是對問題的研究過程,也是議政思路發散、開拓的過程。
編輯:劉小源
關鍵詞: